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國古典小說]

《西遊記》[中國古典小說]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吳承恩大約在50歲(1550年前後)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因故中斷許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完成《西遊記》的全部創作。 因此,大致可以推斷出,《西遊記》是他在1550至1582年寫作的,前後歷時32年。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就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許多人對這部小說都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天下所分四大洲:東勝神洲-眾仙島組成的洲,各路散仙雲集之地,也是孫悟空的誕生地;南贍部洲-大唐國所在地,唐僧也是由此出發取經;西牛賀洲-西天如來以及眾神佛所在之處,佛法昌盛,唐僧取經的目的地;北俱蘆洲-最荒涼的洲,無佛法普及,全都是赤身裸體的野人。

基本信息

故事簡介

石猴出世·大鬧天宮
東勝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受日精月華,產下一石猴。石猴四海求師,在西牛賀洲得到菩提祖師指授,得名孫悟空,學會七十二般變化,

平
一個筋斗雲可行十萬八千里。歸來後自號“美猴王”’,去龍宮借兵器,得 大禹定海神鐵,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 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龍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欲遣兵捉拿。
太白金星諫言,把孫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馬溫,在御馬監管馬。猴王初時不知官職大小,後知實情,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 齊天大聖”。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巨靈神、哪吒二將。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做齊天大聖,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 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雙方爭持不下,觀音菩薩舉薦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戰。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鬥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使暗器擊中悟空。
猴王被擒。玉帝使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不能損傷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把悟空置丹爐鍛鍊,七七四十九日開爐,孫悟空依然無傷,在天宮大打出手。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飢時,給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熔化的鋼汁喝。
取經緣由·師徒來歷
如來佛祖因南瞻部洲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派觀音菩薩去東上尋一取經人,去往西天取經,勸化眾生。菩薩在流沙河、雲棧洞、五行山分別度化沙悟淨、豬悟能、孫悟空三人,將來做東土取經人的徙弟,又度白龍給取經做腳力。
唐太宗開科取士,海州陳光蕊得中狀元,被丞相之女殷溫嬌拋球打中,做了佳婿,但在去江州上任途中被賊艄劉洪、張彪謀害。殷溫嬌產下一子,拋流江中,被金山寺法明和尚所救,取名江流,十八歲受戒。法名玄奘。後玄奘母子相見。報了前仇。
涇河龍王因賭卦少降雨水,觸犯天條當斬,求唐太宗救命。太宗臣魏徵夢斬涇河龍王,太宗魂被迫入陰司對證。還生後修建“水陸大會”。請陳玄奘主行法事,開演諸品妙經。觀世音顯像,指化陳玄奘去西天取真經。 唐太宗認玄奘御弟,賜號三藏。
唐三藏西行,出離邊界即落入魔洞,得太白金星解救。在五行山揭去如來的壓帖,救出孫悟空,賜號行者。因孫悟空打死劫經的強盜,唐僧數落人,孫悟空一怒離去,觀世音化作老母,傳給唐僧一頂嵌金花帽,一道緊箍咒,哄騙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動咒語,悟空就頭疼難忍,以此為唐僧鉗束悟空的手段。
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在觀音院,因悟空賣弄錦斕袈裟,引起金池長老貪心,要火燒唐僧師徒,反被悟空弄法燒了禪院。混亂中,袈裟被黑風怪竊走,孫悟空去南海請來觀音,自己變化仙丹。誘黑風怪吞下,降伏此怪。 
二人繼續西行,來到高老莊,莊主女兒被一長嘴大耳妖怪強占。悟空追趕妖怪來到雲棧洞、得知妖怪為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貶下界,誤投豬胎。經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人,遂引起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後來唐僧在浮屠山得烏巢禪師傳授《多心經》。在黃風嶺遇怪刮黃風迷人,孫悟空請須彌山靈吉菩薩降伏此怪。在流沙河中,他們又收伏了觀音賜名沙悟淨並令其在等候東土取經人的水怪,賜號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個徒弟。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經。
屢遭挫折·降妖伏魔
觀音菩薩欲試唐僧師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賢、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為婚。唐僧等三人不為所動,只八戒迷戀女色,被菩薩吊在樹上。在萬壽山五莊觀,悟空等偷吃人參果,推倒仙樹,被鎮元子拿獲。悟空請來觀音,用甘露救活仙樹。白骨精三次變化,欲取唐憎,都被悟空識破,將怪打死。八戒趁機進讒言,唐僧不辨真偽,逐走悟空,自己卻被黃袍怪拿住。被黃袍怪攝入洞中的百花公主放了唐僧並央他到寶象國給父王送信,前來搭救。八戒、沙僧鬥不過黃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變作老虎。八戒欲回高老莊,經白龍馬苦勸。到花果山請回孫悟空,降伏妖魔,師徒四人繼續西行。
平頂山蓮花洞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欲拿唐僧,並有葫蘆、淨瓶、寶劍、扇子、魔繩五件寶器,神通廣大。悟空與之鬥智鬥勇。屢經磨難,才降伏二怪。烏雞國國王被獅精推入井內淹死。獅精變化國王。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屍身,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討來金丹,救活國王。獅精原來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所化。
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據守火雲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過紅孩兒的三昧真火。請來菩薩降妖。菩薩降伏紅孩兒,讓他做了善財童子。黑水河龍王變作艄公。誘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孫悟空請來西海龍王太子摩昂擒龍回西海。車遲國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功,做了國師,國王敬道滅僧。悟空等與三法師鬥法,一一挫敗他們,使之現了原形。
觀音座前蓮花池內金魚修煉成精,在通天河歲食童男童女。悟空和八戒變作童子,打退妖怪。妖怪作法,使通天河封凍,誘唐僧上冰上行走,攝入水府,菩薩趕來。把金魚收回南海。太上老君坐騎青牛趁看守童打瞌睡,偷了老君的金剛鐲下界作怪,在金兜洞把唐僧捉去。悟空請來雷公、水伯、十八羅漢等,都被妖怪用金剛鐲把兵器收去,後來找到太上老君處,方把青牛收伏。 
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唐僧、八戒喝子母河水受孕,悟空取來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氣。西梁國正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賺關文,堅意西行,唐僧卻被琵琶洞蠍子變化的女妖攝去。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雙冠子大公雞,使妖怪現了原形,死在坡前。
六耳獼猴趁機變做孫悟空模樣,搶走行李關文,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真假二悟空從天上殺到地下,菩薩、玉帝、地藏等均不能辨認真假,直到雷音寺如來佛處,才被佛祖說出本相,獼猴精被悟空打死。師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戮力,赴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鐵扇公主惱恨孫悟空把她的孩子紅孩兒送往靈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幾次鬥智鬥勇,借天兵神力,降服二怪,扇滅了大火。師徒四人得以繼續西去。後來,師徒四人又先後除去了萬聖老龍和九頭蟲駙馬,黃眉怪,蜘蛛精,蜈蚣精和青獅、白象、大鵬三怪。比丘國國王聖壽星坐騎白鹿變化的國丈迷惑,欲從一千一百一十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悟空解救嬰兒,敗退妖邪。壽星趕來把白鹿收回。
陷空山無底洞裡老鼠精又變化女子擄唐僧強逼成親。孫悟空訪知老鼠精是李天王義女,上天庭告狀,李天王把鼠精押回天曹發落。滅僧國王發願殺一萬僧人,孫悟空施法術,把國主后妃及文武大臣頭髮盡行剃去,使國王回心向善,改滅法國為欽僧國。隱霧山豹子精欲食唐僧肉,被悟空用瞌睡蟲睡倒,八戒一耙結果了妖怪性命。
師徒四人到天竺國,郡侯張榜求雨。悟空訪知原委,勸郡侯向善,天降甘霖。師徒來到玉華州,因教授王子學藝,被黃獅精盜走兵器。悟空等三人奪回兵器,黃獅精投奔祖翁九靈元聖,即太乙救苦天尊坐下龍頭獅子所化。悟空請來太乙天尊,收伏了獅怪。
來到金平府,唐僧元宵夜觀燈,被玄英洞辟寒、辟暑、辟塵三個犀牛攝去。悟空請來四位星宿擒拿三怪,斬首示眾。在天竺本國,唐僧被月宮玉兔變化的假公主拋彩球打中,欲招為駙馬。悟空識破真相,會合太陰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的真公主。在銅台府地靈縣寇員外家化齋後,寇家遭劫,寇員外喪生。唐僧師徒被當做強盜捉起入獄,悟空入地府招回寇員外靈魂,案情大白。
到達靈山·取得真經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難、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這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龜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 
唐三藏把佛經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也均受封,各歸本位,共享極樂。 

作者

現在出版的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都署名吳承恩,但是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就一直對其作者存有爭議。明朝流傳的《西遊記》,各種版本都沒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遊證道書》中提出《西遊記》為南宋時的丘處機所著。這一看法提出後,清朝的文人大多贊同。清朝紀昀等人開始懷疑此說,認為《西遊記》中多處描寫明朝的風土人情,而丘處機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遊記》中多處使用江蘇淮安方言,而丘處機一生在華北地區活動,並未在淮安居住過。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為《西遊記》是道士煉丹之書。自明以來,有很多人認為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

吳承恩畫像 吳承恩畫像

1980年以後,有關《西遊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仍不斷有學者對 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遊記》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著《西遊記》一事並未說明是 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遊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遊記》是丘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也有少數學者立論:《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於論據稀少、牽強,絕大多數學者都不贊同此說。另外一方面,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的論據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主要有: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遊記》創作者的特徵完全吻合。二,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較為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於《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後,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 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

主要人物

《西遊記》 孫悟空

孫悟空

又名孫行者,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占山為王三五百載。後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使用的兵器是從龍宮得到的定海神針,即如意金箍棒。在書中暗指金屬性。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釋迦牟尼佛)壓制於五指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後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鬥戰勝佛,佛界排名第四十八位。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嫉惡如仇,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所以孫悟空很容易就會成為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唐三藏

小說里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是有區別的。小說里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尊者投胎。在書中暗指火屬性。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悽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後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佛界排名第四十七位。手執由觀世音菩薩所贈的九環神錫杖,身披錦斕異寶袈裟。
豬悟能

又名豬剛鬣、豬八戒。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從此以豬為姓。在高老莊搶占民女,後被孫悟空降伏。在書中暗指木屬性。後功德圓滿,加升中職正果,被賜封為淨壇使者菩薩菩薩界排名第一十三位。豬八戒的兵器是上寶沁晶耙。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
沙悟淨

《西遊記》 沙悟淨

又名沙和尚。原為天宮中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以沙為姓。在書中暗指土屬性。後

被唐僧師徒收服。使用的兵器是降妖月靈鏟。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為“沙僧”。後功德圓滿,加升中職正果,被賜封為八寶金身羅漢菩薩,菩薩界排名第一十四位。
白龍馬

西海龍王敖閏的玉龍太子,姓敖(龍族王室之姓),小說里並未出現其名,亦未被授予法名。因縱火燒了龍宮殿上玉帝賜的明珠,犯下大罪被送上剮龍台處死,後被觀世音菩薩救下,命其在蛇盤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經,後誤食唐僧坐騎白馬。在書中暗指水屬性。被唐僧收服後,鋸角退鱗,幻化為其跨下白馬代替原先坐騎去西天取經。後功德圓滿,加升中職正果,被賜封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菩薩界排名第一十五位。手執神兵是滄溟聖龍槍。 

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梵文 Avalokiteś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其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來佛祖的左右護法。她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就可以聽見世上苦難的聲音,所以稱觀世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毀傷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無法醫活,只好請觀世音菩薩幫忙。只見觀音菩左手持淨瓶,右手持楊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參果樹死而回生。她在唐僧取經路上,幫助孫悟空收服紅孩兒、天蓬元帥、西海龍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師徒到西天取得真經,是使人間萬民得到慈愛、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佛祖如來

本名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答摩(瞿曇)。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其他稱號有佛陀(覺者)、世尊、釋尊等。佛祖如來,在佛的世界裡,是人們對佛祖的尊稱。佛學世間裡,佛祖如來,掌管世間萬物。

各路妖魔鬼怪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五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鬥,最後達到西天取回真經。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偷取人參果、大鬧盤絲洞、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鬥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生動,幾百年來老少皆宜。

八十一難

蒙差揭諦皈依旨 謹記唐僧難數清
金蟬遭貶第一難 出胎幾殺第二難
滿月拋江第三難 尋親報冤第四難
出城逢虎第五難 折從落坑第六難
雙叉嶺上第七難 兩界山頭第八難
陡澗換馬第九難 夜被火燒第十難
失卻袈裟十一難 收降八戒十二難
黃風怪阻十三難 請求靈吉十四難
流沙難渡十五難 收得沙僧十六難
四聖顯化十七難 五莊觀中十八難
難活人參十九難 貶退心猿二十難
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難 寶象國捎書二十二難
金鑾殿變虎二十三難 平頂山逢魔二十四難
蓮花洞高懸二十五難 烏雞國救主二十六難
被魔化身二十七難 號山逢怪二十八難
風攝聖僧二十九難 心猿遭害三十難
請聖降妖三十一難 黑河沉沒三十二難
搬運車遲三十三難 大賭輸贏三十四難
祛道興僧三十五難 路逢大水三十六難
身落天河三十七難 魚籃現身三十八難
金兜山遇怪三十九難 普天神難伏四十難
問佛根源四十一難 吃水遭毒四十二難
西梁國留婚四十三難 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難
再貶心猿四十五難 難辨獼猴四十六難
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難 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難
收縛魔王四十九難 賽城掃塔五十難
取寶救僧五十一難 棘林吟詠五十二難
小雷音遇難五十三難 諸天神遭困五十四難
稀柿衕穢阻五十五難 朱紫國行醫五十六難
拯救疲癃五十七難 降妖取後五十八難
七情迷沒五十九難 多目遭傷六十難
路阻獅駝六十一難 怪分三色六十二難
城裏遇災六十三難 請佛收魔六十四難
比丘救子六十五難 辨認真邪六十六難
松林救怪六十七難 僧房臥病六十八難
無底洞遭困六十九難 滅法國難行七十難
隱霧山遇魔七十一難 鳳仙郡求雨七十二難
失落兵器七十三難 會慶釘鈀七十四難
竹節山遭難七十五難 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難
趕捉犀牛七十七難 天竺招婚七十八難
銅台府監禁七十九難 凌雲洞脫胎八十難
路經十萬八千里 聖僧歷難簿分明
為完九九歸真之數,觀音菩薩看完唐僧災難簿後,
命揭諦趕上八大金剛,還生一難。

版本歷史

中國現存的古本有:
《金陵世德堂本》:今存最早刻本,現存刻本其中第76—80回,91—100回殘缺

《西遊真詮》:清朝陳士斌點評

華陽洞天主人校本》

《西遊證道書》

《新說西遊記》

《西遊原旨》

《通易西遊正旨》

《西遊記》還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譯名也有多種:《聖僧的天國之行》,《一個佛教徒的天國曆程》,《猴》,《猴王》,《猴與豬神魔歷險記》。在其他國家,最早關於唐僧取經故事是明代前期的朝鮮文譯本,不過那是取經故事,與《西遊記》不完全是一回事。《西遊記》最早的正式譯本是18世紀中葉的日文譯本。

作品目錄

章回題目章回題目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山兜 洞如來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盪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 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小雷音四眾皆遭大厄難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彌勒縛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象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 第八十回 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
第八十一回 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 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 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徵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
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
第八十九回 黃獅精虛設釘鈀宴 金木土計鬧豹頭山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玄英洞唐僧供狀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青龍山四星挾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天竺國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一怪空懷情慾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陰歸正會靈元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蟄 聖顯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

作品鑑賞 

文學特色

《西遊記》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像,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儘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鬆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樸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西遊記》張開了幻想的翅膀,馳騁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維模式,有著超現實的超前的意識。《西遊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西遊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傑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美學批判

神話思維和權力意識
從文本的基本性質和藝術總體上判斷,《西遊記》是一部宗教與神話、迷信與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漢族民間文學文本,是一個經歷漫長歷史時間的集體創作和最後的個體加工的文本形式。它折射出先秦軸心文化式微後華夏哲思的遞減式沒落和價值大廈坍塌後生活世界的混沌畫面和世俗化的享樂圖景。對於儒道釋三種價值體系的喜劇化的嘲笑和反諷,凸顯出中國古代社會的晚期,隨著商品經濟萌芽和漸次,主流意識形態的解構和精神信仰的潰滅。《西遊記》建構的神話世界,宗教隱喻著對於精神和心理的極權統治,被演繹成為皇權的象徵。於是皇權意識和神話思維在宗教化的藝術文本里合乎邏輯地結盟,誕生出一種宗教政治和政治化的宗教模式。

《西遊記》呈現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雙重極權——皇權和神權,生存主體無論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被牢牢地桎梏,屈服於政權和宗教的二重宰制,在心理結構上集體無意識匍匐於皇帝和佛祖的腳下。顯然,《西遊記》的文本散發著與生俱來的國民奴性氣味。即使是作為反叛偶像的“英雄”最終也不得不拜倒在象徵最高統治形式的佛的“法力”之下。

自我異化和遊戲主體

黑格爾在《美學》中表達他一貫的美學主張:理想的藝術應該以人為中心。他又強調說:“性格就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 顯然,《西遊記》是神魔妖怪為感性符號而建構的人類形象。然而,由於宗教和迷信意識對於創作主體的宰制,文本所書寫的形象呈現主體沉淪和自我異化的審美狀態。換言之,《西遊記》儘管不乏生動傳神的各類形象或意象,然而,顯露著一個無法掩飾的藝術事實:人物形象的主體性喪失,人性由於被宗教的壓抑而處於沉淪的境域。
在總體上,孫悟空是一個“偽英雄”。既是一個充滿遊戲精神的可愛英雄,又是一個最終在宗教法力之下表現為怯弱的英雄,成為宗教意識的犧牲品和工具。顯然,在被如來佛的魔法鎮壓之後,孫悟空顯明為一個不徹底的英雄和投降的英雄,身體和精神雙重地向“佛法”投降。從具體細節考察,孫悟空是一個神話的虛幻英雄,而且是一個不斷求援的英雄,是必須藉助法術和寶物的英雄,在大鬧天宮之後,他的英雄形象不斷地褪色。和司馬遷《刺客列傳》中的英雄相比,後者則是充滿歷史理性的英雄,呈現悲劇色彩的英雄,也是道德和倫理意義的英雄,洋溢實踐理性的斑斕光輝,因而是真實的和可敬的英雄。比較之下,孫悟空只能是可愛而不可敬的虛假英雄。

混合的母題結構和循環的敘事策略

作為一部神話小說,《西遊記》包含的母題豐富而寬泛,諸如反抗母題、取經母題、遊歷母題、冒險母題、受難母題、性禁忌母題、修成正果的母題等。新批評的代表人物韋勒克、沃倫認為:“從文學理論看,神話中的重要母題可能是社會的或自然的(或非自然的,或非理性的)意象或畫面、原型的或關於宇宙的敘述或故事、對我們永恆的理想中某一時期的事件的一種再現,這種再現是綱領性的,或者是帶著末世情調的,或是神秘的。”《西遊記》的母題涉及自然、社會、歷史、政治、神話、宗教多種領域和對象,它展現一幅生動多姿的歷史風俗畫,一定程度上呈現人類的理想主義和道德主義的理性傾向。然而,遺憾的是這些理想主義和道德主義是不完整、不純粹和不徹底的,甚至是破碎的和含混的,有時表現出內在的困惑和矛盾,嚴重地削弱了小說文本的哲學意義和思想魅力。

名人點評

《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胡適

然作者雖儒生,此書實出於遊戲,亦非語道,故全書僅偶見五行生剋之常談,尤未學佛,故末回至有荒唐無稽之經目,特緣混同之教,流行來久,故其著作,乃亦釋迦與老君同流,真性與原神雜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隨宜附會而已。”——魯迅

《西遊記》是一部以拯救墮落的人心與人精神為鵠的作品;《西遊記》也是一都描寫反貪題材的作品。——劉戈

《西遊》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心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謝肇

社會評論

很多道教人士認為“西遊記”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同時還是一部闡述“金丹大道”(即內丹術)的“丹經”。澳大利亞柳存仁先生作《全真教和小說西遊記》,發現《西遊記》中所引用的很多韻文和語彙皆出自道教內丹派作品,如:馬鈺的《漸悟集》、王重陽《全真集》張伯端的《悟真篇》、彭致中編的《鳴鶴餘音》等。《西遊記》是藉故事中的一些角色或物品來指代內丹術語。如“孫悟空”這個角色主要是指代“人心”的,如書中第7回提示:“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部分研究人士認為,“西遊記”其實帶有“吳承恩”本人在實際遭遇上的不平抒發與寄託,表面上是個以取經為主軸的小說,中間穿插孫悟空與豬八戒間的逗趣幽默,但實質上是對當時明朝的政治環境的感嘆與影射、暗喻。所謂的暗喻、影射,小說中的主角“孫悟空”被設定為猴,而非人,意味著:雖有近似人的形體,但卻不是人,依然被視為被異類來看待,這表示在明朝為官者,良官雖有官職官位,但卻被其他貪官群所排擠、另待。此一戲碼的真正背後含意是:明朝各地方多有欺壓百性的小官或土豪劣紳,這些小官或土豪劣紳的惡行一旦被獲知並即將定罪問斬時,就會有皇親或朝廷高官前來求情,事實上這些敢在地方為惡者,本就與這些皇親或朝廷高官有著緊密關係,所以才有恃無恐地為惡。小說中不斷在強調這種難以正法、難以將惡根絕的無奈。

意義影響

《西遊記》中的許多形象,例如孫悟空、豬八戒等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家喻戶曉。《西遊記》系統地反映了中國釋道儒三教合流的思想體系,成功地將道教的天上、地獄和海洋的神仙體系與佛教的西天揉合到一起,並在同時執行“世上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西遊記》提出“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膽言論。同時這本書中神仙體系的描繪正是作者當時生活的明朝政治社會的縮影。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西遊記》的主旨是描寫反映人的一生,人在年輕時思想活躍,敢想敢幹,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敢於蔑視任何權威,“糞土當年萬戶侯”;一旦碰了釘子,栽了一個大跟頭後,就會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克服艱難險阻和人生中的誘惑(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才會達成“正果”。

《西遊記》中的許多形象,例如孫悟空豬八戒等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家喻戶曉。《西遊記》系統地反映了中國釋、道、儒三教合流的思想體系,將道教的天上、地獄和海洋的神仙體系與佛教的西天揉合到一起,並在同時執行“世上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西遊記》提出“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膽言論。同時這本書中神仙體系的描繪正是作者當時生活的明朝政治社會的縮影。

起源爭議

2014年8月,一名從事神話研究的韓國學者聲稱,“多年來韓國學者的研究證明,《西遊記》起源於韓國,中國的政府和學術界只是一廂情願地認為《西遊記》起源於中國。在我看來,這真是大言不慚,簡直太可笑了。他們的做法是對歷史不負責任”。

為了增加自己的說服力,這位學者還提供了所謂“《西遊記》起源於韓國”的證據。他說:“韓國順道寺完好地保存著三藏法師取經帶回來的經書。同時,如今韓國的智異山被稱為‘花果山’,民間還流傳著智異山上住著神猴的傳說,這些都與《西遊記》的情節一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