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計點法

要素計點法

要素計點,就是選取若干關鍵性的薪酬因素,並對每個因素的不同水平進行界定,同時給各個水平賦予一定的分值,這個分值也稱作是“點數”,然後按照這些關鍵的薪酬因素對崗位進行評價,得到每個崗位的總點數,以此決定崗位的薪酬水平。要素計點法在下述情況下可能是最合適的:工作崗位資料穩定.清晰.完整,工資決策需要明確無誤,是採用量化方法所費額外成本物有所值;而排列大量的極不相同的工作崗位的需要使考慮運用一系列通用因素成為必然。要素計點法主要的缺點是操作過程較為複雜,而且提前要與員工進行充分的溝通,以對要素理解達成共識。

定義

要素計點法首先選擇 薪酬要素,並將這些薪酬要素建立起一個結構化的量表。專家委員會根據這個評定量表對崗位在各個要素上進行評價,得出崗位在各個要素上的分值,並匯總成總的點數,再根據總點數處在哪個崗位級別的點數區間內,確定崗位的級別。要素計點法主要的缺點是操作過程較為複雜,而且提前要與員工進行充分的溝通,以對要素理解達成共識。

要素計點法在下述情況下可能是最合適的:工作崗位資料穩定.清晰.完整,工資決策需要明確無誤,是採用量化方法所費額外成本物有所值;而排列大量的極不相同的工作崗位的需要使考慮運用一系列通用因素成為必然。

性質

要素記點法又稱 點數法,該法首先是選定 職位的主要影響因素,並採用一定點數(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後按預先規定的衡量標準,對現有職位的各個因素逐一評比、估價,求得點數,經過加權求和,最後得到各個職位的總點數。與 因素比較法不同的是, 要素記點法並不能直接得到某 職位的工資率,而是得到一個抽象的“點數”,最後用增加的“點數-工資”表來進行換算。 要素記點法是最常用的一種 職位評估方法,常見的CRG/Mercer的點因素評估與Hay的三要素評價方法都是屬於要素記點法。

套用

要素記點法的一般操作流程如下圖5所示分為四個步驟:

圖5:要素記點法的操作流程

要素記點法最後會形成一個如下圖7類似的一張分數表,我們再根據權重計算出某個職位最後的得分:

表7:要素記點法示例
付酬素 類 型 因素指標 等級
1 2 3 4 5 小計
勞 動 技 能 文化和技術理論知識 6 8 10 12 14 50
操作技能 12 14 16 18 20 80
作業複雜程度 3 6 9 12 14 44
勞 動 責 質量責任 2 4 6 8 10 30
原材料消耗責任 2 4 6 8 10 30
經濟效益責任 2 4 6 8 10 30
安全責任 2 4 6 8 10 30
勞動強度 體力勞動強度 12 14 16 18 20 80
腦力消耗疲勞程度 3 6 9 12 14 44
作業姿勢 2 4 6 8 10 30
工時利用率和工作班制 1 2 3 4 6 16
勞動環境 氣候條件影響 12 14 16 18 20 80
作業條件危險性 3 6 9 12 14 44
有毒有害物危害 2 4 6 8 10 30
噪聲危害 1 2 3 4 5 15

但是要素記點法最重要的不是上面的計分表,而是各個付酬要素的等級劃分與等級描述。到底一項職位分為幾個付酬要素,各要素的等級如何描述?是不同要素記點方法關注的焦點。正是基於對職位的不同角度的考察,人們才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記點方法:

HAY的“三要素評價法”是分為三個要素(知能、解決問題、應付責任),八個維度,如下圖6所示:

圖6:HAY三要素評估法

CRT/Mercer的職位評估方法共有4個因素,10個緯度,104個級別,總分1225分。評估的結果可以分成48個級別。其中這套評估系統的4個因素是指:影響(Impact)、溝通(Communication)、創新(Innovation)和知識(Knowledge)。

實踐中的要素記點法並不只有HAY與Mercer的上面兩種評估方式。企業在具體操作中,也根據自身的特點,產生和發展除了一系列的評估系統。如下表8所示,是某企業付酬要素的劃分與等級描述。我們將其附錄於後,希望能夠對您能夠有一些啟發。該企業分為四個付酬要素:責任、任職資格、工作負荷與工作環境:

第一部分:責任因素的定義與分級表(選定一項)

1因素名稱:職權
因素定義:指職位在工作範圍內具有的對人、財、物等資源進行調配安排的權力
等級和界限說明
1. 完全按照指令進行工作,無需思考 0
2. 承辦一項或幾項具體工作,並且要提出初步處理意見或建議 10
3. 分管一項或幾項工作,提出具體方案,直接做出決定 20
4. 協助部門正職領導負責一個或幾個方面的工作 40
5. 負責部門的全面工作 80
6. 協助公司領導負責 公司多個部門的工作 160
7. 負責公司的全面工作 240
2 因素名稱:責任輕重
因素定義:指本職位所從事的工作中如不小心出現失誤,在其職權範圍內和對其它相關事物的影響程度和範圍
等級和界限說明
1. 工作失誤,基本不造成什麼影響 5
2. 工作失誤,可能會給本部門造成一定的影響 20
3. 工作失誤,可能會給本部門造成較嚴重影響 40
4. 工作失誤,可能會給公司帶來一定的影響 80
5. 工作失誤,可能會給公司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 160
6. 工作失誤,可能會導致極為嚴重的影響 240
3因素名稱:指導監督
因素定義:指在正常權力範圍內所擁有的正式指導監督權。其責任大小根據所監督和指導員工人數和層次進行判斷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無監督指導下屬 0
2. 雖無下屬,但是經常在授權下監督某些事務或者對他人工作進行指導 15
3. 監督指導2個以下的一般員工 30
4. 監督指導3至10個一般員工 60
5. 監督指導10至20個一般員工 80
6. 監督指導部門總經理 120
7. 監督指導公司的全面工作 180
4因素名稱:工作複雜性
因素定義:反映該職位工作任務的性質的單一性和多樣性情況。通常以任務的數量、複雜性、變動性來反映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日常的事務性工作,只需要簡單的常識即可工作 5
2. 有一定的但是較為簡單的方法和程式,需要一定的經驗和培訓,工作較為固定 30
3. 經常遇到不確定的情況,需要按照較為複雜的規則進行處理 60
4. 工作中接觸的人、物、事件較多,需要主動探索解決辦法 120
5. 工作中處理大量的人、財、物信息,需要高超的處理技巧 180
5因素名稱:工作方法
因素定義:指完成本職位工作任務的程式和方式的相似程度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完全相同,按照固定的規則進行 5
2. 大部分相同,由較為簡單的操作規程 30
3. 一半相同,需要發揮一定的主觀能動性 60
4. 大部分不同 120
5. 完全不同 180
6因素名稱:工作關聯(協調溝通)
因素定義:指該職位與內外部往來時所要求和體現的目的。其中“一般工作技術往來”主要指檔案傳遞、辦理手續、信息傳遞、接待來訪等例行公事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基本上與他人沒有溝通協調的事項 0
2. 與公司其它部門內部普通人員和普通外部人員的一般工作往來 10
3. 與外部政府機構、團體進行溝通聯繫,辦理相關手續 30
4. 與公司各級人員溝通協調,尋求工作上的支持與配合 60
5. 對外,代表公司辦理重要事項;對內,指導、檢查部門工作 120
6. 對外,出席重要場合的重大活動;對內,制定決策,協調全公司的活動 180
7因素名稱:計畫組織要求
因素定義:指對工作中涉及到的人、財、物,工作進程等進行整體上的安排、協調的要求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不需要對工作進行計畫和組織,只需要按照指令執行即可 0
2. 對工作中涉及的人財物需要進行簡單的計畫,並且組織安排 10
3. 經常需要協助部門主管制定計畫,並協助進行工作的組織安排 30
4. 工作中經常牽涉較多,需要經常性地做部門工作計畫,並且進行組織協調 100
5. 經常進行全局性的計畫工作,並對整體工作進行組織推動 150
6. 戰略遠景層次的計畫制定 180

第二部分:任職資格因素定義和分級表

8因素名稱:最低學歷要求
因素定義:知識內履行工作職責所要求的最低學歷要求。其判斷的基準是國民教育水平。注意與什麼學歷的人從事本項工作無關係。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國小 5
2. 國中 10
3. 高中畢業和中專 30
4. 大學專科 60
5. 大學本科 100
6. 碩士研究生 180
9因素名稱:知識範圍
因素定義:處理本職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範圍,判斷基準在於廣博而不在精深。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日常工作知識,上崗前不需要進行培訓 5
2 基本的工作規則和操作知識,上崗前需要經過短期和系統的培訓 20
3 必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需要積累較多的實踐經驗 40
4 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豐富,而且需要其他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90
5 需要解決多專業的綜合問題,要求具備綜合性專家的知識結構 180
10因素名稱:專業難度
因素定義:指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運用的難度;以任職者在工作中自主決策時間的比例和自主決策的範圍來衡量。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無需決策 0
2. 自主決策的機會很少,很大程度上依賴上級主管 10
3. 自主決策的機會較少,但工作事務上的自主性較大。 30
4. 有近一半的事情可以自主決策,一般技術問題或專業工作可自行解決; 60
5. 大部分事情可以自主決策,只有極為重大的工作任務才需請示上級主管 120
6. 基本上是自主決策的 180
11因素名稱:工作經驗
因素定義:指工作得達到基本要求,還必須有某種必須隨著經驗不斷積累才能掌握的技巧。判斷基準根據掌握這種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工作的技巧所花費的時間。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無需專門的經驗 5
2 1年以下 20
3 1~3年(含1年) 40
4 3~5年(含3年) 80
5 5~8年(含5年) 160
6 8年以上 240
12因素名稱:資格證書
因素定義:指工作中所需要的由國家或者相關機構進行認證的非教育序列的資格類證書要求
等級進行說明和評分標準
1 不需要專門的資格證書 0
2 初級資格或者相當於初級資格 30
3 中級資格或者相當於中級資格 80
4 高級資格或者相當於高級資格 150
13因素名稱:能力要求
因素定義:指工作對於任職者各種心理層次上的能力的要求,例如人際關係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創新能力等,以能力的種類和程度進行判斷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不需要具備特別的能力 5
2. 需要一般的能力,達到平均水平即可 15
3. 需要能力較多 30
4. 需要多種能力,其中幾種較為突出 90
5. 需要能力較為全面,並且十分突出 180
14因素名稱:語言要求
因素定義:指工作所要求的語言技能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只需要能用自己習慣的漢語進行溝通 10
2. 能夠用國語或粵語進行流利溝通;或者英語辭彙達到2000左右 40
3. 英語水平達到國家四級 60
4. 英語水平達到國家六級 120
5. 六級以上,口語流利 180
15因素名稱:技能要求
因素定義:指工作要求的相關技能。技能指經過相關訓練可以掌握的、對特定的工具或者事務具備的操作處理技巧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不需要特殊的工作技能,具備基本的體能即可 5
2. 工作的操作流程有一定的技巧,需要經過簡單的培訓才能掌握(1月) 15
3. 需要特定的技能,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訓才能掌握 40
4. 某方面的技能特別突出,需要有該領域的深厚基礎才能掌握 90
5. 需要多方面的技能,並能綜合運用 180

第三部分:工作負荷因素定義和分級表

16因素名稱:工作壓力
因素定義:指工作的節奏、時限、工作量、注意轉移程度和工作所需的對細節的重視而引起的工作壓力
等級界限說明與評分標準
1 從事程式性工作,心理壓力較小 10
2 程式性工作較多,有時會出現不可控因素,有一定的心理壓力。 30
3 腦力支出較多,工作中常出現不可控因素,心理壓力較大 100
4 需要付出的腦力強度大,不可控因素多,心理壓力大 150
17因素名稱:工作時間特徵
因素定義:指工作要求的特定起止時間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按正常時間上下班 10
2 上下班時間不一定是正常班,但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可以自行安排或預先知道 30
3 有些時候工作要求不得不早到遲退或者周末加班 80
4 工作時間根據工作具體情況而定,自己無法控制 150

第四部分工作環境因素定義給分級表

18因素名稱:環境特徵
因素定義:指工作時環境對任職者身體、心理健康影響的程度。
等級界限說明和評分標準
1 80%以上的時間在室內辦公,環境舒適,無特別不良感覺 20
2 工作需要外出,有時感覺環境較不舒適 80
3 經常外出,且在途時間長,有時感覺環境極不舒適或者戶外工作,環境因素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害 15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