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始建於1993年,1994年12月正式納入中國科學院開放實驗室軌道運行。2001年11月,根據科學院有關檔案的精神,改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科學重點實驗室”。2005年3月,實驗室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建設計畫論證,開始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2007年9月,實驗室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驗收,正式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是國內唯一一個以從事計算機科學和軟體方法與技術的基礎研究為主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簡介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計算機科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始建於1993年,1994年12月正式納入中國科學院開放實驗室軌道運行。2001年11月,根據科學院有關檔案的精神,改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科學重點實驗室”。2005年3月,實驗室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建設計畫論證,開始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2007年9月,實驗室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驗收,正式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是國內唯一一個以從事計算機科學和軟體方法與技術的基礎研究為主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以國內外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提出的基本問題為背景,面向國家發展軟體產業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需求,開展計算機科學理論和軟體基礎研究。實驗室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良好的聲譽;2002年全國信息領域重點實驗室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國家自然科學獎設立以來,計算機領域唯一的一項一等獎,和六項二等獎中的兩項,都出在這個實驗室。實驗室還獲得了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6年,實驗室被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批准為首批中科院創建“三優”科技創新團隊。實驗室從事軟體形式化方法研究的中青年科研骨幹200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資助。
實驗室堅持把研究的質量和水平放在首位,積極開展與國內外同行的實質性合作,推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為使我國的計算機科學研究水平進入世界前列而不懈努力,爭取為實現我國軟體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
實驗室擁有多位我國計算機軟體科學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包括三名中國科學院院士。近年來實驗室大力加強隊伍建設,順利實現了學術帶頭人的年輕化,形成了一個年齡結構合理、以中青年為主體、團結互助、充滿朝氣的研究群體。

研究方向

實驗室以國內外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提出的基本問題為背景,面向國家發展軟體產業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需求,開展計算機科學理論和軟體基礎研究。

並發和實時系統的理論與套用

研究以並發性、實時性和移動性為主要特徵的計算現象,建立和發展描述並發系統和實時系統的行為與性質的模型、理論和邏輯。研究建立在這些模型、理論和邏輯上的套用技術和方法,探討這些理論和方法在軟體開發、網路系統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套用。

軟體技術原理

研究軟體開發與分析中的形式化理論、方法及質量保證技術。將探索形式描述的新框架和檢驗方法,研究並發和串列程式的測試與驗證算法,並研製相應的輔助工具。探討網際網路環境下的軟體中間件理論、核心技術與開發方法,以及軟體過程與質量保障的方法與技術。
計算研究組

計算機圖形學和人機互動理論與技術

研究高度複雜場景的真實感成象、大規模場景及複雜場景的實時成象、可視化的信息高效表達與快速成象、真實於物理化學等客觀規律的物體運動和變化等領域的理論、算法與技術。研究自然、和諧的人機互動理論和方法,Ink表示與理解,多通道整合方法,以及上下文感知人機互動技術。

並行算法與並行軟體

研究高性能計算機上的並行算法和並行軟體開發、大規模並行數值模擬、並行計算模型、非數值並行計算、海量數據並行處理、高性能新算法、性能最佳化以及高性能計算機的評測。

學術委員會

姓名職稱學委會職務工作單位
徐家福教授名譽委員南京大學
楊芙清教授名譽委員北京大學
孫鍾秀教授名譽委員南京大學
李未教授名譽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陳火旺教授名譽委員國防科技大學
董韞美研究員、院士名譽委員中科院軟體所
陸汝鈐教授名譽委員中科院數學所
周巢塵研究員、院士主任中科院軟體所
陳國良教授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呂建教授副主任南京大學
李祥 教授委員貴州大學
李華研究員委員中科院計算所
李明樹研究員委員中科院軟體所
林惠民研究員、院士委員中科院軟體所
何積豐教授、院士委員華東師範大學
應明生教授委員清華大學
梅宏教授委員北京大學
王戟教授委員國防科技大學
金芝研究員委員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張林波研究員委員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張健研究員委員中科院軟體所
王文成研究員委員中科院軟體所

實驗室設備

實驗室剛成立時,在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購買了一台SUN伺服器和六台SUN工作站。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伺服器已老化。2000年實驗室購買了一台SunE450伺服器。2001年,中國科學院撥給實驗室15萬美元設備更新費,實驗室購買了一台SunE4500伺服器和一批Sun工作站,以及一批高檔網路設備,實驗室設備得到更新,網路得到升級。此後,實驗室又購買了不少高檔微機,建立了公用微機網路。
2005年初,科技部批准建設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管部門和依託部門在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實驗室對所有老化的舊機器及網路設備進行了更新。根據實驗室研究工作的需要,為滿足大數據大計算量的要求,需要運行速度快、記憶體容量大的計算伺服器。實驗室購買了計算伺服器IBMx3755、x366及兩台HPML370G5,其中x3755伺服器的記憶體為128GB,並在4路雙核處理器系統中提供了極高的記憶體性能。這些伺服器不僅能夠滿足當前科研人員計算需要,而且可以為其他研究機構的大容量、高速記憶體訪問的應用程式提供有效服務。
為了更好的滿足將來高水平並行算法與軟體的研究開發工作需要,更新老化設備,滿足更高計算能力需要,實驗室購買了一套峰值超過三千億次的IBM刀片機群。該機群由10個刀片組成,充分利用了IBM刀片中心支持多種處理器混合使用的特點,在一個刀片中心裡配備了8片JS21,1片HS21和一片LS21,且全部為2006年新推出的雙核處理器,總處理器核數為40,刀片之間以Infiniband快速網路互聯。設備建成使用後,在滿足並行算法與軟體研究需要的前提下,將免費向實驗室外研究人員開放使用。
在數據存儲方面添置了一個2T盤陣作為存儲伺服器,這些伺服器由內部網互聯,可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高速大存儲的計算平台。網路設備更新主要為提高網路安全、網路速度以及其穩定性,購買了思科的防火牆交換機及無線網路接入點。無線網路接入點覆蓋了整個實驗室,可為來訪客人隨時提供無線聯網。防火牆的使用為實驗室設備對外開放提供了網路安全保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