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鬼吹簫

西藏鬼吹簫

西藏鬼吹簫,忍冬科鬼吹簫屬植物的一種,灌木。高1-2米左右;當年小枝草質,疏生糙毛和短腺毛;葉紙質,卵狀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葉柄短,葉柄間的托葉形狀變化大;果序短穗狀,總花梗短,被糙毛和稀疏短腺毛;果實黃綠色,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5室,每室有多數種子;種子小,淡黃褐色,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西藏鬼吹簫西藏鬼吹簫
種中文名:西藏鬼吹簫
種拉丁名:LeycesteriathibeticaH.J.Wang
科中文名:忍冬科
科拉丁名:Caprifoliaceae
屬中文名:鬼吹簫屬
屬拉丁名:Leycesteria
國內分布:西藏東南部(墨脫)
海拔:1850-2600
中國植物志:72:141

葉子形態

葉紙質,卵狀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4.5-10.5厘米,頂端漸尖、長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兩側不等,邊緣稍內卷,除基部全緣外,疏生鋸齒,上面疏被糙毛和微腺毛,下面密生灰,白色氈毛狀糙毛,脈上還夾雜糙伏毛,下面沿網脈及其周圍在放大鏡下可見密生的微糙毛;葉柄短,長4毫米左右,被糙伏毛;葉柄間的托葉形狀變化大,闊倒卵形、腎形、半圓形或卵形,長3-5(-10)毫米,下面密生糙毛,宿存或脫落。

花朵形態

花未見。果序短穗狀,著生於二年生枝的側生短枝之頂;總花梗短,長5-8毫米,被糙毛和稀疏短腺毛,果序僅2輪,每輪生漿果2個,下面具1卵形的葉狀苞片和2窄卵形小苞片,宿存萼裂片窄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4毫米左右。

果實形態

果實黃綠色,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3-14毫米,直徑10毫米左右,被長糙伏毛和短腺毛,5室,每室有多數種子種子小,淡黃褐色,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1毫米左右,有淺的細凹點。果期8月。

產地分布

西藏東南部(墨脫)。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墨脫那格至波密之間。

生長習性

生於山坡鐵杉林緣,海拔1850-2600米。

物種區分

從本種的果序可知其穗狀花序每節僅具2朵花,因而與纖細鬼吹簫L.gracilis(Kurz)Airy-Shaw近緣,但本種葉下面密被氈毛狀糙毛,總花梗基部有1-2對小葉片,苞片比萼筒長,子房5室而與那個種明顯不同。在具托葉的種中,本種與綿毛鬼吹簫L.stipulata(Hook.f.etThoms.)Fritsch和黃花鬼吹簫L.crocothyrsosAiry-Shaw有關聯。與前者的不同點在於當年小枝疏生糙毛和短腺毛,葉下面及花序不具綿毛;與後者的區別在於本種萼裂片條狀披針形,萼筒被長糙毛並夾生短腺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