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穴大墓

西高穴大墓

西高穴大墓位於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經專家研究,基本認定:此墓即為文獻中記載的魏武王曹操高陵。曾多次被盜。有關專家對考古發現進行了多次論證,根據墓葬形制、結構及隨葬品時代特徵,認為這座大墓年代為東漢晚期,結合文獻記載,判定該墓的墓主人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獻中記載的高陵。

基本信息

概述

曹操高陵前室曹操高陵前室

西高穴大墓位於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盜。為及時有效地予以保護,2008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有關專家對考古發現進行了多次論證,根據墓葬形制、結構及隨葬品時代特徵,認為這座大墓年代為東漢晚期,結合文獻記載,判定該墓的墓主人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獻中記載的高陵。

考古證據

墓葬位置與文獻記載完全一致

曹操高陵出土畫像石曹操高陵出土畫像石

認定這座東漢大墓為曹操陵墓的重要依據之一是:墓葬位置與文獻記載完全一致。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志》記載,曹操臨死前曾頒《遺令》:吾死之後葬於鄴之西崗。而發掘的西高穴大墓所在位置正是鄴城的西邊。根據文獻記載,曹操於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於洛陽,二月,靈柩運回鄴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門豹祠西原上”。調查資料顯示,當時的西門豹祠在今天的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漳河大橋南行一公里處。這座大墓就在西門豹祠以西。

考古人員還介紹說,1998年,在距這個東漢大墓幾百米處曾出土一塊後趙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駙馬都尉魯潛的墓誌,上面明確記載著距離魏武帝陵43步。大墓的位置與文獻記載、出土文物記載完全一致。

據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漢魏室主任、著名漢魏史學家梁滿倉介紹,歷史上,帝王通常是葬在其生前的政治活動中心。曹操作為王侯,其主要政治活動集中在鄴城,曹氏的家廟也在鄴城,因而,曹操的陵墓建於此是合乎情理的。

墓葬結構

墓葬形制結構與曹操身份吻合

曹操高陵出土刻銘“魏武王”石牌曹操高陵出土刻銘“魏武王”石牌

該墓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這座墓葬規模巨大,總長度近60米,占地面積約740平方米。最深處距地表約15米,相當於現代建築的地下5層。大墓的墓道是一條長39.5米的斜坡,墓室由前後室和四個側室組成,規模宏大,結構複雜。考古人員說,當時他們站在墓道口就能感覺到此墓級別很高,墓主人地位非凡。研究表明,大墓的形制和結構與已知的漢魏王侯級的墓葬類似。這與曹操的魏王身份相稱。

另一方面,曹操主張薄葬,他臨終前留下《遺令》:“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也在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證:墓葬雖規模不小,但墓內裝飾簡單,未見壁畫,盡顯樸實。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證皆為曹操平時“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裝飾品也應是曹操日常佩帶之物。而該墓未發現封土,也與文獻記載,曹操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情況相符合。

出土文物

曹操高陵出土刻銘石枕曹操高陵出土刻銘石枕

出土文物中“魏武王”的銘文是直接證據

大墓雖然從魏晉時期至今屢遭盜墓賊的侵擾,但仍倖存一些重要隨葬品。共出土器物250餘件,有金、銀、銅、鐵、玉、石、骨、漆、陶、雲母等多種質地。器類主要有石圭、石璧、石枕、刻銘石牌、銅帶鉤、鐵甲、鐵劍、鐵鏃、玉珠、水晶珠、瑪瑙珠、陶俑等。

出土文物中,刻銘石牌的發現最為重要。此次共出土刻銘石牌59件,有長方形、圭形等,銘文記錄了隨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起著賬冊的作用。其中有8件圭形石牌極為珍貴,分別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銘文。在追繳該墓被盜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銘文。

專家認為,這些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和石枕是最為確切的證據,證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據文獻記載,曹操生前先封為“魏公”,後進爵為“魏王”,死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上所刻銘文“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時的稱謂。

遺骨、畫像石、圭璧合一成為佐證

在墓室清理中,還發現有人頭骨、肢骨等部分遺骨,專家初步鑑定為一男兩女3個個體。這也是本次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發現。

參與遺骨研究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王明輝介紹,發現的男性遺骨有顱骨的上半部、下頜骨及幾顆牙齒。使用常規的測定方法,他們根據顱骨的骨縫癒合程度來判斷年齡,而牙齒的磨耗程度也是重要的判斷標準。綜合二者,他們作出的判斷是:這位男性死時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的歷史記載接近,初步判定為曹操遺骨。

除器物外,該墓還出土了大量畫像石殘塊。這批畫像石畫工精細嫻熟,雕刻精美,內容豐富,有“神獸”、“七女復仇”等圖案,並刻有“主薄車”、“鹹陽令”、“紀梁”、“侍郎”、“宋王車”、“文王十子”、“飲酒人”等文字。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著名漢魏考古學家劉慶柱指出,這些畫像石的工藝技法具有東漢時期的典型特點,而表現的故事又是東漢中晚期的內容,這些也佐證了該墓的歷史年代。

出土文物中既有圭,也有璧。“圭璧合一是否為王侯身份的證明?”劉慶柱回答,圭璧同時出現不能等同於王侯身份,但在已發掘的漢代帝王墓中確實頻繁出現“圭璧合一”的情況,如漢景帝陽陵漢平帝康陵等都有發現。後朝也有帝王以圭璧同時焚毀祭天的儀式。

目前,西高穴大墓的發掘研究工作仍在進行中,如陵園建築、墓地布局的調查等。同時,保護展示規劃也已開始著手進行。雖然專家基本認定此大墓就是曹操的高陵,但仍存有一些疑點。比如,曹操曾因籌集軍餉而盜挖別人陵墓,所以他害怕自己墓葬被盜。民間傳說他因此曾建疑冢72座。此次發掘的西高穴大墓有無可能是他按照王侯建制修築的假墓,並在墓中放入年齡相仿的屍骨呢?當然這些猜測並無太多根據,但需用不斷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提供“鐵的證據”,方能完全消除疑慮。

西高穴大墓西高穴大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