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觀復[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觀復[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觀復》一書為騰訊《今日話題》欄目十年精選集,圍繞生育、家庭、學校、職場、經濟、飲食、環境、醫療、出行、遷徙、法治、文化、養老等話題,關心人的命運,關注社會的進步,思索問題與方法,鞭辟入裡,挖掘熱點背後的真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觀復》 一書為騰訊《今日話題》欄目十年精選集,圍繞生育、家庭、學校、職場、經濟、飲食、環境、醫療、出行、遷徙、法治、文化、養老等話題,關心人的命運,關注社會的進步,思索問題與方法,鞭辟入裡,挖掘熱點背後的真相。本書評論文章客觀、冷靜、廣博、犀利而又酣暢淋漓,為網路新聞評論界提供了一個值得學習和研究的範本;從這本書中我們能感受到優秀的新聞評論人關注蒼生的情懷和作為知識分子的擔當。

作者簡介

《今日話題》欄目是騰訊網的金牌欄目,居於網眼位置,其志在“聚焦”,一方面,堅定民生立場,追求新聞的快捷和信息的全面,注重議題的設定和新聞策劃,拉近讀者與新聞事件的距離,主張觀點的展示和碰撞;另一方面,秉承鮮明的新聞價值觀和不流於淺易的敘述,加強了核心觀點的引導和輸出,深入剖析問題與現狀背後的深層次意義,形成了“有良知”的形象。

編輯推薦

把人的權利和尊嚴落到實處,讓永不厭倦的好奇心一直得到滿足,願人類美好的品質在社會中延續。

媒體推薦

騰訊公司副總裁陳菊紅:“上不畏強梁,下不媚民眾”是個不容易堅持的原則。在社交媒體發達的眾聲喧譁中,觀點的“流瀑效應 ”所在皆是,媚眾變得極為容易。《今日話題》走過的十年,三千多個話題,每一個犀利的筆觸,都讓我們離常識和真知更近一步。

專業書評

韓寒:

《今日話題》是個好東西。

《今日話題》編輯部 :

這么多年來,我們正是通過一個個的切面剖析出繁複事物本來的樣子,不盲從,也不提前站隊,立場與態度取決於事物真實的面貌和它與時代、世界的關係。

網友:

讓孩子們住得起房,吃上放心的食品,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長,擁有愛與被愛國度,快樂自由平等地生活在綠色的地球上!

網友:

翔實充分的材料,一以貫之的邏輯分析,準確老辣的點評,遺世獨立的姿態,是該欄目最大的特色,在當代中國傳媒界並不多見。

精彩文摘

中國人“誰都不容易”?

丁陽/2012年3月30日 第2022期

導語

“我們這個行業,賣身賣藝賣青春,用歡笑淚水,獻愛與自由……從未乾過傷天害理之事。演好了,鞠躬拜票謝觀眾,演砸了,誠惶誠恐不成眠。頂三五載虛浮名,掙七八吊養老錢。終歸零落成泥,隨風散去……”

在近日“舒淇退出微博”風波中,演藝人高曉松力挺舒淇的這一段話,因字裡行間道盡演藝圈光鮮背後的辛酸,引得眾多網友紛紛效仿,瘋狂撰寫自己行業版本的辛酸史,有網編版、教師版、建築版、企劃版.......統稱“高曉松體”。一時間,“誰都不容易”成為全國網友的共鳴。“誰都不容易”,真的是這樣嗎?

一、“比慘”之風盛行

1.少數人“炫富”,多數人“比慘”

自郭美美“微博炫富” 以來,“炫富”一時成為了一個流行詞。俗話說得好,“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曬幸福”、“炫富”都不過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需求。

然而,不要說夠資格“炫富”,能夠“曬幸福”的在人群中也只是少數,其他人怎么辦呢?不能“炫富”,只好“比慘”來苦中作樂,在廣大自稱“窮矮醜”的網友之中,“比慘”甚至於成為一種時尚。無怪乎“高曉松體”一橫空出世,便受到了如此追捧。而且,這次不光是“窮矮醜”們追捧,各行各業的失意人士,紛紛把自己的從業經歷改編為各式各樣的“高曉松體”,匯成了一曲“中國人都不容易”的大合唱。

2.中產階級:工作壓力大,買房壓力更大

在這場“都不容易”的合唱中,一個龐大的群體就是程式設計師、記者等“小白領”、所謂的“中產階級”。他們的特點就是“工作壓力大”,諸如“賣身賣想法賣青春,用通宵熊貓眼,獻項目上線”;“寫好了,不敢自誇謝編輯,寫砸了,誠惶誠恐怕退稿”等確實是真實寫照,最悲劇的是即使享有不錯的收入,在大城市想買房也仍然遙遙無期。

3.醫生、教師:醫患關係差,師生關係差,社會觀感差

吐苦水的人群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事業單位人員甚至是公務員。其中以被稱為“白衣天使”、“靈魂工程師”的醫生、教師最喜歡說“不容易”。醫生版高曉松體曰“治好了,謝天謝地謝謝病人來的早,治不好,挨罵挨打挨菜刀。用無日無夜無休假,換得人間一片罵”;教師版則曰“教好了,謝完領導謝同事,教砸了,罵聲批評不絕耳。頂一輩子虛浮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掙幾個辛苦錢(教師工資低於公務員)。”

4.幹部官員也自稱“弱勢群體”

更有甚至,連領導幹部們也要出來吐苦水。雖然這次官員版的高曉松體以網友惡搞居多,但什麼“乾砸了,誠惶誠恐不成眠”、“官場總會有新寵,不復念舊人”也確實是領導們的心聲。或許網友們都還記得,人民日報前年曾做過一個調查,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黨政幹部受訪者多達45.1%。

二、“誰都不容易”為何得到共鳴

1.對於很多人,收入增加確實已經難買到幸福

“誰都不容易”的感嘆,屬於社會心理學範疇,體現這一概念科學的說法是“主觀幸福感”。對於這一概念,已開發國家在上世紀中葉起便有人進行專門研究,以考察隨著科技發展、財富增長人們的幸福感是否有所增加。然而,研究發現,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幸福感並沒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我國也出現了同樣的狀況,根據“世界幸福資料庫”提供的數據,1990年我國居民幸福水平的均值為6.82, 1995年為6.44, 到2007繼續下降為6.4。儘管這一期間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續增長, 但幸福水平卻沒有隨之提高。原因何在?

2.物質需求能夠滿足,相應的精神需求也得不到滿足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隨著低層次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人們對高層次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以前吃飽喝足就能感到幸福,現在則需獲得成就、受到尊重、實現自我價值等等才會感到滿足,這時候主觀幸福感與經濟狀況的相關就會降低,而與高層次需要滿足的相關會增強。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高收入者越來越富足,但卻總也不滿足甚至感到苦悶的原因。對於整個社會,這種高層次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往往體現為政治參與不足、社會缺乏自由公正、幫助他人精神的喪失等等。

3.收入差距拉大,讓低收入者感覺更不幸福

另外,當收入普遍增長時, 不同個體之間的收入增長幅度的不一致會產生一種外部性, 對於增長幅度低的個體, 這種外部性體現為負。這即是說,儘管收入普遍增長,但是由於收入差距在拉大,低收入者的幸福感水平並不會得到改善,甚至還會降低。

4.階層分化、職業壁壘讓人群互不認同,產生委屈感

收入差距的加速分化,只是階層分化的一個方面。由於城鄉二元、體制壁壘等各種因素,整個社會的階層分化越來越嚴重,各個行業內部的弊端和腐敗也讓人群對立起來。像醫生、教師等等,本該是受尊敬的職業,但由於行業普遍的制度性問題,導致部分人出現腐化、工作不負責等現象,從而導致普遍的批評和不信任,並連累那些表現好的人員。所以很多醫生、教師甚至不少官員也不得不感嘆“過得不容易”。

5.活得太累,理解萬歲

看清了以上種種,就不難明白為何“誰都不容易”之嘆為何那么受歡迎了。都活得太累,所以呼喚理解萬歲。

然而,這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三、誰都不容易,但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不容易

1.統計上看,收入高者遠比收入低者幸福

在關於“收入與幸福”的研究中,還有一個公認的論斷,“在一個國家內,即在同一個社會發展水平條件下,富人的平均幸福和快樂水平高於窮人”。在開發中國家,這個論斷尤其成立。在一項2007年的對武漢市城鎮居民的主觀幸福感狀況調查中,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尤為明顯。在滿分為10分的幸福感打分中,月收入500以下的平均只打了4.5分,月收入500至1000的為5.3分,月收入1000至2000的為5.9分,月收入2000至5000的為6.4分,超過5000的則達到了7.7分。

這意味著,窮人雖然可以找窮樂子,富人也有富人特有的煩惱,但總體上看,富人的幸福程度比窮人要高得多。例如演藝圈,雖說人紅是非多,但收入擺在哪裡,藝人們隨時能夠去馬爾地夫、巴厘島度假,窮人們則可能一輩子出不了國。范冰冰大手筆可以為旗下工作室所有員工包辦婚禮,而一個普通人則可能要為一次婚禮消耗巨大的積蓄,幸福得打折。又比如官員,雖然在中國當官員也確實有不少風險,但眾多的“灰色收入”已足夠回報他們普通百姓畢生難享的幸福。

2.體制內工作者比體制外工作者更幸福

在國內關於“主觀幸福感與職業”的諸多研究中,也有一個公認的判斷,即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工作人員的幸福程度要比體制外的職業普遍更高。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政府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工作,意味著完善的福利體系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從這些單位招聘的火熱程度就可以看出來——醫生、教師們當然有埋怨自己職業不幸福的理由,但從多少碩士、博士為一個國小教職爭破頭來看,“體制內”的誘惑仍是遠超“體制外”的。

3.為更不幸者鼓與吹,為積極的生活態度叫好

在社會上,還有許多真正的弱勢群體,連發出聲音幾乎都做不到,即使發出了聲音往往也非常弱小——包括孤寡老人,外來務工人員、失業下崗人員等等,多種調查研究都顯示,這些人才是“最不容易”的,而“高曉松體”中恰恰缺乏他們的身影。比起他們,很多行業的所謂“不容易”都算不上什麼。一個有良心的社會,應該為這些更不幸者鼓與吹,力求在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政策上, 讓更多的資源向其傾斜, 如對其子女引入免費教育, 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利;使他們有能力支付醫療費用, 保障其醫療和公共衛生享有權,等等。而不是以“誰都不容易”為藉口抱緊自己的既得利益。

此外,說“不容易”簡單,克服“不容易”難,還記得“北漂小伙花6400元建蛋形小屋”么?雖然這個“蝸居”最因違建終被強行拆除,但這小伙子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卻是每個人所該學習的。

結語

這個年代,確實誰都不容易,但總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不容易,每個人都該改善自己的狀況,同時為比自己更弱勢的人謀求幸福,這才是一個有朝氣、有正義感的社會。

目錄

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男孩”比“生女孩”更痛苦? 2

赴美產子:回報超過“搶銀行”? 6

開豪車的也來:“棄嬰島”縱容醜惡? 11

中國人真的會“避生羊寶寶”嗎? 16

百萬包生男:剝削式代孕惡果 21

中國孕婦為什麼鍾愛剖宮產? 25

鼓勵生育,能讓人更願意生二孩嗎? 30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

北大畢業生月薪八千被父鄙視背後 36

為何中國人比美國、德國人更反感拼爹? 40

《爸爸去哪兒》:中國父親多“失敗”? 45

中國人帶孩子,不該這么難 50

“隔代撫養”真的教壞子孫? 55

男童被灌酒致死:中國式逗小孩陋習何時休? 59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什麼讓拒剪短髮的少女跳樓輕生? 64

中國人學英語學得太多了嗎? 70

“高考工廠”維繫了教育公平 74

不能片面否定學生軍訓的意義 78

不要低估人文學科的好處 82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美女老總問暈海歸男”因何發生? 88

瑞典人不相信“狼性” 93

“洗腦”式企業管理為何橫行中國? 97

80後怎成“過勞死”主力? 101

800萬職校學生變工人,誰之痛? 105

工資集體協商,只能“看上去很美”? 109

利害有常勢,取捨無定姿

該公開5.7億巨獎得主身份嗎? 114

一枚奧運金牌耗費6億? 119

“黃金保值”是一種虛妄的迷信 123

研究曹操DNA絕非“燒錢玩” 127

30億信託危機化解:穩賺不賠到何時? 131

父替女還23萬卡債:“卡奴”怎走投無路? 136

為何連年輕富豪都不願意買保險? 141

民之質矣,日用飲食

怎看“不用農藥中國肯定饑荒”? 148

肉雞45天“速成”有何不可? 152

漠視學術倫理將毀掉轉基因 156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可怕的“中國式”地下排污 162

不要期待地震可以被預報 166

煤制氣:治霾治出更猛污染? 172

杭州垃圾焚燒難題為何難解? 176

抗生素污染該重視但不該誇大 181

城市與化工的距離,該好好丈量了 185

重生者慈於身

中煙日賺3.2億,控煙還有戲嗎? 190

微博預告自殺:抑鬱症怎奪女孩生命? 194

全民免費醫療並非理所當然 198

為什麼要用“雙盲試驗”檢驗中醫藥? 203

印度仿製藥:窮人福音,藥企死敵 207

李開復患癌症給我們什麼提醒? 212

中國兒童藥:用藥靠掰,劑量靠猜 216

解醫患僵局,需相信“好心有好報” 221

藥價一放開,價格漲10倍? 225

年收75億醫院讓老鄉們“肝兒疼”? 229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中藥現代化的勝利 233

行路難,行路難

別拿免通行費當堵車的藉口 240

中國護照何時能免簽通行世界? 244

埃及神廟刻“到此一游”丟全中國人的臉? 248

唯落實帶薪休假才能解“人山人海之痛” 255

獨在異鄉為異客

“異地高考”,死結何解? 260

走得出農村,還應融得進城市 264

北京、上海該“趕走低端外地人”嗎? 269

應考慮給高齡農民工發津貼 274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國外如何保護動物? 280

中國也該“化學閹割”強姦犯嗎? 284

農民土地下的天價烏木緣何被充公? 290

賣一張盜版碟就判刑還遠遠不夠 294

20天8起校園性侵:兒童入“狼口”,防線何在? 297

拯救事實孤兒,需要“寄養父母” 301

法院強令父親探女,能有用嗎? 305

處境尷尬的中國私人偵探 310

“毒星”扎堆:“娛樂性毒品”猛如虎 314

證明“單身是單身”:你該有說“不”的權利 318

現代社會不該有“因為窮放棄抗訴” 323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中國人“誰都不容易”? 328

選美接連變“審醜”的潛規則 332

火箭和汽車,哪個才是“高精尖”? 337

劉翔摔倒的正常與不正常 340

“扮鬼子一天死八次”奇葩在哪? 345

自殘追星的EXO女冬粉是如何煉成的? 351

“大聖”救不了國產動漫 35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擾民被潑糞:愛恨交織的廣場舞 360

“老年漂”,晚年何處安放? 364

“廣場舞詐欺”如何掏空大媽錢包? 367

精神病人敬老院懷孕中的“同居養老”禍患 371

我們與《今日話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