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陝西省漢中市轄縣]

西鄉[陝西省漢中市轄縣]

西鄉地處陝西南部秦巴山地的漢江支流牧馬河流域,全縣人口 40.1萬人,漢族占98.8%,少數民族有回、蒙、苗、壯、滿、侗、白等七個。

西鄉陝西漢中西鄉縣地圖
西鄉縣地處陝西南部秦巴山地的漢江支流牧馬河流域,位於北緯32°32′~ 33°14′、東徑107°15′~109°16′。東連石泉,西鄰城固,北毗洋縣,南靠鎮巴,東南接漢陰,西南通南鄭、通江,全縣總面積323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65%,丘陵占28%,平川占 6.8%。全縣轄5個鄉鎮,348個村,1933個村民小組。全縣人口 40.1萬人,漢族占98.8%,少數民族有回、蒙、苗、壯、滿、侗、白等七個。

簡介

西鄉陝西漢中西鄉縣

西鄉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約14.6℃,年降水量約 886毫米。地勢西南高峻、東北矮緩、中部低平,海撥440~2400米之間。境內山川兼備、層巒疊盪、溝壑縱橫、河溪交錯、壩子星羅棋布。全縣以農業為主,盛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薯類等,素有“小江南”之稱。西鄉自然資源豐富,林地覆蓋面積56%以上,土特產種類繁多,有聞名遐邇的牛肉干、松花變蛋、白皮松、木耳、天麻、杜仲、白果、核桃等;礦藏儲量大品位高,主要有石膏、煤、錳、硫鐵礦、沙金、花崗岩、石灰岩等。
西鄉地美物庶,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建制較早,人民勤勞,教育穩步健康發展。早在七千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至今仍有三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李家村”、“何家灣”、“紅崖壩”。西鄉培養出了陳淺倫、張養吾、江隆基、汪建華、黃曉平等傑出人才。西鄉古蹟文物甚多,主要有文廟鹿齡寺、午子觀、鐵牛等。縣內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陽安鐵路、210國道、316國道橫貫縣境。全縣通訊發達,有線與移動通訊覆蓋全縣。改革開放以來,西鄉商品流通順暢,市場繁榮,物資豐富,充滿了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西鄉的未來會更好。

櫻桃溝

西鄉西鄉櫻桃溝

西鄉櫻桃溝位於西鄉縣城北席家溝,因盛產素有果中“瑪瑙”之稱的櫻桃而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溝內櫻桃樹以天然形成,經人工種植,逐漸形成規模,面積約20多公頃。櫻桃樹每年3月初為開花季節,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果實成熟期。鑒於櫻桃花期、掛果期較長,氣候適宜,是休閒旅遊的最佳時機。
常言說:“櫻桃好吃樹難栽”。櫻桃溝的櫻桃皮薄、肉厚、個大味甜,主要是由於溝內的土質是櫻桃樹生長的最佳土壤,坡度不大,光照均勻,雨水適中,果實成熟季節,個個晶瑩剔透,猶如一串串瑪瑙掛在枝頭,美不勝收。隨著我縣旅遊業的發展,特別是從2000年開始舉辦每年一屆的櫻桃節以來,來櫻桃溝旅遊觀光人數均突破三萬人次,有力地拉動了我縣茶葉,商貿第三產業的同步發展。目前,溝內交通四通八達,是旅遊休閒的最佳去處。

午子山

西鄉西鄉午子山

位於漢中市東部,陝西西鄉縣堰口鎮內,距縣城12公里,地處210國道旁邊,是海內外遊客前來遊覽、觀光、朝拜的聖地。被列為國家2A級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山勢險峻,壑幽林密,二水環流,奇峰獨秀。保存立腳點原始生態的世界珍稀純白皮松2500餘畝,同時存有大量的古文化,文物遺產。據碑、碣、志書記載,午子觀古建築群始建於西漢,漢高祖劉邦愛姬戚姬進香焚輪之處。上、中、下三觀為陝南道教中心。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大舜謀士善卷,明代建文帝均來午子山隱居,道教重要人物張道陵、張魯、張三豐來此講經傳教。現存三國蜀將張飛書“飛鳳山”等多處摩崖石刻明清碑碣及造像。“午子朝霞”、“ 龍洞飛泉” 、“聖水靈潮”、“ 飛鳳展翅”等,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交相輝映。

茶園

西鄉西鄉茶園

西鄉茶園位於西鄉縣羅鎮,面積達18萬畝,有採茶、品茶、制茶、茶藝表演、茶園觀光等旅遊服務項目。西鄉茶葉始於秦漢,盛於唐宋。這裡出產的“午子仙毫”茶以色香味形俱佳、純天然、無污染聞名全國,是中國八大名茶之一。

棗園湖公園

西鄉西鄉棗園湖公園

正在申報國家級1A旅遊景區,地處316國道漢中----西鄉88 公里處, 1998年王子嶺電站水壩建成蓄水成湖,有水面長8公里40餘萬平方米。由棗園湖公園管理處投資600餘萬元,建成了旅遊、度假等配套設施,年接待能力20餘萬人。棗園湖青山綠水,碧波蕩漾,是漢中人民水上旅遊的又一風景線。

柳林

西鄉西鄉柳林

西鄉柳林位於西鄉縣城東北。距離縣城中心5公里。涇陽河,柳樹林,互相暉映,美不盛收。是春天踏青,夏天避暑的好去處。

何家灣遺址

何家灣位於縣城東北5公里的古城鎮三合村,在涇洋河右岸第二台地上,高出河床約10多米,是本縣又一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存。1980年10月—12月發掘,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4.5平方米,發掘面積61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生產和生活用具600餘件,並清理出仰韶文化時期的殘居住址20餘處、灶坑一個,儲藏物品的窖穴115個及墓葬25座,是當時在陝南所發現的史前時期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堆積層最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一處遺址。1982年4月14日,在又一次發掘中,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骨雕人頭像,這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工最早的一個骨雕人頭像,也是一件極為珍貴的骨雕藝術品

李家村遺址

位於縣城西南二公里的葛石鄉和平村。1958年,農民在深翻土地時,發現有古代器物,經考古單位考核、證實,為史前文物。先後兩次發掘,出土文物大致分兩類;一為石器類,其特徵以磨製為主,打制次之,磨製的器物有石斧、石錛、石鏟、砥礪器(即磨刀石)等,打制的石器主要是刮削器。另一類為陶器,有陶罐、陶鼎、陶碗、陶盂及陶銼等,其中以圈足碗、三足器、平底缽以及扁平磨光雙弧刃石鏟等,最具有新石器時代文物的代表性。陶器內黑外紅,以夾砂灰白陶為主,亦有泥質深灰陶、夾砂紅陶等,其製作工藝原始,造型簡單,均系素陶,器物壁薄,火候也較低。陶器上的飾紋,多為線紋、繩紋或鋸齒狀。此外,還發掘出墓葬區一處,瓮罐葬兩個,房屋遺址一處,柱洞數個。屋為園形,門各南開,屋後背水,室內地面夯燒堅固,室中有燒陶之窯跡,室外有殘陶窯坑和灰坑,並有鹿角、獸骨等。

紅色旅遊區

紅二十九軍軍部
民國1932年9月,中共陝西省省委任陳淺淪為軍長兼政委,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九軍,擴大武裝,1932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實行戰略大轉移,紅四方面軍進駐西鄉縣鍾家溝鄉,並將軍部設在玄天觀,同時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作出了入川的重大決定。12月19日,紅軍主力相繼撤離西鄉向四川開撥,21日到達四川通江兩河口後,不到一個月時間,紅軍就解放了通江等縣,迅速在川北打開了局面,於1933年2月誕生了川陝革命根據地。打響了陝南革命武裝鬥爭的第一槍。
在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下,西鄉誕生了自己的紅色部隊紅二十九軍軍,它的軍部設在西鄉縣駱家壩鄉馬兒崖,紅二十九軍在軍長陳淺倫的領導下進行了多次英勇的鬥爭,後來由於叛徒告密和叛亂,馬兒崖事變在這裡發生,紅二十九軍組織和蘇維埃政權數十名幹部在事變中犧牲。紅二十九軍軍長陳淺倫、政委李艮在磨子坪就義。後來,廷水竹園子就做為陳淺倫烈士的故居。

鍾家溝會議遺址
位於西鄉縣鍾家溝鄉。1932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實行戰略大轉移,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開始西征。在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的帶領下,紅四方面軍放棄鄂豫皖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12月進入漢中,紅四方面軍進駐西鄉縣鍾家溝鄉,並將軍部設在玄天觀,同時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作出了入川的重大決定。12月19日,紅軍主力相繼撤離西鄉向四川開撥,21日到達四川通江兩河口後,不到一個月時間,紅軍就解放了通江等縣,迅速在川北打開了局面,於1933年2月誕生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目前我縣保存較好的主要革命文物有“川陝赤北縣第五區蘇維埃政府”長方形木質印章、鍾家溝金家嶺路邊牆頭上紅軍留下的大幅標語等實物23件。

雞公田起義
位於西鄉縣私渡鎮紅安大隊的雞公田。別稱“紅廟子”,後為大隊國小所在。1932年陳淺淪同志籌建紅二十九軍,開闢川陝革命根據地,為紅四方面軍入川創造條件,在雞公田舉行武裝起義,後起義失密,陳淺淪等被害,革命暫受挫折,但“雞公田”這一新民主主義革命起義地被載入中國人民革命的光輝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