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乳頭炎

視神經乳頭炎

視神經乳頭炎(papillitis)是指視神經球內段或緊鄰眼球的球後段的炎性病變,以乳頭充血水腫、視力急性下降為主要特徵。常見於男性青壯年,多為單眼發病,也可雙跟同時或先後發病。病情輕者,經治療後可恢復正常;重者可累及視網膜而致視乳頭視網膜炎,預後較差。因其視力急劇下降,故屬暴盲範疇。視神經乳頭炎常見於全身性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如腦膜炎、流行性感冒、麻疹、傷寒、腮腺炎、結核、梅毒等。也可繼發於眼眶、鼻竇、牙齒等炎症。國內特發性者占1/2左右,認為與過敏變態反應有關。兒童常見由於上呼吸道感染。

簡介

視神經的炎症,根據解剖部位,在球內段稱為視神經乳頭炎,在球後段的炎症稱為球後視神經炎。視神經炎多見於青壯年和兒童,大多為雙側性,無明顯性別差異,它們的病因、臨床表現、病程及愈後大致相同,僅由於開始發病部位不同而眼底改變不同。

病因

 視神經乳頭炎 視神經乳頭炎

局部炎症:如眼部葡萄膜炎、視網膜炎,以及交感性眼炎等。鼻腔鼻竇眼眶炎症:可以直接蔓延至視神經,或通過血流、淋巴間接至視神經,尤其篩竇和蝶竇與視神經間的骨壁菲薄如紙,與眼眶的視神經管相鄰,故這些部位的炎症很容易侵及視神經,尤其球後視神經炎,鼻竇的炎症居其病因的首位。牙、扁桃體等膿毒病灶。

②全身疾病:脫髓鞘疾病,如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又稱Devic綜合徵)、瀰漫性軸周性腦炎(又稱Schilder綜合徵)、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為變態反應所致的腦脊髓脫髓鞘病變)等;急、慢性傳染病,如感冒麻疹猩紅熱腮腺炎、結核、梅毒等;代謝失調,如妊娠、哺乳、糖尿病等;中毒,如鉛、煙、奎寧、痢特靈乙醇等中毒。

臨床表現

 視神經乳頭炎 視神經乳頭炎

視力急劇下降,短期(2~5日)可至黑蒙,亦有視力減退不明顯者。

早期(1~2日)有前額疼痛,眼球及眼眶深部痛,眼球運動時有牽引痛。很少超過10~14日,否則診斷應重新考慮。 1~4周內視力常開始恢復,可持續至7個月,48%可改善。瞳孔常散大,直接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間接對光反應存在。用紅外瞳孔儀檢查更可客觀且有定量價值。瞳孔周期時間潛伏期明顯延長。眼底檢查視盤充血,輕度隆起,邊緣不清,篩板模糊及生理凹陷消失,視盤周圍網膜水腫呈放射狀條紋,視盤表面及邊緣有小出血,視網膜靜脈怒張彎曲及加鞘。

視網膜水腫波及黃斑時,同時有出血及滲出物發生,則稱視神經視網膜炎。4~6周后視盤可發生繼發性萎縮。

檢查

顳動脈活組織檢查
通過顳動脈活組織檢查可明確診斷。
色覺檢查
色覺檢查,對比敏感度測定,視透發電位等均有一定診斷價值。
砂顱X線或CT等檢查
為了排除壓迫性視神經病變的可能性,必要時應行砂顱X線或CT等檢查。

診斷依據

對光反應
多為單側,偶為雙側,主要症狀是視力急劇減退。如果視力完全喪失,則瞳孔散大,直接對光反應消失,間接對光反應存在;如果視力部分存在,則對光反應不持久(瞳孔顫動)。

眼底檢查
眼底檢查:在發病初期,視乳頭充血,邊緣模糊,視網膜中央靜脈擴張。當炎症高度發展時,視乳頭水腫隆起,其高度一般不超過3個屈光度,邊緣極模糊,視乳頭及其周圍有滲出與出血。視網膜中央靜脈擴張迂曲,動脈正常或略細。鄰近視網膜亦可被侵犯,出現水腫、出血、滲出,稱為視神經視網膜炎。晚期可發生繼發性視神經萎縮。

視野檢查
視野有中心暗點和周邊視野向心性縮小,尤以紅綠色視野為甚。暗適應減弱。
螢光眼底血管造影
螢光眼底血管造影可見視乳頭毛細血管擴張及螢光素滲漏。

視電生理檢查
視電生理檢查:圖形視誘發電位(P-VEP)較閃光視誘發電位(F-VEP)敏感。P-VEP的典型表現為振幅下降,潛伏期延長。

乳頭充血較明顯,乳頭隆起一般不超過2個屈光度,早期有顯著的視力減退,無局灶性腦損害體徵,可與腦瘤相鑑別。

治療

(一)病因治療:應盡力找出病因,除去病灶。對原因不明者,應去除一切可疑病灶。
(二)皮質激素治療:急性病人,由於視神經纖維發炎腫脹,若時間過長或炎性反應過於劇烈,都可使視神經纖維發生變性和壞死。因此,早期控制炎性反應,避免視神經纖維受累極為重要。可口服強的松、強的松龍和地塞米松;嚴重者可靜脈滴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三)血管擴張劑:球後注射妥拉蘇林或口服妥拉蘇林、煙酸等。
(四)支持療法:維生素B1100mg和維生素B12100u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還可用三磷酸腺苷20mg,肌注每日一次。
(五)抗感染治療:如有感染情況,可使用抗生素。
(六)中藥消遙散加減方:歸身、焦白朮、柴胡、丹皮茯苓、甘草、焦山梔、白芍、白菊、枸杞子。
(七)新針療法:主穴:健明、球後、睛明。配穴:醫明、風池、足三里。用強刺激手法,病情好轉,改用弱刺激手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