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邪冠

語出:唐 劉長卿 《爪洲驛餞張侍御》詩:“風生趨府步,筆偃觸邪冠。”

基本信息

詞目:觸邪
拼音:chù xié guān
注音:ㄔㄨˋ ㄒㄧㄝ ˊ ㄍㄨㄢ
解釋:即獬豸冠。神獸獬豸,能觸奸邪。古代為法冠之飾。

典源

《淮南子》卷九《主術訓》
「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國效之。」東漢·高誘註:「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
《後漢書》志第三十〈輿服下·法冠〉~3667~
法冠,一曰柱後。高五寸,以纚為展筒,鐵柱卷,執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監平也。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胡廣說曰:「春秋左氏傳有南冠而縶者,則楚冠也。秦滅楚,以其君服賜執法近臣御史服之。」

釋義

(1).謂辨觸奸邪。

古代傳說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觸不正者。
《晉書·束晳傳》:“朝養觸邪之獸,庭有指佞之草。”
元稹《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臣職在觸邪,不勝其憤,謹録奏聞,伏候勑旨。”
無名氏《鳴鳳記·幼海議本》:“青瑣初開散御香,掀髯長笑入朝陽,觸邪自信有神羊。”
方文《太湖壽李溉林明府百韻》:“觸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謨。”

(2).即觸邪冠。

蘇頲《同餞陽將軍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詩:“旗合無邀正,冠危有觸邪。”
清 金義植《懷高武康侍御軍台》詩:“身訝新擐甲,冠為舊觸邪。”
唐 劉長卿 《爪洲驛餞張侍御》詩:“風生趨府步,筆偃觸邪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