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神話

《西西弗神話》是由阿爾貝·加繆編著,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的書籍。

內容簡介

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為世人指出了一條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以外的自由人道主義道路。他直面慘澹人生的勇氣,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並最終在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因此,與其說《西西弗神話》是對人類狀況的一幅悲劇性的自我描繪,不如說它是一曲自由人道主義的勝利高歌,它構成了一種既悲愴又崇高的格調,在整個人類的文化藝術領域中,也許只有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在品味上可與之相媲美。

圖書目錄

荒誕推理
卷首語
荒誕與自殺
荒誕的藩籬
哲學的自殺
荒誕人
唐璜主義
戲劇
征服
荒誕創作
基里洛夫
沒前途的創作
西西弗神話
補編
弗蘭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與荒誕

作者簡介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
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為世人指出了一條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以外的自由人道主義道路。他直面慘澹人生的勇氣,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並最終在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作品評論

(作者:劉蔚)在古希臘神話中,西西弗得罪了諸神,諸神罰他將巨石推到山頂。然而,每當他用盡全力,將巨石推近山頂時,巨石就會從他的手中滑落,滾到山底。西西弗只好走下去,重新將巨石向山頂奮力推去,日復一日,陷入了永無止息的苦役之中。法國現代偉大的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大師加繆從這則著名的古希臘神話中,發現了人類現實困境的某種象徵意義,於是寫成了闡述他荒謬英雄理念的名篇《西西弗神話》。最近,上海譯文出版社“譯文隨筆”系列中推出了加繆的隨筆集《西西弗神話》。
 譯文版的這本加繆隨筆集匯集了作家的四篇文章——《荒誕推理》、《荒誕人》、《荒誕創作》和《西西弗神話》。《西西弗神話》篇幅最短,但卻是一篇提綱挈領、體現加繆思想要義的文章。他指出:“西西弗是荒誕英雄。既出於他的激情,也出於他的困苦。”“在他離開山頂的每個瞬息,在他漸漸潛入諸神巢穴的每分每秒,他超越了自己的命運。他比他推的石頭更堅強。”其他幾篇長文,實際上是從各個側面充分闡述和充實了加繆的這些思想。
 在加繆看來,“所謂荒誕,是指非理性和非清楚不可的願望之間的衝突,弄個水落石出的呼喚響徹人心。”人的一生,會經歷無數的風雨坎坷,現實與理想往往存在巨大的落差。這種落差,就是加繆指出的世界的荒誕性。他讓我們直面現實的殘酷,對人生的荒誕保持清醒的認識。基於此,他否定世間存在所謂的萬能理性,“所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實踐的或精神的,所謂決定論,所謂解釋萬象的種種範疇,無一不使正直的人嗤之以鼻”。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人生的最終結局,“瘋狂和死亡,是荒誕人不可救藥的事情。人是不可選擇的。他具有的荒誕和多餘的生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取決於其反面,即死亡”。
 加繆不僅在他的隨筆,而且在他的小說、戲劇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了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與死亡的無法迴避。但他與另一位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薩特“他人即地獄”的觀念有所不同,他像一個外科醫生,在將世界的荒誕與病態冷靜地解剖開來,讓人“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沮喪。他讚頌對荒誕的奮起反抗,“反抗將自身價值給予人生,貫穿人生的始末,恢復人生的偉大。對眼光開闊的人而言,最美的景觀莫過於智力與超過人的現實之間的搏鬥”。他主張與其靜而思,不如起而行,“總會有一個時刻,必須在靜觀和行動之間作出抉擇,這叫人成為一個男子漢”。他堅信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重要性,“在稀薄的荒誕空氣中維繫的一切生命,如果沒有某種深刻和一貫的思想有力地激勵著,是難以為繼的”。這也正是加繆推崇西西弗,將其作為抗爭不息、永不屈服險惡命運的人類精神象徵的關鍵所在。加繆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榮獲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蓋出於此。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如何抵抗荒誕?加繆給出答案:“荒誕之極樂,就是創作。”文學創作與藝術創造無疑是人類抵抗孤獨、挑戰命運、征服荒誕的有效手段。加繆甚至揭示了偉大的文藝作品與荒誕之間的關係,“一切偉大的作品和偉大的思想都有個微不足道的發端,偉大的作品往往誕生於街道拐彎處或飯店的小門廳。事情就是如此荒誕”。回顧文學藝術史上許多經典之作的問世,如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許多名篇,是為了償還債務而在巴黎的小閣樓上發憤著述的成果;舒伯特的歌曲《聽,聽,雲雀》,是他在小飯館吃飯時靈感突發,順手寫在選單上而成,等等,確實顯示了文藝創作中的某種荒誕性,也可以說是文學藝術大師們挑戰荒誕、戰勝荒誕的碩果。
 絕望之於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加繆毫不留情、近乎殘酷地剖析世界的荒誕,但並沒有陷入絕望的深淵,是因為他相信人的意志和力量可與之抗衡。他深信,“就人而言,理解世界,就是迫使世界具有人性,在世界上烙下人的印記”。他期望,“人體,溫情,創造,行為,人類高貴,定將在這瘋狂的世界重新取得各自的地位。世人終將找到荒誕的醇酒和冷漠的麵包來滋養自身的偉大”。加繆對人類的信心,使他的思想終究超越了現實世界的荒誕,放射出人道主義的光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