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岩水庫

觀音岩水庫

觀音岩水庫位於孝昌縣小悟鄉,大壩攔截長江府河水系澴河支流晏家河,防洪標準為200年一遇設計,2000年一遇校核,承雨面積83km2,總庫容10040萬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養殖和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㈡型水庫。主管部門為孝昌縣水務局。

簡介

圖片圖片
水庫為Ⅱ等工程,主要建築物為2級,由大壩、高輸水隧洞、低輸水管、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等建築物組成。大壩為粘土心牆壩,壩長300m,最大壩高41.3m,頂寬6m,壩頂高程114.80m,防浪牆頂高程115.60,上、下游均為乾砌塊石護坡,壩腳設有反濾壩。高輸水隧洞位於大壩左岸後山處,進口底部高程97.30m,隧洞全長276m,砼馬蹄形無壓洞,洞身尺寸2×2m,取水建築物為鋼筋砼圓形封閉式塔,底部設檢修門和工作門各一扇,平板鋼閘門,尺寸2.0m×2.0m,手搖螺桿啟閉機啟閉。低輸水管位於大壩中右部,進口底部高程87.446m,輸水管全長148.25m,砼圓形有壓洞,洞徑Φ1.8m,取水建築物為鋼筋砼圓形封閉式塔,底部設檢修門和工作門各一扇,平板鋼閘門,尺寸1.8m×1.8m,手搖螺桿啟閉機啟閉。正常溢洪道位於大壩右側山坳50m處,開敞式實用低堰,堰頂高程109.50m,堰寬55m,鼻坎式挑流消能。非常溢洪道位於正常溢洪道左側,自潰壩式寬頂堰,堰頂高程109.50m,堰寬55m,壩頂高程114.22m。

修建與加固

水庫於1965年8月動工,1966年4月建成蓄水,1969年7月12日,最高庫水位為111.50m,相應溢洪流量332m3/s。原設計標準為50年一遇設計,500年一遇校核。1976年按“75.8”型暴雨覆核後,將原有溢洪道堰頂高程由111.0m降低至109.5m,寬71m擴寬至105m。1979年按100年一遇設計,PMP校核覆核,溢洪道擴寬至110m,大壩建1m高防浪牆。1985年按200年一遇設計,2000年一遇校核覆核,將55寬溢洪道作為正常溢洪道,其餘55m作為非常溢洪道。1985年發現低輸水管壁出現環形裂縫,有泥狀物滲出,次年用鋼板襯砌25m和環氧灌漿處理。1987年建小電站現已廢棄。

主要問題

:①大壩護坡變形、損毀嚴重;②大壩右端壩山結合處存在滲漏;③輸水洞金屬結構和啟閉設備老化;④溢洪道消能設施水毀嚴重。

保護範圍

水庫設計灌溉面積22.4萬畝,保障了孝昌縣城和下游35萬人口,30萬畝耕地的防洪安全。保護區內有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等重要交通幹線。防洪地位十分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