詩文聲律論稿

詩文聲律論稿

《詩文聲律論稿》是啟功先生的一本專講古典詩詞、曲文之聲調,尤其是律調法則的知識性普及讀物。講解鞭辟入裡,例證生動豐富,歸納全面系統,是廣大文學愛好者了解古典詩文聲律知識的優秀讀本。此次再版時,附錄了《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兩部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更加便於讀者的學習。

基本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四聲、平仄和韻部問題

第三章律詩的條件

第四章律詩的句式和篇式

第五章兩字“節”

詩文聲律論稿詩文聲律論稿

第六章律句中各節的寬嚴

第七章古體詩

第八章拗句與拗體

第九章五言、七言句式總例

第十章永明聲律說與律詩的關係

第十一章四言句、六言句

第十二章詞、曲中的律調句

第十三章駢文、韻文中的律調句和排列關係

第十四章散文中的聲調問題

附錄一“八病”、“四聲”的新探討

附錄二漢語詩歌的構成及發展

附錄三聲律啟蒙

附錄四笠翁對韻

媒體推薦

書評

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古典詩、詞、曲、駢文、韻文、散文等文體中的聲調特別是律調的法則。所採取的方法,是攤開這些文學形式,分析前代人的成說,從具體的現象中歸納出目前所能得出的一些規律。但如果問這些規律是怎樣形成的,或者問古典詩文為什麼有這樣的規律,則還有待於許多方面的幫助來進一步探索,現在只能擺出它們的“當然”,還不能講透它們的“所以然”。這些初步結果,僅能說是進一步研究的階梯和材料而已。

古典文學形式中,有一種規矩嚴格的詩歌,人稱它為“律詩”。由於它完成在唐代,所以唐代人稱它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後世也就沿稱。這都是對著“古詩”、“古體詩”而起的名稱。所謂“律”,是指形式排偶與聲調和諧的法則,也就是指整齊化和音樂化的規格,所以這種律又被稱為“格律”。至於詞、曲,根本即在音樂的聲律中,因此並無“律詞”、“律曲”等名稱。在文章方面,除“律賦”外,雖沒有特標“律”字名稱的文體,但也有講求聲調和諧的作品。無論詩、詞、曲、文,律化的條件都有兩個方面:一是字句形式上的要求,一是聲調配搭上的要求。字句形式整齊排偶這一方面究竟比較簡單;而令人覺得複雜的,要屬於聲調配搭怎樣和諧這一方面。本文所要探索的即是這後一方面的問題。題目所標稱的“詩文”,是包括古典文學中詩、詞、曲、駢文、韻文、散文諸種形式。先從詩談起,推至其他體裁。

從前人對於詩、詞、曲的聲調格式,常是憑硬記的,或把一些作品畫出平仄譜子來看,或找幾首標準的作品來熟讀。還有人統計若干種正規格式和變態格式的詩以至詞、曲,輯成譜錄。詩的聲調譜式自王士稹《律詩定體》以後,有許多人補充和續作,前代日本人也曾有過一些著作,他們陸續研究,各有功績。詞、曲譜式也有很多專書,這裡都不及詳舉。

經過對各種文體聲調的探討,看到聲調抑揚的現象是古代漢語習慣的一個部分,也是古代漢語語言藝術的一個部分。本文擬分別解剖古典文學形式中詩、詞、曲、駢文、韻文、散文聲調方面的一些現象。各種古典文學形式,隨著它們內容的不同,聲調的運用也並不一律,即以詩歌為例,在律詩完全成熟以後,有人在作某些作品時,為了適應它的特定內容,仍然有採用非律調體裁的。所以並不能對一切古典詩文形式都用這種律調來要求,尤其不是說今天學習創

作詩文的人都需要採取這些古典形式和它的格律。

作者簡介

1912年7月生。滿族,北京人。受業於著名史學家陳垣,長期從事文史教學與研究。自幼愛好書法、繪畫和古典詩詞,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書畫展,有詩、書、畫"三絕"之稱。出版有:《古代字型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啟功韻語》、《論書絕句》、《啟功書畫留影冊》等。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