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村

百丈村位於江西宜春奉新縣百丈山管委會東南端,共有戶數120戶,人口450人,下轄小港、牛王石、黃家壠、垴子、?樹、百丈、澎湖7個村民小組。林業較發達,也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境內有祖師塔、牛王石等景點。

基本信息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百丈村

百丈村位於江西宜春奉新縣百丈山管委會東南端,是管委會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共有戶數120戶,人口450人,下轄小港、牛王石、黃家壠、垴子、?樹、百丈、澎湖7個村民小組。擁有山林面積7200畝,山上有毛竹、杉木、松木等,林業較發達,也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水田740畝,境內有祖師塔、牛王石等景點
百丈村地處奉新縣西部,海拔約1200米,夏季涼爽,風景優美,是避暑的好去處。 百丈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被奉新縣政府授予了“平安村”“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分工

村幹部分工如下:
支部書記:梁魯智,負責支部全面工作,主抓計畫生育
村主任:梁東恆,負責村委會全面工作,主管財務
村委會副主任:夏康清,負責治保民兵
村委委員:劉林春,負責會計、林業工作

福建省建甌市小橋鎮百丈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百丈村地處建甌市南部,系小橋鎮南天門,海拔約730米,村落面積3.2萬畝,現全村人口達1600人,420戶,獨立1個村,10個村民小組。

【村風村貌】

百丈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幾年來,先後被小橋鎮黨委、小橋鎮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單位”,被建甌市愛國衛生委員會授予“衛生村”、建甌市授“小康村”的榮譽稱號。

【歷史人文】

距建甌市南門出城近百里處,叫做百丈震,也叫“百丈岩”,海拔1300米左右,雄鎮建甌南天的三峰高山,此山有三岩,各稱1、2、3岩,站在這三岩,可以看到古田、建甌、南平、迪口等地。 從建甌城關前往百丈震,沿途可遊覽百餘米高的瀑布,體驗南宋朱熹的讚嘆;感受“飛瀑百丈,若玉虹然”之壯景。當您飽受陽光照耀下百丈瀑布的流金溢彩、絢麗壯景之後,便可在涼風習習之中直徑百丈庵。百丈“庵”又稱“百丈雲庵”坐落在百丈村5華里處,坐東向西,四周群山緊鎖,竹林環抱,每年逢六月初一日都有許多人來進香。百丈庵始建於唐代光化年間,傳說:馬氏仙奶(俗名馬五娘)前往浙江杭州取水,騰雲而歸,路過百丈岩峰,見朵白蓮花,絢彩壯麗,欲在此建廟棲身,隨手拋下一根神竹,名叫“溪槐仔竹”,並託夢給正在打盹的一位採藥老農,請百丈村人以竹為柱,就地建廟供她安身。庵邊溪水喧嘯,全國罕見的無骨魚活躍可見,此魚無鱗無骨無鮮味。宋朝朱熹到此講學,明朝李默在此學就成仕,位居天官。正是“亭建百丈雲溪上,人在萬里煙雨中”,縱使是七月流火,也是清風襲人,暑日亦寒,日風涼,夜無蚊,享有“天然空調”之美稱。 沿百丈庵的山徑攀登,奇觀異景頻頻出現。徒步登山可用“溪槐仔竹”牽引,先到三峰,景色頻頻,馬氏仙奶用的“扎臍盛水石碗”呈現眼前,碗中流泉,水清如鏡,味清甘甜,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碗水不乾竭,也不溢出,更有趣的是,當你猛喝這碗水,覺得肚子已很漲,可碗水還是滿滿的。 沿峰而上,清末民初四方矢忠抗暴志士傳授武藝的平坦岩石出現在眼前,可供數千人操練。“凹”形的天然石洞——寶蓋洞,洞口可容兩人並行,洞內成長方形,可容納十餘人。傳說:很早以前各地豪傑在此練功時,首領和教師便在此洞憩宿和議事。 登上峰頂,三面如刀劈陡峭,高瞻遠矚,腳下山嶺如聚,川河似練,一個個村鎮盡收眼底。東可府視玉山、籌嶺、古田;南可遠眺迪口、霞溪、岩前;西可望見南雅、集瑞、房村、大橫;北可瞭望建甌芝城、建陽震前、政和的西津和松溪的渭田。

【物產經濟】

百丈村特色產品有由桂茶、毛竹林、竹筍、錐榛、柑桔。

浙江省玉環縣玉浦鎮百丈村

百丈村位於蘆浦鎮的西南部,南臨山體,東側與井頭村相銜接,西側與尖山村相鄰。村莊位於蘆浦鎮建成區邊緣,屬城郊村,距蘆浦鎮建成區中心約2000米。現有農村住戶數133戶,農村人口數426人;耕地面積202.9755畝;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6372.57萬元,其中農業收入為38.29萬元,漁業收入為331.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882元,集體經濟總收入13.921萬元。百丈村村級組織健全,有黨員22名,以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分工合理,職責明確,廉潔奉公,團結進取,村級政務分開,財務民主,計畫生育工作規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百丈環境整治被玉環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村。2008年被鎮政府評為“先進民兵連”,“民政工作先進村”。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百丈鎮百丈村

百丈村地處杭州市餘杭區西郊,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便捷。04省道縱貫全村,距杭州市中心50公里,竹林面積5500餘畝,下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00戶,總人口1239人。境內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0%。產業結構以竹製品加工業為主,現在有各類竹製品加工企業45家,2007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16億元,人均純收入12454元,村級集體可用資金32萬元。 作為鎮政府所在地的百丈村,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黨總支、村委會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優勢,以雙整治工作為契機,通過宣傳發動創建生態村、重點整治村、衛生村,文明村,增加了村民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區域內環境有明顯好轉,其中地表水達到Ⅱ類水標準,大氣環境、聲環境達到一級標準。百丈村已先後獲得省級衛生村、省級體育小康村,省級體育俱樂部、市級園林綠化村、社會主義新農村“三星級”、清潔餘杭示範村、區五好黨支部、區級文明村、區級生態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洲湖鎮百丈村

【基本概況】

百丈村地處安福縣南部,洲湖鎮中部,分(宜)文(竹)鐵路東西方向穿村而過,諸橋壟水泥公路南北路過,村落面積近5萬畝,分上、中、下三片,共10個村民小組,全村700多戶,人口達3000多人,居民集中,絕對多數為王姓。

【村名來由】

據說從上百丈的崔樓坊到下百丈的方門之間的距離剛好是一百丈,故得名。

【歷史人文】

據安福《越山木下王氏宗譜□連嶺始祖長者考》載,安福連嶺蒙岡王氏尊周靈王太子晉為1世祖。太子晉的兒子王源,字宗敬,一名玄鏡,官周朝司徒。“自宗敬十六傳至西漢(王)威,因兄(王)元遷琅琊,始分太原、琅琊兩派。而威之後,遂稱太原王氏。”太原,自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開始置郡。秦漢以後,有時為郡,有時為國,它們的治所基本都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生活在這裡的王姓被稱為太原王氏或晉陽王氏。安福兩支最主要的王氏:連嶺蒙岡王氏與金溪王氏均出自於太原王氏。亦即西漢王威之直系後裔。 太子晉傳至47世,至唐後期,出了個吉州剌史王吉。王吉(?~905),字勉之,號吉甫,配劉氏、曾氏,生2子,長譏,次該。卒葬廬陵金地寺前桑樹坑。據王譏派《流江王氏重修族譜》,王吉,為河南杞縣君子鄉太平村人。長子王譏(886~955),諱貽,字元位,為太子晉48世孫。其生母劉氏,卒葬吉安縣敖城之流江(瀏江),王譏遂廬墓於此,定居於此,成為流江王氏始祖。至第9世,出了個叫王邦正的,字廷雅,宋天聖三年(1025),登宋郊榜進士,授司農寺丞,除監察御史。邦正生3子:厚、興、堅。邦正第3子堅,生仲祥、仲美、仲文。長子仲祥,生和甫與升甫。升甫,字彥超,號樂善,為瀏江王氏徙安福洲湖百丈的族人之一,為王吉12世孫。生2子:復可、震可。復可,元朝元貞年間(1295~1297),以儒士,保授興國主簿。由此推測,王升甫大約在南宋末期,由敖城流江遷徙安福百丈。據《流江王氏重修族譜》載,王吉的第9世孫,亦即進士王邦正的弟弟王致正,大約在北宋晚期,徙居安福百丈,但未見其後裔世系記載。這說明,瀏江王氏屢有遷安福百丈的族人。而按新近發現的纂修於1949年的安福《百丈王氏續族譜》載:“宋淳熙(1174~1189),三傑公兄弟徙居安成街心。紹熙中(約1192),復徙城南百丈雅屋園。明正德七年(1512)翰林院修撰賈泳撰《明故司訓王公雲窩墓志銘》載,百丈王氏此時已成大家庭,僅“宅丁幾三百口”。至清朝,百丈王氏衍為18房。百代王氏代有遷徙,據清王邦璽序,明初,“達則公之元孫瑟卿,由百丈徙居長沙之湘鄉。”至清中期,湧現出湘軍名將王鈴峰、王壯武等湘軍名將。譜載,1949年,安福百丈王氏282戶,男女人口882人。

【村風村貌】

百丈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先後被洲湖鎮黨委、洲湖鎮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單位”,被縣鎮兩級愛衛會授予“衛生村”、“小康村”的榮譽稱號。

【社會經濟】

百丈村是洲湖鎮的農業大村,主要農作物是水稻,此外還有蕃薯、花生、油茶等。特色產品主要有茶油、松樹、松油、柑桔等。近十幾年來,大量村民湧向沿海開放城市和地區務工,使村子的面貌也煥然一新,水泥大道的修通,新式小洋房如雨後春筍。

【文化教育】

本村有完全國小一所——百丈國小,該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靈溪鎮百丈村

百丈村位於蒼南縣城東大門,交通十分便利。老104國道線貫穿全村,東至高速公路進出口處,南與縣行政中心(人民大道)為毗鄰,西與站前大道相接,北臨新104國道主幹線,且鄰近火車站。村內道路四通八達,是靈溪鎮經濟發展中的強村,是商貿往來、招商引資的理想之處。

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羊牯鄉百丈村

一、百丈村村部座落在福建地區西南部。全村住戶(常住有220戶,總計人口808個人,有320個勞動力),分布在四個自然村,具體分為(上百丈村、下百丈村、黃茅山村、龍潭橋村),全村分別為七個小組。耕地面積1217畝(其中水田1080畝,旱田137畝,山地面積10800畝,(其中毛竹山面積4230畝),杉木450畝,松雜木4890畝,蔬林地1230畝。全村山多、地少,糧食自給解決,若干銷售極小部份。主要經濟收入支柱靠毛竹山,人均年收入1500元左右,80%依賴毛竹山。 二、村部駐地海拔685米,騰雲尖海拔1470米,八十年代初騰雲尖最尖端山峰曾建一座電視轉播站,另外,轉播站沿邊有一座歷史性的寺廟(古佛寺祖佛殿),村貌風情萬象,綠水青山,空氣品質優,常年時有觀光遊客。 三、村民生活條件,全村擁有60%機車、90%彩電,另外,在上級水利部支持下百丈村安裝有自來水,水源潔淨。 四、大型汽車四輛,中型汽車四輛,小轎車二輛; 五、村民到省內外經商20餘戶。 六、企業、毛竹加工廠(中小廠四個)安排村民七八十個進廠務工。[1]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方太鄉百丈村

百丈村位於方太鄉北部山區村,區方太圩有10公里路,全村共有19個村民小組、539戶、2088人。有耕地面積2044畝,林地面積23500畝,以制種、烤菸等為主導產業,2006年人均收入1750元,山地中主要有松樹、杉樹、油茶等樹,該村地勢作越、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是投資興業的好地方。[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