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河流

"在西藏境內河長509公里

)河流。西藏自治區是中國河流數量最多的省區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西藏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餘條,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條以上,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數以千計。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大河都流經這裡,其中怒江、雅魯藏布江發源於西藏。西藏高原還是中國國際河流分布最多的一個省區,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這裡。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三種補給形式組成,流量豐富,含沙量小,水質好。特點是徑流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小,水溫偏低,冰情懸殊。
西藏的河流按最終歸宿可劃分為四大水系,即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藏北內流水系、藏南內流水系。
太平洋水系有金沙江和瀾滄江兩大河流。金沙江系長江上游幹流,發源於唐古拉山青海一側的格拉丹冬雪山,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沿西藏、四川交界線南下,最後通過西藏芒康縣境流入雲南。在西藏境內河長509公里,流域面積23060平方公里。
瀾滄江有兩個河源,一為扎曲,發源於青海雜多縣境內的夏茸加山麓;一為昂曲,發源於西藏巴青縣境內的萬馬拉,在昌都匯合後,經芒康縣境內的鹽井流入雲南。出雲南後即為湄公河。在西藏境內河長509公里,流域面積38470平方公里。
印度洋水系主要河流有雅魯藏布江、怒江、森格藏布(獅泉河)、西巴霞曲、朋曲、朗欽藏布(象泉河)、馬甲藏布(孔雀河)、吉太曲、波曲等。中國注人印度洋的河流流域總面積不大,只有62.45萬平方公里,西藏境內的印度洋水系即占其中的84%。
雅魯藏布江為西藏第一大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仲巴縣境內的傑馬央宗冰川,流至仲巴縣裡孜的一段稱當曲藏布(馬泉河),以下始稱雅魯藏布江。上游馬泉河流蕩在海拔高程4700米以上的高原上,全長183公里,河谷寬闊,河床坡度很小,水量亦小,多彎曲汊流,水很淺,清澈見底。從仲巴縣裡孜到米林縣派區為雅魯藏布江中游,長1340公里,河床海拔高度從4600米下降到2800米,河谷寬窄相間,一束一放,猶如串珠。比較著名的峽谷有日喀則大竹卡與尼木間的約居峽谷和桑日以下的加查峽谷。寬谷河段一般寬5-10公里,江寬水深,坡度小,水流平穩,從拉孜至澤當400公里的一段可以通航牛皮船和木船。中游段兩側匯集了雅魯藏布江的許多主要支流,如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等,這些支流不但提供了豐富的水量,而且形成了廣闊的河谷平原,如拉薩平原、日喀則平原等。中游寬谷氣候條件較好,全年有六、七個月的生長期,年降水量可達500毫米以上,為西藏的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從米林縣派區以下,通過著名的大拐彎峽谷,最後經珞瑜地區流入印度的,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流經薩噶等23個縣和珞瑜地區,全長2057公里,流域面積240480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在全國各大河流中,雅魯藏布江的長度居第五位,流域面積居第六位,流量居第三位,水能蘊藏量居第二位,單位面積的水能蘊藏量居首位。
怒江為西藏第二大河,發源於唐古拉山南麓安多縣境內,流經那曲等九縣後,經察瓦龍進入雲南。出雲南入緬甸,即為薩爾溫江。在西藏境內長1393公里,流域面積103330平方公里。
藏北內流水系是一個巨大的封閉水域,水系內部高原面保持得比較完整,但低山、丘陵仍然縱橫交錯,形成了數以千計的以湖泊為中心的獨立的向心狀水系。該水系處於西藏降水量最少的地區,這裡太陽輻射強烈,多大風,蒸發旺盛,因而造成地表徑流貧乏。藏北內流水系的河流一般短小,大部分為季節性河流,多以內陸湖為歸宿,還有不少小河自流自涸。本水系較大的河流有匯入納木錯的測曲,匯入色林錯的扎加藏布、紮根藏布,匯入昂拉仁錯的阿毛藏布,匯入班公錯的麻嘎藏布等。其中扎加藏布是藏北內流水系最大的一條河流,河長463公里,年平均流量28.1立方米/秒,流域面積為12793平方公里。
藏南內流水系主要指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北、雅魯藏布江以南地區、零星分布於藏南外流水系之中的內流水系,流域面積為26670平方公里,僅占西藏總流域面積的2.22%,占西藏內流水系總面積的4.36%,在西藏四大水系中面積最小。本水系中最大河流是匯入羊卓雍錯的卡洞加曲,河長73公里,流域面積為1325平方公里;其次是匯入瑪法雍錯的扎曲,河長71公里,流域面積861平方公里;其他河流長度多在50公里以內,流域面積一般不足500平方公里。
(二)湖泊。在西藏遼闊的土地上,不僅有眾多的江河,還有星羅棋布的湖泊。據統計,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湖泊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納木錯、色林錯、扎日南木錯3個,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47個,超過1平方公里的有612個。湖泊總面積為24183平方公里,約占全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湖泊密集地區,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範圍最大、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西藏湖泊湖面海拔超過5000米的有17個,它們的面積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西藏高原湖泊分布不均,呈現內流區多、外流區少,內陸湖多、排水湖少,鹹水湖多、淡水湖少的特點。
內陸湖主要分布在西藏北部及藏南的內流河地區,是歷次造山運動、地層斷裂形成的。藏北除了納木錯、色林錯、扎日南木錯外,還有格仁錯、達則錯、當惹雍錯、昂拉仁錯、昂莫雍錯、林折木錯、佩枯錯、拉昂錯等等。藏北內陸湖主要是鹹水湖和鹽湖,只有少量過水型的湖泊為淡水湖。藏南內陸湖主要是淡水湖和礦化度較低的微鹹水湖,只有個別鹽湖。藏北的納木錯和藏南的羊卓雍錯是西藏最著名的兩大湖泊。
納木錯位於藏北當雄縣的西北面,蒙語叫騰格里海,藏蒙語均意為“天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積1920平方公里,為西藏第一大湖,是僅次於青海湖的全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湖中有3個島嶼。東南有由石灰岩構成的半島,發育成岩溶地形,有石峰、石柱、溶洞、天生橋等自然奇觀,景色瑰麗。湖水微鹹,清澈透明,最深處達33米,盛產高原細鱗魚和無鱗魚。湖面上有成群的野鴨遊蕩,夏秋季節,湖心島上的草叢中有大量野鴨蛋,俯拾可得。湖濱平原水草豐美,為優良牧場。湖周圍常有野牛毛牛、黃羊、狗熊、狐狸、野兔等野生動物覓食嬉遊。納木錯是西藏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
羊卓雍錯位於雅魯藏布江南岸浪卡子縣境內,湖面海拔約4441米,面積648平方公里。湖內分布著十餘個小島,大的可容五、六戶人家,小的只有百米方圓。湖西岸有一半島,上面村舍密集,田園和牧場分布其中。湖水深約20-40米,最深處近60米。湖中盛產高原裸鯉,魚類蘊藏量達2-3億公斤,有“西藏魚庫”之稱。 湖濱周圍水草豐茂,草場面積達1000萬畝左右,是西藏著名的牧場之一。羊卓雍錯還是藏南最大的水鳥栖息地,無數天鵝、黃鴨、水鷹、鷺鷥和沙鷗等多種水鳥常在湖面嬉戲。羊卓雍錯蓄水量150多億立方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羊卓雍錯與雅魯藏布江只有一山之隔,最近距離僅6公里,山南邊湖面海拔4441米,山北邊江面海拔只有3570米,兩者水面高差達800多米,具有發展水電的有利條件。
外流湖按成因來說,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滑坡、土石流、山體崩塌致使河道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多分布在藏東南外流河地區,如帕隆藏布上游、八宿縣境內的然烏錯及易貢藏布下游、波密縣境內的易貢錯等;另一種是由於冰川的作用而造成的冰川湖,主要分布在藏南、藏東南高山冰川和古冰川活動的地區,如工布江達縣境內的八松錯及丁青縣境內的布沖錯等,與地質構造成因的內陸湖多為大中型湖泊不同,堰塞湖和冰川湖多為小型湖泊。
西藏的湖泊有著悠久的發育歷史,曾有過多次盛衰,但總的趨勢是在逐漸縮小。特別是藏北諸內陸湖,因周圍天氣十分乾旱,退縮現象明顯,不少原來連成一片的大湖分離成若干個小湖,有的湖泊接近消亡階段,湖水很淺,有的湖泊已經乾涸,留下一片白茫茫的鹽鹼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