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血管性疾患

視網膜血管性疾患

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時,眼底可見廣泛的大片出血,可為放射狀,為焰狀和圓形,也可進入玻璃體內。 螢光造影檢查,除視盤區外視網膜毛細血管床不灌注,視網膜動脈充盈緩慢。 視網膜靜脈周圍炎亦稱Eales病,或青年性復發性視網膜玻璃體出血。

視網膜血管性疾患概述:

視網膜疾病大致細緻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視網膜血管性疾患;黃斑部病變;視網膜變性視網膜脫落;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

視網膜病的症狀有病主要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如黃斑區的錐體細胞受損可發生都是中心暗點不問中心視力減退和色覺障礙等該區如有出血滲出物或水腫 可出現視物變形視網膜周邊區域桿體細胞受損可發生視野缺損和暗適應減低當視網膜受刺激時可有閃光等很好感覺慕名即使閉眼時也有閃爍物飄動感。

視網膜血管性疾患的類型:

包括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動脈阻塞視網膜靜脈周圍炎三種。

一、視網膜靜脈阻塞(retubak vein occulation)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特徵是:視網膜血液瘀滯、視網膜出血和水腫。可分為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及視網膜靜脈分支阻塞。Hayreh把它分成:①靜脈郁滯性視網膜病變(中青年視力下降較少,視網膜靜脈循環郁滯、預後較好)。②出血性視網膜病變(中年以上視力高度減退,靜脈郁滯前後有中央動脈供血不足,預後差)。
(一)病因
1.動脈供血不足 1965年,Hayerh根據動物試驗提出,動脈血供不足是產生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先決條件。動物試驗時,如果只阻塞中央靜脈,並不能產生典型眼底改變,只有同時阻礙中央動脈的血液供給之後,才能產生一系列的典型病變。當視網膜靜脈分支阻塞時也是如此,但其受累的範圍僅限於該分支供應區。
2.血管壁的改變 中老年患者血管硬化時動靜脈交叉處或篩板處靜脈受硬化的動脈壓迫,導致此處血流速度變慢淤滯。青年患者可由於靜脈血管炎損傷血管壁,造成血流不通。
3.血液粘度的改變 由於血漿蛋白質量的改變,如巨球蛋白血症;或血液成分的改變,如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和鐮狀細胞貧血等。
(二)監床表現
主要症狀為中心視力下降,或某一部分視野缺損,但發病遠不如動脈阻塞那樣急劇和嚴重,一般尚可保留部分視力,在中央靜脈阻塞後3~4個月,約5~20%的病人可出現虹膜新生血管,並繼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時,眼底可見廣泛的大片出血,可為放射狀,為焰狀和圓形,也可進入玻璃體內。視盤水腫,邊界模糊,表面常為出血斑遮蓋,視網膜靜脈紆曲怒張,呈紫紅色,且常隱埋於水腫或出血斑中,若斷若續,形似臘腸狀。動脈狹窄,壓迫眼球時不見靜脈搏動。早期視網膜尚可顯水腫,繼而出現灰白色棉絮滲出斑,若與出血斑相混合,可形成一種複雜形態的眼底改變。晚期視盤呈繼發性萎縮狀態,動、靜脈變細。出血和滲出物可以吸收,遺留不規則色素沉著,有時在視盤和受累靜脈的周圍出現新生血管。如為不完全阻塞或某一分支阻塞,則病變較輕,僅限於一部分眼底。分支靜脈阻塞主要見於動靜脈交叉處,視力減退主要是由於黃斑水腫,視網膜出血及缺血,可引起視網膜新生血管。
分支靜脈阻塞的早期螢光造影表現:①阻塞處呈強螢光滲漏;②阻塞的近端靜脈及毛細血管螢光灌注遲緩,嚴重者呈無灌注區;③出血塊遮蔽螢光;④遠端之靜脈及毛細血管有滲漏,後期此區組織染色呈片狀強螢光;⑤黃斑水腫呈囊樣強螢光。
分支靜脈阻塞後期螢光造影表現:①毛細血管閉塞區為無灌注區;②側支形成;③閉塞區的邊緣出現微動脈瘤,可出現滲漏;④新生血管早期有滲漏;黃斑囊樣水腫呈花瓣狀螢光斑。

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本文來自:求醫網 http://med.qe.cn/HTML/125970.html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

左圖: 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
中央靜脈阻塞的螢光造影表現為:①視網膜內大量出血,使脈絡膜及視網膜螢光遮蔽;②出現無灌注區及毛細血管無灌注區;③黃斑深層水腫;④靜脈壁著色或少許滲漏;⑤新生血管及螢光素滲漏;⑥視盤周圍輻射狀毛細血管代償性擴張。
視網膜電圖:發病初期正常,若阻塞不能消除,ERG中b波逐漸減低可形成負波型,若振幅越來越小,則預後不良。
(三)治療
1.搞凝治療 除病因治療外尚須採用搞凝劑如肝素雙香豆素等,其作用是抑制凝血酶元的形成。用時必須每日檢查凝血酶原時間,以防發生全身性出血的危險。亦可用纖維蛋白溶解酶,或尿激酶以溶解血栓。用低分子右鏇糖酐枸櫞酸鈉以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環
2.中西醫綜合治療 可口服維生素C路丁、及血管擴張劑。同時給予中藥治療,早期以清熱涼血為主,兼以活血化瘀;中期則以活血化瘀為主,兼以清熱明目;晚期可以滋補肝腎,益氣明目。藥物療法的有效性尚待評價。
3.雷射治療 視網膜靜脈阻塞雷射治療目的有二,一是治療慢性黃斑囊樣水腫,二是破壞毛細血管無灌注區,以減少新生血管的形成。
治療原則:①經藥物治療四個月以上未見好轉者可以採用氬或氪離子雷射照射。②用小能量雷射沿著阻塞支的兩側,在缺氧區內散在均勻稀疏的照射,雷射斑大小為200u,間距約1個雷射斑,在2周內分2~3次完成。③光凝點應避開大血管、黃斑區及盤斑束。

二、視網膜動脈阻塞(uetinal artery occulation)

視網膜中央動脈及其分支屬於末梢動脈,除了視網膜睫狀動脈以外,它是供應視網膜內層營養的唯一血管,血液供給障礙都可導致視網膜缺血缺氧,嚴重損害視功能。故應早期診斷,立即搶救。如果有視網膜睫狀動脈時,尚可保留一定的中心視力。
(一)病因
1.血管痙攣 可發生在視網膜中央動脈或分支,是由於血管舒縮神經的興奮性異常或血管反射性痙攣造成。臨床上產生典型的一時性黑朦(amaurosis fugax)。常見於年輕人、高血壓和腎臟病的老年人。
2.栓塞此種病例罕見,栓子的來源多在有損害的心臟及附近的大動脈,如細菌性心內膜炎。栓子阻塞的常見部位在中央動脈穿過神經硬腦膜,以及篩板穿孔處。通過篩板後可阻塞某一分枝,以顳上分枝為多見。
3.動脈內膜炎及動脈內血栓形成 動脈硬化、增殖性動脈內膜炎使視網膜動脈管壁增厚,管腔變窄,當血液流經狹窄的管腔時,受粗糙內膜表面摩擦,隨時可使纖維蛋白凝集造成血栓。
4.其他 如外傷、手術、寄生蟲腫瘤等以及眼球後麻醉時球後出血,可引起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二)臨床表現
在阻塞之前,可先有血管痙攣,病人有一過性黑朦,為時幾秒鐘或幾分鐘。如為分支血管阻塞,它所供應的視網膜因功能喪失將出現視野缺損,阻塞時間很短者,視力和視野缺損可以部分恢復。
眼底表現:阻塞超過幾分鐘之後,眼底將出現貧血性壞死,視盤色白,邊緣模糊,視網膜後極部呈瀰漫性乳白色水腫,黃斑區因視網膜組織單薄,脈絡膜毛細血管層透露呈現“櫻桃紅斑”,是為本病的典型體徵。如在視盤顳側有睫狀視網膜動脈,則在視盤與黃斑區之間出現舌狀紅色區,中心視力可有部分保留。動脈收縮,變成細線條狀;持久者,動脈可有白色鞘膜伴隨。一般兩周后視網膜水腫消退,但視網膜動脈細小如線,視盤更為蒼白,視力不能恢復。

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本文來自:求醫網 http://med.qe.cn/HTML/125970.html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

左圖: 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
從阻塞部位看,阻塞位於毛細血管前小動脈時,眼底可出現因視網膜內層微小壞死所形成的棉絮樣斑,病癒後完全吸收,阻塞位於分支時,其供應區水腫發白;中央動脈阻塞時, 視力突然喪失,眼底後極部水腫,可有永久性視野改變;阻塞位於眼動脈時,眼底改變同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或貧血性視神經炎,特點是ERG波消失。
視多膜動脈阻塞的螢光血管造影表現為:①中央動脈阻塞時,動脈無灌注;分支動脈阻塞時,血流在分支的某一點中斷或逆行充盈(阻塞動脈遠端的染料灌注早於動脈阻塞點的近端),後期阻塞點具有高螢光。②充盈遲緩,視網膜動脈完成循環時間在正常約為1~2秒。而在受阻動脈可延長到30~40秒。③黃斑周圍動脈小分支無灌注。數日後造影可見動脈血流重新出現。
在動脈阻塞後數小時內,視網膜電圖(ERG)的b波迅速減退。
螢光造影檢查,除視盤區外視網膜毛細血管床不灌注,視網膜動脈充盈緩慢。
(三)治療
必須爭分奪秒地緊急搶救,以解除血管痙攣和使動脈內的栓子衝到較小的分支,縮小視網膜受損範圍,可用血管擴張劑,如吸入亞銷酸異戊酯;含化硝酸甘油片;球後注射普魯卡因乙醯膽鹼妥拉蘇林;還可反覆按摩眼球或行前房穿刺、以期降低眼壓,促使血管擴張;亦可試用高壓氧治聞(5%CO2、95%O2,減少組織缺氧)。近年來有用鏈激酶尿激酶或纖維蛋白溶解解酶,以溶解血栓者。丹參注射液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有擴張血管,活血化瘀,理氣開竅作用。中藥治則是活血通絡為主,兼以理氣化瘀,方用四物湯加減。

 三、視網膜靜脈周圍炎(retinal periphlebitis)

 視網膜靜脈周圍炎亦稱Eales病,或青年性復發性視網膜玻璃體出血。病因不明,以往認為是視網膜或其血管對結核蛋白的一種變態反應,多見於男性青狀年,雙眼先後發病,有復發趨勢。
(一)臨床表現
初期多不自覺,常於視網膜出血後始引起病人注意,如少量出血侵入玻璃體時,病人眼前常有條索狀黑影,隨眼球轉動而飄動;出血多時,可有紅視,視力極度下降,甚至僅辨指數、手動或光感。
發病初期眼底周邊部小靜脈壁上,出現寬窄不一的白鞘,在受累靜脈附近還可見到點狀或火焰狀出血。由於靜脈管壁受到病變壓迫和牽拉,靜脈呈現曲張、折斷和不規則狀態,色暗。如病情繼續發展,靜脈可因破裂或血栓形成而發生大出血。如流入下玻璃體內,眼底無法窺見。初次發作出血一般可以吸收,視力多可恢復正常,如反覆出血。因血液凝固和機化,可在玻璃體內形成大小不一與形狀不同的結締組織條索或膜狀物,其上有新生血管,以往稱為增殖性視網膜炎(retinitis proliferatis)。這些結締組織收縮時,可發生牽拉性視網膜脫離,視力難以恢復。如出血過多,可繼發出血性青光眼。
螢光血管造影檢查,活動期病變的小靜脈紆曲有滲漏斑,附近有無灌注區,新生血管部位有廣泛滲漏,水腫區有螢光素染色,出血斑遮蓋螢光成暗斑。在靜止期病變,小靜脈壁螢光染色,附近的血管吻合及新生血管明顯扭曲伴有滲漏。本病如累及視網膜中央靜脈主幹,螢光造影可出現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所見的圖像。
 (二)治療
1.病因治療:去除病因,可試用抗結核療法,如口服異煙肼100毫克,每日三次,鏈黴素肌注每日一克。
2.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可補充維生素藥物鈣劑。
3.出血期間安靜休息,給予止血劑,如肌注安絡血10~20毫克,每日1~2次;出血停止、進入吸收期,可肌肉注射安妥碘,每日或隔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中間休息1~2周;胎盤組織液5毫升肌注,每周二次。治療期間應經常觀察眼底。藥物治療的效果尚未確認。
4.激素療:對抑制炎症和減少機化物的形成可能有一定作用。可口服強的松30毫克,隔日一次,以後逐漸減量,維持數月。
5.雷射療法:可採用雷射封閉病變的血管,出現新生血管和毛細血管無灌注區時,可作局部視網膜光凝術。
6.中藥:出血期可口服雲南白藥或涼血止血及清熱涼血方劑,如蒲黃散止血片等;吸收期可服四物湯加減方或其它活血化瘀藥物,促進出血吸收。

 四、外層滲出性視網膜病變(retinal exudativa externa)

病因又稱為Coats病,多見於男性兒童和青年,多單眼發病。
(一)病因
病因不明。本病由於視網膜外網狀層毛細血管擴張和畸形,血管壁透明變性和厚度不均以致破裂,滲出的漿液和視網膜外層出血浸潤視網膜,使視網膜增厚,如滲出進入視網膜下間隙則產生滲出性視網膜脫離。電子顯微鏡顯示,本病原發病變位於不正常的血管內皮,血漿纖維蛋白及細胞碎片在血管上沉積,使管壁變厚;內皮細胞腫脹壞死而消失,導致滲漏。
(二)臨床表現
患病初期易被忽視,待視力明顯下降,患眼偏斜或瞳孔有白色反光才求醫就診。早期眼球前部正常,玻璃體清晰,視盤正常或稍充血,視網膜有大塊扁平或稍隆起的病灶,有灰色或黃白色的滲出,可融合成地圖狀,多位於後極部的視網膜血管後面。滲出病灶周圍和靜脈附近伴有深淺不等的出血及發光的點狀膽固醇結晶。在視網膜血管處有似梭形、球形、或彎曲纏繞的血管網,並可有新生血管和血管之間的短路。螢光血管造影,早期病變區毛細血管均有螢光滲漏、螢光充盈遲緩,靜脈輕度擴張,管壁染色。晚期可見大面積視網膜血管完全阻塞,微動脈瘤和局部擴張的血管,二者均有螢光素滲漏。隨著病程發展,滲出物、出血和機化物增多,可引起繼發性青光眼、滲出性視網膜脫離,虹膜睫狀炎或並發性白內障
(三)治療
可採用雷射光凝和冷凝,破壞和消除這些擴張的毛細血管,減少滲出出血,保存視力。

參考資料:

求醫網 :http://www.yandibing.com/Html/jbdq/085233152.html
中國眼底病網:http://www.yandibing.com/Html/jbdq/085233152.htm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