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遊蹤

詩仙遊蹤

《詩仙遊蹤》是由李秋弟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1996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出版。

基本信息

《詩仙遊蹤——李白與名山勝景》,作者李秋弟,初版於1996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為小32開本。2011年11月,經過作者歷時多年的大規模修改、重寫,新版《詩仙遊蹤》(全三冊)由清華大學出版社重點推出,時值唐代大詩人李白誕生1310周年/逝世1250周年。新版的《詩仙遊蹤》內容較舊版大量增加,基本涵蓋了李白去過的所有地區,篇幅更是達到舊版的3倍多。其封面見右圖。圖文並茂是新版的一大特色。

概述

《詩仙遊蹤》以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經歷和著名浪漫主義名作、諸多紀實性的詩篇為線索,探尋了諸多有關李白遺蹟的歷史地理變遷,涉及李白與歷代詠懷古蹟的名詩上千首,條理清晰地整合了關於李白的正史記載、名詩名作和民間傳說、逸聞趣事,並以李白的時代為原點,解析了祖國的數百處名勝古蹟的來龍去脈,不僅從新的角度通俗地勾勒出李白輝煌而又坎坷的一生,也能給讀者帶來縱貫古今、神遊天下的感受。

分冊介紹

《詩仙遊蹤》分為《巴蜀三峽篇/江漢瀟湘篇》、《吳越江淮篇/關中河東河南篇》、《齊魯幽燕篇/江西淮南篇》,三冊均獨立成書。
各篇的內容都有李白一生遊歷線索貫穿其中,如《巴蜀三峽篇/江漢瀟湘篇》敘述的重點是李白青少年時期生活的地域,和他初出三峽以後在江漢瀟湘一帶的主要旅程和遊歷地點。不僅探訪了他的家世祖籍、蜀中的故里故居,安陸的第二故鄉,還介紹了後來他在這一地域的許多特殊景點。
《吳越江淮篇/關中河東河南篇》從時間線索上大體是承續《巴蜀三峽篇/江漢瀟湘篇》的,內容是李白在今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和今陝甘(關中)、山西(唐代河東)、河南一帶的活動,其中的二入長安前後的遊歷,特別是李白“待詔翰林”的敘述和解析自然成為書中一個重點。對於李白北游太原雁門,長期逗留河南的梁園也著墨很多。河南開封一帶也是李白與杜甫友誼的起點。
《齊魯幽燕篇/江西淮南篇》中雖然主要介紹的是李白晚年至去世的遭遇和遊歷,如北探幽燕,隱居江西,臥病淮南,但對齊魯一帶這片李白長期居住,也可稱之為第三故鄉的地域,以及詩人在“賜金還山”前後在這裡的生活、與大詩人杜甫友誼在此地的深化,都展開較詳細的敘述和考辨。
為了便於引導讀者作今日“尋仙之旅”的文化旅遊,該書採用了按地區分地域展開的體例,在每一篇章中則照顧了李白在一個地域遊歷時間先後的線索。書中的《李白遊蹤覽勝示意圖》便於讀者按圖索驥,進行“詩仙尋蹤”的文化旅遊。

簡評

有志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讀者,可以通過閱讀《詩仙遊蹤》開闊視野,也可以通過《詩仙遊蹤》了解國情民情,以及諸多歷史著名遺蹟、自然環境與歷史地理的變遷,更可以通過此書深入了解李白詩歌和他所處的輝煌多彩的盛唐時代,達到廣識博物、增益見聞、陶冶情操的效果。《詩仙遊蹤》及書中對許多問題的考證分析和一些獨特見解,對廣大文學、歷史工作者和愛好者,特別是李白詩歌愛好者和旅遊愛好者具有廣泛的參考價值。
該書前資料豐富的《李白生平簡譜》收集了與李白成長及其一生境遇有關的諸多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宗教方面的歷史記載,和與李白一生關係重大的人物、事件,對於希望了解李白所處的盛唐時期及其李白詩歌內容和精神的讀者,是簡明實用的參考資料。同時,《簡譜》彌補了本書分區體例的某些不足,有興趣研究歷史和李白思想發展脈絡的讀者,在閱讀本書時通過對照《簡譜》,不僅可以串連起李白一生在各地遊歷的時間關係,而且對於大唐盛世這一段盛極而衰的過程,也能夠有一個較為形象具體的了解。
著名文史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韓兆琦先生為新版《詩仙遊蹤》作序並予以高度評價;德高望重且生前就希望青年學子“如有條件,要效太史公,多多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的郭預衡教授2010年初為《詩仙遊蹤》揮毫題箋;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研究員認為本書“是一本可以讓我們與詩仙一起神遊天下的好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