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

社會學用語。對處於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所應有的角色行為的希望。這種角色行為是被社會規範化了的行為。包括對他人的角色行為的期待和個人對自己的角色行為的期待。

介紹

(圖)角色期待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role expectations),是指團體中多數成員期望或要求其中某一成員做出的某些應有的行為方式;即擔任某一職位者被期待的行動或特質,其內涵包括信仰、期望、主觀的可能性、權利與義務的行使等。角色期待的主要功用在使角色行使者明白其權利與義務,也即角色的學習。

簡介

(圖)角色期待管理者

角色期待是指別人認為你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應該作出什麼樣的行為反應。你的行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由你作出行為反應的背景所決定。角色的學習經常隨著角色的改變而進行,因而角色的學習是無止境的。可以說,人們正是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在不知不覺的角色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把社會的行為規範轉化為個人的道德行為。期望是實現角色的有效手段。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說,角色期待是他人提出的希望,只有當這個人自己領會並按照這種希望去行動時,才能產生一定的期待效果。

如果人們對一個角色的期待與要求不一致,或者一個人身兼的幾個角色之間要求不一致,就可能使人處於角色衝突之中。在交往中,人們應學會扮演多種角色,在一定場合還需要靈活地變換角色,只有這樣才能在複雜多變的情境中有效地工作。此外,角色衝突還表現為角色改變時,新舊角色之間發生的衝突。例如,某個國小生幹部在改選時落選,一下子會覺得很不適應,應該如何幫助陷入角色衝突的國小生,完成新舊角色的交換呢?需要指出角色行為的差異,指導他們改變角色行為,並創設情境使得他們在集體中正常地交往,逐步塑造新的行為方式。
在工作場合,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 contract)這個概念,有助於更好地考察角色期待這個主題。在僱主和雇員之間,存在一種不成文的約定。這種心理契約規定了雙方的期待,也就是僱主對雇員,以及雇員對僱主的期待。事實上,正是這種心理契約規定了每個角色的行為期待。一般來說,雇員期待僱主公正地對待雇員,給他們提供可以接受的工作條件,清楚地表達一天的工作任務,對員工的工作好壞給予反饋。僱主期待雇員工作態度認真,聽從指揮,忠於組織。
如果心理契約中蘊含的角色期待沒得到滿足,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如果是僱主沒能滿足雇員的角色期待,雇員的績效和工作滿意度就會受到消極影響,如果是雇員沒能滿足僱主的角色期待,結果可能是:受到某種形式的紀律處罰,甚至被解僱。
心理契約應該被看作是組織行為的權威決定者。這句話準確地表明雙方的角色期待的重要性。

內容

(圖)角色期待公司角色

角色,亦稱社會角色,它指個人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相應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並按照一定的社會期望,運用一定權力來履行相應社會職責的行為。

社會對處在某一社會位置上的角色都有一定的要求,為他們規定了行為規範和要求,這就是社會對角色的期望,稱之為角色期待,也被叫做角色規範。角色期待的內容,是在社會生活的長期發展中形成的,它規範和約束了角色扮演者的行為,以保證社會生活的進行。每個人只有按角色期待行事,才能保證對社會的適應,他的行為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和稱讚。例如,有一位剛從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年青教師還沒有從學生的角色轉變過來,課餘時間總是和學生在一起玩鬧。最初一些學生還覺得這個老師平易近人,但後來很多學生則認為他沒個老師樣,很不尊重他,而他的同事也覺得他的舉止不符合教師的身份,這使他很苦惱。雖然,角色期待並不像法則規範那樣強制人們執行,但它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並由公眾輿論來監督執行,只有符合角色期待的行為,才會受到公眾輿論的讚許,而行為者才會心安理得。

角色期待的內容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某個角色的看法就會發生變化。丈夫曾是“一家之主”,而今則“夫妻平等”;教師曾經是“最有知識的人”,而後來逐漸轉變為“傳遞知識的人”。由於角色期待具有時代性,因此不能將其絕對化,而要從發展的角度去看待角色期待,調節自己的角色行為。例如,教師作為傳遞知識的人必須具有大量的知識,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喝進一桶水,似乎已成為教師的信條。但是,信息社會的特點是知識總量劇增,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已沒有什麼人敢說自己具有大量的知識。

角色

(圖)角色期待角色期待

(1)應明確角色期待

對於任何角色,社會期待是客觀存在的,有的存在於社會文化習俗中,有的存在於規章制度中,有的存在於法律法規條文中。不同的角色期待相互聯繫,相互交織,形成複雜的期待網路。這一網路對於一個社會的正常存在和發展,對於構築基本的社會誠信水平是至關重要的。作為社會個體成員,應該將對角色的社會期待內化為對自己的主觀要求,哪些應該做,哪些必須做,哪些不能做,應該做到心中有數。

(2)應致力角色實踐

誠信是通過行動來驗證的,言而無信是當今社會誠信缺乏的主要表現,言而無信的實質是當事人在明確角色期待情況下的角色實踐的失敗。作為個體成員,要努力使自己的角色行為與社會期待相一致,不斷糾正角色實踐中的偏離傾向。

(3)要協調角色衝突

任何個人都不是“單向度”的,總有其多種社會屬性,總會同時擔當多種社會角色,而不同的角色各有其角色期待,不同的角色期待可能會產生不一致甚至對立,這就會使得個體成員在角色實踐中出現困惑,產生角色衝突。社會中的非誠信行為的出現,有時不是行為人刻意行騙,而往往是身處角色衝突中難以兼顧,出現對某一角色期待的實踐傾斜。這就要求我們正視角色衝突的現實,進一步提高協調自身角色衝突的水平,合理實踐不同的角色期待,從而適應多樣化社會對我們的要求。

方式

情景期待
夥伴期待
觀眾期待

管理者

管理者應如何進入角色
1.角色認知

管理者必須要全身心地進入角色,進入角色的前提是角色認知。所謂角色認知,就是你對這個角色的認識程度、了解程度以及如何去認知。

2.角色移情

角色移情即當你從事這個職業的時候,你應把對於家庭的情感,或者對自己愛人的情感,轉移到對待職業這個角色上來。管理者應該有這個移情的過程,應該像對待至親至愛的人一樣,熱愛自己的工作和職位。

3.行為操作

需要決定生存,動機產生行為。在行為操作上,要根據動機強烈與否、需求大小與否,給自己設計一套操作行為方式,以便更好地達到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