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祥[滬劇劇作家]

徐林祥[滬劇劇作家]

徐林祥,男,滬劇劇作家。上海人,人稱“老頭子”。徐林祥身材偉岸、相貌堂堂,年輕時是新五公社文工團的當家小生。平時說話聲音洪亮,表情豐富。即便是一件極平常的瑣事,一到他的口裡,便可生出許多色彩來。他為人極重感情,大方、豁達、豪爽,從來不願掃人家的興。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時,常常有業餘作者來聚,雖然他手頭不算寬綽,但他卻常常做東。酒足飯飽之後,就跟業餘作者一起住旅館,有家不歸。吃茶、聊天、談構思,或者是叉叉麻將,打打八十分,幾元錢輸贏,贏了就買生煎饅頭大家共享,其樂融融。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56年4月出生,江蘇省興化市昭陽鎮人。民進會員。文學博士。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民主促進會揚州大學總支部主任,中國民主促進會揚州市委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揚州市委委員;教育部“國培計畫”語文學科專家,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學語文學科專家委員,江蘇省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葉聖陶研究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寫作學會閱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學學會理事,揚州市美學學會副會長等職。

1974年從江蘇省興化中學畢業,當過工人、職員。1978年考取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1982年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分配到江蘇省興化中學任教。1993年調揚州大學工作至今,1997年任副教授,1998年任教研室主任,1999年任碩士生導師,2003年任教授,2006年獲文學博士學位,2012年任博士生導師。

主要著作

徐林祥 徐林祥

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教育史、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美育學與美育史、中國古典美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主持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江蘇省教育廳《劉熙載與中國古典美學的終結》、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利用網路環境培養語文師資提高教師素質的模式研究》、江蘇省重點高校建設項目《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子項目、揚州大學《中國美學與哲學思潮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國語文教育史研究》等科研項目多項。主要著作有:《中國美育史導論》(與單世聯合著,1992)、《劉熙載美學思想研究論文集》(主編,1993)、《語文教學法新論》(合著,1996)、《閱讀學新論》(合著,1999)、《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主編,1999)、《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主編,2000)、《中國美學初步》(個人專著,2001)、《語文教師繼續教育指南》(主編,2001)、《國中語文課外閱讀達綱速成》(主編,2002)、《高中語文課外閱讀達綱速成》(主編,2002)、《繼承·耕耘·創新——顧黃初語文教育思想研究》(主編,2003)、《紅樓夢選讀》(執行主編,2005)、《紅樓夢選讀教學參考書》(執行主編,2005)、《中國美學簡史》(合著,2007)、《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主編,2007)、《歷史追問:語文教育發展篇》(主編,2008)、《語文教學技能全程訓練新編》(主編,2009)、《〈紅樓夢選讀〉讀本》(執行主編,2010)、《語文教育研究方法》(主編,2010)、《劉熙載及其文藝美學思想》(個人專著,2010)等。參編蘇教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百年事典》以及其他著作多種。發表各類論文百餘篇。《中國美育史導論》獲揚州市第一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學語文教師繼續教育研究》獲江蘇省教育廳第二屆江蘇省樹勛教師教育科研獎二等獎,《中國美學初步》獲揚州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語文教學技能全程訓練新編》被評為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基於卓越目標的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歷史追問:語文教育發展篇》獲江蘇省第三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理論創新獎三等獎,《劉熙載及其文藝美學思想》獲揚州市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江蘇省高校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年被評為揚州大學優秀教師、全國首屆教育碩士優秀教師。

社會評價

徐林祥聲名顯赫,拿得出手的作品很多,得過不少獎,上過北京,當過全國先進工作者,上海市政協委員。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劇作家,他的作品總是那么詼諧、那么機趣、那么愛憎分明,充滿了農民的智慧和農民的天真。他把周圍的生活揉成一塊一塊戲,鮮活鮮活,泥土氣息撲面而來。代表作有《紅燒雞》、《籬笆邊上》、《新嫂嫂》、《搖籃曲》、《花烏鴉》等。他的語言不華麗,但十分“貼肉”,恰到好處;他的唱詞不典雅,但絕對生動,準確傳神。他不大寫悲劇,總是那么喜氣洋洋,他要用自己的筆去舒展一下活得太累的農民弟兄的神經,所以他的戲總是首先得到農民兄弟的讚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