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村

西蘭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西蘭鄉東部,海拔389米,距西蘭鄉政府駐地1.5公里。因在壽橋溪之南,古稱溪南,後雷姓畲民居村東、藍氏畲族居村西,故稱西蘭。該村,宋至清代皆屬梅溪里;民國時期先屬羅源縣第三區西南保,後屬風(坂)壽(橋)鄉西南保。1949年9月起,隸屬羅源縣第五區,洋柄區、飛竹公社、西蘭公社、西蘭鄉。現今下轄西蘭、塘里、西浿、石牌頭等4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其中,西蘭、塘里自然村為畲族居住,設3個村民小組。全村132戶、575人,其中畲族57戶、215人。

基本信息

西蘭村  

 西蘭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西蘭鄉東部,海拔389米,距西蘭鄉政府駐地1.5公里。因在壽橋溪之南,古稱溪南,後雷姓畲民居村東、藍氏畲族居村西,故稱西蘭。該村,宋至清代皆屬梅溪里;民國時期先屬羅源縣第三區西南保,後屬風(坂)壽(橋)鄉西南保。1949年9月起,隸屬羅源縣第五區,洋柄區、飛竹公社、西蘭公社、西蘭鄉。現今下轄西蘭、塘里、西浿、石牌頭等4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其中,西蘭、塘里自然村為畲族居住,設3個村民小組。全村132戶、575人,其中畲族57戶、215人。西蘭自然村歷史悠久。祖厝上坑記憶體有兩幅祖先彩畫圖像,一男一女,穿戴畲民傳統古裝。西蘭是畲、漢雜居村,全村132戶、591人,其中畲族51戶、222人,畲族占全村總人口37%。西蘭茶葉久負盛名,七境名茶早於明、清朝代就遠銷京、津。因西蘭近有七境廟宇,茶區廣及附邊七境,故名“七境茶”。民國初年,西蘭自然村40多戶畲族,每戶都種茶三、五畝,茶園滿山坡。畲民藍仁思、雷玉土是種茶大戶,年產量都在200公斤左右,除少量自飲,多系出售。民國時期,1920~1930年,西蘭村藍新財與福州人何老闆在福州安泰橋合開“何同泰”茶行。藍新財負責在西蘭村設茶葉收購站,專門收購七境茶,按茶葉質量分等級裝袋,印上“七境茶”字號,雇專人肩挑福州,每百市斤茶葉挑工4塊銀元,年經營茶葉都在五萬斤以上。藍新財的父親藍鳳定乃畲族中頗有名望之士。今西蘭祖厝尚掛有金字匾額“望重鄉評”,旁小楷書“為八品頂戴耆賓藍鳳定立,光緒二十三年小春月,省學政鄭世潘。”西蘭畲民居住在兩個自然村,一是西蘭、二是塘里。西蘭自然村全是藍姓畲民,塘里自然村全是雷姓畲民。畲族自然村都在靠近羅源至飛竹的公路旁。1965年通公路,1989年通電,1987年通自來水,1997年通程控電話,1999年建村辦公樓1座,2000年通有線電視。林地4454畝,其中有林地4356畝,人均林地7.7畝;耕地565畝,其中水田480畝、旱地85畝,人均耕地0.98畝。2000年總產值112萬元,人均純收入3400元,村級財政收入11萬元。西蘭盛產七境茶,2000年茶葉產量為29噸。村設國小1所、教學班3個,在學生32人,教師3人。2000年,產糧246噸,畲民人均純收入3111元,從總體上步入小康行列。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和升學率均達100%。家家戶戶有有線廣播,有電視。兩個畲族自然村都飲上衛生清潔自來水。西蘭、塘里共有畲民51戶,其中43戶建有新房屋,改變住草房、樹皮房的舊習,全村出現8座磚混結構樓房。多數家庭使用液化氣灶,35戶畲民家有電冰櫃,電風扇已普及。飲食以大米為主,生活水平同當地漢民接近。穿著方面除老年婦女保留畲裝外,年輕一代男的多穿夾克衫或西服,穿皮鞋、運動鞋,女青年多穿時裝,剪平發,唯結婚時仍穿著畲族婦女裝飾。[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