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空法師

觀空法師

觀空法師(1903~1989年)原籍湖南耒陽新市鎮,俗性廖,生於1903年農曆十月初五。1919年從湖南衡陽西禪寺禮智玄長老披剃出家,法名觀空,同年在南嶽上封寺受近圓戒。1959年至1965年,在佛學院研究部講學,指導學員將藏文《中論文句釋》、《四百論釋》、《六十正理論釋》、《中觀寶鬘論釋》、《釋中觀自續派》和《釋中觀應成派》譯為漢文,共約三十餘萬言,填補了漢文中觀論著之不足;還譯有《木納日巴略傳》。

(圖)觀空法師觀空法師

觀空法師(1903~1989年)原籍湖南耒陽新市鎮,俗性廖,生於1903年農曆十月初五。1919年從湖南衡陽西禪寺禮智玄長老披剃出家,法名觀空,同年在南嶽上封寺受近圓戒。1922年在武昌佛學院學習,1925年隨大勇法師赴西藏學法。1936年,應北京四眾邀請,在法源寺佛學院講《菩提道次第論》。不久又返康定,準備再赴西藏學法。1939年,應邀再度至京,鏇赴天津,經印度入藏,在拉薩哲蚌寺從頗章喀大師、康薩仁波切學經,並接受了多種灌頂傳承。1958年,法師來北京治病。從1959年至1965年,在佛學院研究部講學,指導學員將藏文《中論文句釋》、《四百論釋》、《六十正理論釋》、《中觀寶鬘論釋》、《釋中觀自續派》和《釋中觀應成派》譯為漢文,共約三十餘萬言,填補了漢文中觀論著之不足;還譯有《木納日巴略傳》。

出家受戒

(圖)武昌佛學院武昌佛學院

觀空法師俗家姓廖,湖南省耒陽縣人,清光緒一九〇三年出生。他少年好學,就讀私塾,受儒家傳統教育。一九一九年十六歲的時候,投入衡陽西禪寺,禮智玄長老座下披剃出家;同年到南嶽上封寺受具足戒。先是空也法師在南嶽講經,一九一九年,應長沙開福寺之請,在開福寺創辦佛學講習所。觀空於受戒之後,正趕上講習所開課,乃到長沙請求入學,從空也法師學經教。由於他在講習所中年紀最小,天資穎悟,功課每列前茅,所以深為空也法師所青睞。

一九二二年,太虛大師在武昌創辦“武昌佛學院”,請空也法師到武院任教,觀空隨著空也法師到了武昌,進入佛學院第一屆肄業。武昌佛學院的學制,原定為三年畢業,後來太虛大師以學生人數過多(武院第一期,學生最多時超過百人),程度參差不齊,乃把第三年的課程合併入第二年上完,打算提前於一九二四年暑假畢業,另行招生。但還沒有到暑假,在日本學習東密,獲有阿闍黎位的大勇法師,回國到了武漢,建壇傳授密教,於是武漢三鎮掀起了一陣學密的熱潮。大勇於一個多月中開灌頂壇十次,入壇學法者除社會上的男女居士外,武昌佛學院的在校學生及職員,也有多人依大勇學習密教。

赴藏求法

(圖)太虛大師太虛大師

不久之後,大勇到了北京,他想率領一批學生到西藏去學密教,乃先在北京慈恩寺成立了“藏文學院”,為入藏學法做準備。武昌佛學院的職員學生中,有十多個人到北京入藏文學院學習,觀空也在內。一年之後,大勇把藏文學院改組為“留藏學法團”,準備率團赴西藏。一九二五年秋,在鬍子笏、湯鑄新等護法居士的經費資助下,大勇率領著觀空、法尊、大剛、法舫、嚴定、會中等二十餘人,自北京出發,經漢口、宜昌,乘輪溯江而上抵達四川。入川後首抵重慶,繼到成都,於朝禮峨嵋山後,繼續向西藏前進,於一九二六年十月,抵達西康康定縣(著名“打爐”)。這時西藏當局懷疑學法團有政治目的,多方阻撓,不允入藏,學法團不得已暫留康定。團員中各人藏文程度參差不齊。既然不能前進,即同往跑馬山,依止降巴格西學習藏文,及聽格西講《比丘戒》、《菩薩戒》、《菩提道次第》等密教經典。他們預定次春入藏。一行人共同發下大願:“赴藏求法,乃吾儕之志願,環境愈困難,意志愈堅定,縱令紛身碎骨,尚期來生滿願,何況其他乎?”

到了一九二七年,蹉跎到秋天,大勇率領學法團繼續前進,行至藏邊甘孜地方,又為當地駐軍所阻,不得已遂停留在甘孜。為不虛渡光陰,一行人依札迦大喇嘛學習藏文及密教經典。這時國內正當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政局丕變,原先支持學法團經費的一些大居士也受到衝擊,這就影響到學法團的經費來源。同時藏邊地區,氣候酷寒,團員多數不能適應,亦有水土不服者,以致相繼病亡,年余之後,健存者已不到二十個人。到了一九二九年秋,團長大勇法師也積勞成疾而逝世了。法尊、觀空等給大勇料理完後事後,仍繼續留在甘孜學習。原來的一行人中,除病死逝之外,法舫感於入藏機緣未熟,返回武昌佛學院去了。此時出家眾還剩下法尊、觀空、大剛、嚴定、恆演、密嚴、密悟、密慧、密字、慧深等上十個人。到了一九三一年春,法尊與慧深往昌都親近安東格西學法,半年之後恆演、密悟也前進入藏。此時太虛大師在重慶北碚的縉雲寺,創辦了“漢藏教理院”,有函相召,要法尊、觀空、嚴定、超一等回重慶去。四人以大師之召,不可違拒,乃摒檔行裝,由甘孜返回四川。

二度赴藏

(圖)哲蚌寺哲蚌寺

觀空一行人回到重慶後,太虛大師命他們三人到漢藏教理院,法尊以教務主任代理院務,觀空、嚴定在院任教,超一擔任庶務主任,嚴定後來也兼任了藏文系主任。觀空在教理院任教多年,到一九三九年,應聘到北京講經。他自感先前在西康數年,未能進入西藏,深引為憾,乃決心二度再赴西藏,學習密法。他在北京講經完畢,即自天津乘船到上海。由上海再乘輪船經南洋轉赴印度,在印度朝禮聖跡後,由印度進入西藏。

入藏有兩條路,一條是由四川經西康入藏,行程要三、四個月,中途艱險萬狀;另一條是由印度入藏,行程較短,只需三、四十天,但艱險尤有過之。觀空在途中歷時月余,受盡艱苦,終於抵達拉薩。觀空到拉薩後,住入哲蚌寺,依康薩仁波切、頗章喀大師、噶登巴喇嘛等,學習密教經典,先後受多種灌頂承法。哲蚌寺是西藏最大寺院之一,與布達拉宮、大昭寺合稱三大寺。哲蚌寺在拉薩之西六公里處,是黃帽派(黃教)的寺院。建於西元一四一七年,由宗喀巴的大弟子甲養曲吉奉師命所造,是喇嘛寺中最具威望且僧侶最多者。內地僧侶入藏學法者,多住在哲蚌寺。如能海法師二度入藏,與弟子多人均住在此寺。康薩仁波切是西藏年高德劭的大喇嘛之一,能海法師也是依康公學法的。

藏經翻譯

(圖)觀空法師觀空法師譯經

觀空法師在拉薩哲蚌寺修學了十年,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九五〇年解放軍入藏。拉薩兼通漢藏語的人才極端缺乏,解放軍人員乃聘請觀空到西藏日報社,擔任編譯的工作。觀空於工作之暇,把藏語中的名詞、術語等,加以整理、漢譯、編印成冊,這對學習藏文的人提供了方便。一九五七年,北京的中國佛教協會,知道了觀空在藏傳佛教的造詣,乃把他調到北京,安置在位於北京法源寺的中國佛學院擔任教職。兩年之後,在佛學院研究部擔任指導教授。由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六年,前後十年之間,他指導學僧把藏文的《中論文句》、《四百論》、《中觀自續派》、《中觀應成派》、《寶鬟論》、《六十順正理論》等中觀一系的主要論著,翻譯為漢文,他親自加以修改訂正,彌補了漢文論著中此系文獻的不足。

一九六六年夏天,文化大革命開始。在“十年動亂”期間,出家人都受到了鬥爭,連中國佛教協會創會元老巨贊法師也被捕系獄;及具有中國政協特邀代表、佛教協會副會長等頭銜的能海法師,也在五台山受到批鬥,因而逝世。所以觀空自也難置身事外。他受鬥爭的詳情如何,不得而知。一九八〇年後改革開放,觀空法師此時已年近八旬,重新露面參加佛教活動,他在中國佛教協會從事藏文經典的翻譯工作,並將早先被譯為藏文的唐代圓測法師所著的《解深密經疏》的後六卷,還譯為漢文。

數年之後,觀空法師八十多歲了,健康日漸衰退。一九八九年春,老法師到福建莆田廣化寺靜養,同年七月五日在廣化寺示寂,世壽八十七歲,僧臘七十一年。

觀空法師少年出家,前半生一直努力刻苦學法,後半生則譯經教學,一生生活艱困清苦。而他生性恬靜,澹泊自守,不事攀緣,不慕虛榮。他治學嚴謹,教學認真,立身嚴以律已,寬以待人,韜光養晦,不炫才華。他的譯作除前所述及者外,尚有《木喀日巴略傳》、《緣起贊句略解·見深義眼》,及多種儀規、願文等。又曾摘譯《三主要道講錄·開妙道文》和《妙吉祥最勝贊》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