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

全稱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成立於1983年,位於拉薩市北京中路。有地市、縣科協、廠礦科協10個,全區性學會、協會、研究會54個,會員8800餘名。

基本信息

協會簡介

全稱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位於拉薩市北京中路。成立於1983年。有地市、縣科協、廠礦科協l0個,全區性學會、協會、研究會54個,會員8800余名。科協直屬的54個學會共創辦各類雜誌期刊14種,年發行量55500份以上,在期刊上發表有價值的優秀論文1400余篇。出版藏漢文科技報,年發行量50萬份。科技圖書每年發行量約2萬冊,論文集10份,近萬冊。

學術活動

西藏科協平均每年舉辦大型學術會議50次,約3500人參加,發表論文500余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20余次,發表論文約50篇。同時,科協還不定期地舉辦學術講座和報告會,每年參加近萬人次。1994年舉辦了全區性的“八五”學術研討會,全區300余名科技工作者雲集拉薩,發表論文400篇。1995年舉辦首屆青年學術會,發表論文139篇。1996年以來,全國每年舉辦一次西部發展戰略研討會,科協均有科技工作者參會,共發表論文30余篇。1997年,西藏地質學會參加了世界第三十四屆地質國際大會,並發表論文,受到國際地質學界的關注。1999年以來,科協均組團參加中國科協學術年會,發表有較高價值的學術論文80余篇。同時,西藏還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強小林被評為中國第二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假拉被評為第五屆全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岑維俊、顧濱源、衛學承、巴登珠等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協會科普

全區累計舉辦農村科技培訓班2475期,培訓156490人次。科協組織參與7次“科技下鄉”活動,為全區27個縣、53個鄉鎮的農牧民送去了大量的科普圖書、科普錄像片,先後有10人和5個集體獲得“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表彰。西藏科協還與有關學會分別開展墨竹工卡塔巴村、堆龍德慶縣柳梧鄉的科技扶貧工作。通過優良品種、先進農業機械等常規技術推廣,使塔巴村糧食產量從1996年的2.25噸/公頃,增加到1998年的4.35噸/公頃,柳梧鄉糧食產量也逐年增加。從1982年起,科協每年開展“科普一條街”活動,每年有20多萬人次參加,發放資料10萬份以上。區科協及地市科協、各學會每年印發科普知識手冊、實用技術手冊等20多萬冊。每年舉辦各種講座800余次,聽講人數20多萬。先後舉辦科普展覽28次,參觀人數6萬多,專題科普宣傳337次。連續12年舉辦地質、測繪、水利、地理、氣象、生物、環保、電力、教育、農學等科技夏令營,營員達5000人以上。科協還舉辦了青少年發明展覽,參賽作品1000余件,獲獎項目93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