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冠

獬豸冠

獬豸冠,指古代御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後指御史等執法官吏。獬豸冠,可能即以其形類似獬角而得名。獬豸,是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獸,似羊非羊,似鹿非鹿。獬豸冠(xiè zhì),又稱法冠、鐵冠,據記載是楚文王所制,一直都是執法官吏所戴,所以稱為法冠。法冠上有象徵獬豸角的裝飾,所以又稱“獬豸冠”。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神羊),相傳,獬豸頭上有一角,性忠,能辨曲直,見人相鬥,則以角觸邪惡無理者,所以楚文王制冠時,將象徵獬豸角的裝飾制於冠上,估計是希望戴冠者像獬豸神獸一樣,明辨是非、忠貞不渝。法冠通常以鐵製成冠柱,寓意戴冠的執法者堅定不移、威武不屈,所以也被稱為“鐵冠”。

基本信息

典源

《淮南子》卷九《主術訓》

獬豸冠獬豸冠

「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國效之。」東漢·高誘註:「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

《後漢書》志第三十〈輿服下·法冠〉~3667~

法冠,一曰柱後。高五寸,以纚為展筒,鐵柱卷,執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監平也。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胡廣說曰:「春秋左氏傳有南冠而縶者,則楚冠也。秦滅楚,以其君服賜執法近臣御史服之。」

釋義

獬豸冠,可能即以其形類似獬角而得名。獬豸(xiè zhì),是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獸,似羊非羊,似鹿非鹿,漢楊孚《異物志》對其釋名:“性別曲直。見人斗,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也稱法冠,秦漢前執法官常用。

示例

明無名氏《霞箋記·中丞訓子》:“官居侍御立朝班,鐵面丹心獬豸冠。”

《人民文學》1981年第4期:“頭戴黑色獬豸冠的宮中執法走到嬴政身邊,垂身而立。”

唐韋縠《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 越人自貢珊瑚樹,漢使何勞獬豸冠。”

關漢卿《玉鏡台》第一折:“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

清方文《寄任玉成御史》詩:“舊京人物凋零盡, 江北猶餘獬豸冠。”

著名作家玄色所著小說《啞舍-四》第八章獬豸冠

作者 詩題 詩句
司空曙 九日送人 送人冠獬豸,值節佩 茱萸 。
姚合 送李植侍御 新地無邪觸,空林獬豸歸。
孟郊 送盧虔端公守復州 忽掛 觸邪 冠,逮逐南飛鴻。
崔峒 題桐廬 李明 府官舍 觀風競美新為政,計日還知舊觸邪。
戎昱 謫官辰州冬至日有懷 去年長至在長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杜甫 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韻 墓待龍驤詔,台迎獬豸威。
權德輿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 方看簪獬豸,俄嘆縶 騊駼 。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每列鵷鸞序,偏瞻獬豸姿。
盧綸 和陳翃郎中 拜本 府少尹兼 侍御史 獻上侍中因呈同院諸公 鄉中賀者唯爭路,不識傳呼獬豸威。
盧綸 春日喜雨奉和馬侍中宴白樓 今朝醉舞共鄉老,不覺傾欹獬豸冠。
羅隱 廣陵春日憶池陽有寄 別後故人冠獬豸,病來知己賞鷦鷯。
許棠 旅次滑台投獻陸侍御 霜台欹冠豸,賴許往來頻。
許棠 送前汝州李侍御罷歸宣城 吟詩早得名,戴豸又加榮。
許棠 送王侍御赴宣城 戴豸卻驅雞,東南上句溪。
鄭谷 李夷遇侍御久滯水鄉因抒寄懷 簪豸年何久,懸帆興甚長。
鮑溶 和王璠侍御酬 芙蓉寒艷鏤冰姿,天朗燈深拔豸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