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由棄瓢

【一瓢掛樹】徐夤《閒》詩:“一瓢掛樹傲時代,五柳種門吟落暉。 【掛瓢】李嶠《扈從還洛》詩:“邑罕懸磬貧,山無掛瓢逸。 【風瓢】羅隱《許由廟》詩:“高掛風瓢濯漢濱,

典源

漢蔡邕《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許由者,古之貞固之士也,堯時為布衣,夏則巢居,冬則穴處,飢則仍(依)山而食,渴則仍河而飲,無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飲之。人見其無器,以一瓢遺之,由操飲畢,以瓢掛樹,風吹樹動,歷歷有聲,由以為煩擾,遂取損之。”“遂取損之”,《太平御覽》卷七六二引作“遂取捐之。”

釋義

許由用手捧水喝,別人給他瓢,他喝過水掛在樹上,嫌風吹有聲音,把瓢扔掉。後遂用“一瓢掛樹、掛瓢、棄瓢風瓢許由瓢”等寫隱逸傲世,又“許由瓢”亦指別人施賜之物;用“棄瓢翁棄瓢叟”等稱隱逸傲世的人;用“掛瓢風樹、一瓢喧”等喻煩擾。

示例

【一瓢掛樹】徐夤《閒》詩:“一瓢掛樹傲時代,五柳種門吟落暉。”
【掛瓢】李嶠《扈從還洛》詩:“邑罕懸磬貧,山無掛瓢逸。”駱賓王《秋日與群公宴序》:“昔掛瓢隱舜,蹈箕山而不歸;結組逃齊,泛滄波而長往。”辛棄疾《生查子・簡吳子似縣尉》詞:“俗人如盜泉,照影都昏濁。高處掛吾瓢,不飲吾寧渴。”
【棄瓢】胡曾《詠史詩・箕山》:“棄瓢岩畔中宵月,千古空聞屬許由。”劉訓《許由隱居》詩:“棄瓢林下風生樹,洗耳溪邊水漾灣。”
【風瓢】羅隱《許由廟》詩:“高掛風瓢濯漢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