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昭寺

西藏大昭寺位於拉薩市區的東南部,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01年)。

基本信息

大昭寺

位於拉薩市區的東南部,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01年)。後經元、明、清歷代修繕增建,形成今天這樣規模的寵大建築群。大昭寺坐東向西,殿高四層,上覆金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收了尼泊爾和印度的建築藝術特色。先後被稱為“惹剎”、“邏些”等,9世紀改稱“大昭寺”,意為“存放經書的大殿”,清代(公元1644~1911年)又稱其為“伊克昭廟”。它是西藏地區最古老的一座仿唐式漢藏結合木結構建築。大昭寺初建時的只有8間殿堂。15世紀宗喀巴在此創建了喇嘛教格魯派,寺廟的香火日漸繁盛起來。17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對大昭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修葺,最終形成了占地面積2.51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

大昭寺的主要建築

為經堂大殿,大殿高4層,建築構件為漢式風格,柱頭和屋檐的裝飾則為典型的藏式風格。大殿的一層供奉有唐代(公元618~904年)文成公主帶入西藏的釋迦牟尼金像。二層供奉松贊乾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塑像。三層為一天井,是一層殿堂的屋頂和天窗。四層正中為4座金頂。佛殿內外和四周的迴廊滿繪壁畫,面積達2600餘平方米,題材包括佛教、歷史人物和故事。此外,寺內還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寺前矗立的“唐蕃會盟碑”,更是漢藏兩族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