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洪元

解洪元

解洪元 江蘇鎮江人,1915年生於上海,曾任上海市滬劇改進協會主任委員和上海市影劇工會滬劇分會主席、人民滬劇團副團長。1990年因病逝世。

基本信息

解洪元介紹

江蘇鎮江人,1915年生於上海,14歲在蘇州拜京劇演員楊奎官為師,後到上海師從侯國廷學唱申曲。曾深受申曲名角夏福麟薰陶,三十年代初在杭嘉湖一帶跑碼頭演出。1937年回滬上演根據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改編的《銀宮慘史》,其設計的新腔《太子哭墳》風靡一時。此後相繼受聘於文濱劇團、上海滬劇社。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上演改編自美國同名電影的《魂斷藍橋》,解洪元扮演男主角;之後又排演了《上海屋檐下》。1944年先後組建“洪元”、“中藝”、“上藝”等劇團,自編自演了《皆曰可殺》、《鍍金少爺》等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新劇目,產生一定影響。1949年1月被《滬劇周刊》評為“滬劇皇帝”。1950年他與丁是娥組建“新上藝”,首先進行改制,成為民營公助的滬劇團體。

解洪元 解洪元

解放後,他曾先後在《羅漢錢》、《雷雨》、《蝴蝶夫人》、《巧遇記》、《蘆盪火種》、《金沙江畔》和《星星之火》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他戲路寬廣,不論老少正反角色演得皆得心應手,他根據自己嗓音條件創造的解派唱腔寬洪醇厚、豪放壯美,深受觀眾喜愛。

他1953年加入民盟,於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二等獎。曾任上海市滬劇改進協會主任委員和上海市影劇工會滬劇分會主席、人民滬劇團副團長。1990年因病逝世。

代表作

解洪元依據自身嗓音條件,創造了富有可塑性的寬洪醇厚的“解派”唱腔;再加以說白抑揚頓挫,動作節奏鮮明,從而形成了豪放壯美的表演風格。他所設計的人物主要唱段獨具風格,如《董小宛》中的“金殿讚美”、《蘆盪火種》中的“開方”、《巧遇記》中的“教育張啟”等均膾炙人口。他的戲路極寬,不論老少、正反角色演來得心應手。他在《羅漢錢》、《雷雨》、《金沙江畔》、《星星之火》、《借黃糠》、《江姐》中的張木匠、周朴園、老班長、川村、李俊明、甫志高等人物,個個栩栩如生。

由於解洪元1974年後去人民滬劇團學館當老師,1978年又因患聲帶癌而被切除了聲帶,所以文革後他只能遺憾的告別舞台。但是他悉心地指導青年演員,常以小紙條給他們提出意見和建議,關心滬劇事業的發展。 上海電視台曾為他拍攝了《藝術生命“長春”》的資料片。

1990年12月7日,解洪元逝世,按照他的遺囑他的骨灰撒入了黃浦江。

滬劇明星

滬劇的前身是申曲。20世紀30年代,流行在上海的申曲在京劇、文明戲演出影響下,滬劇藝人筱文濱等採用了新穎的燈光布景、服裝舞美,注重演出的音樂效果,除胡琴、弦子、笛、鼓板外,添加了其它伴奏樂器,並在繼續演出傳統劇目同時,還把中外一些電影、話劇、文明戲劇目搬上舞台。
邵濱孫| 趙春| 華雯| 茅善玉| 王珊妹| 吳素秋| 俞麟童| 徐林祥| 萬智卿| 汪秀英| 馬莉莉| 王寶興| 袁濱忠| 顧曼君| 諸惠琴| 解洪元| 丁國斌| 周根生| 徐俊| 凌愛珍| 陸敬業| 筱愛琴| 施春軒| 小筱月珍| 方佩華| 沈仁偉| 羅月華| 孫徐春| 張杏聲| 陳甦萍| 筱文濱| 汪嬋娟| 向佩玲| 丁是娥| 許幗華| 石筱英| 楊飛飛| 沈惠中| 徐伯濤| 汪華忠| 王盤聲| 劉銀髮| 王明道| 筱蘭英| 趙春芳| 韓玉敏| 沈國雄| 王雅琴| 張劍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