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甌

西甌

西甌,又叫西越或甌越,是嶺南桂江、潯江流域地區的古代民族,其南部及西南部居住著被稱為“駱越”的民族。《壯族通史》戰國晚期,有一支越人大部落活動於浙江東部甌江流域一帶,歷史上稱為東甌。當時嶺南地區桂江和潯(xún)江流域一帶也有一支越人大部落,為了與東甌的越人相區別,人們便稱之為西甌或西越。根據出土記載湘南資興等地亦有西甌墓出土。甌越與溫州始記於秦代。

基本信息

簡介

西甌西甌
“西甌”是秦漢時期活動於嶺南桂江、潯江流域地區的古代民族。是壯族最直接的先民。西甌、駱越是很早以前就居住在我國南方的古老民族。據考證,駱越是嶺南原住民族先民所建立的一個古國,駱越文化對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甌人、駱越人是夏、商、周乃至漢代生活在嶺南的古代民族,是現代壯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民族的祖先。在先秦時代,壯族就屬於百越的駱越、西甌等,遠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先秦時期,廣西為駱越國,居住著百越中的“駱越”、“西甌”、“蒼梧”人 。

歷史溯源

西甌又叫西越,出現於秦代

《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稱:“蠻夷中,西有西,眾半羸,南面稱;東有閩粵,其眾數千人;亦稱王”。這是西甌一名見於史籍之始。

《百越先賢志自序》也載:“譯吁宋舊壤,湘漓而南,故西甌也”。

《郡國志》“鬱林,西越也”。

寰宇記》“鬱林……即古西甌居”。

晉人郭璞注《山海經》說:“甌在閩海中,鬱林郡為西甌”。

舊唐書·地理志》載:“貴州(今廣西貴縣)郁平縣,古西甌、駱越所居。又說黨州(今廣西玉林縣境),古西甌所居。秦置桂林郡,漢為鬱林郡”;“潘州(今廣東高州縣):州所治,古西甌駱越地,秦屬桂林郡。漢為合浦郡之地”;“邕州(今廣西邕寧)宣化縣;州所治,漢嶺方縣地。屬鬱林郡。……水在縣北。本徉柯河。俗呼郁狀江,即駱越水也。亦曰溫水,古駱越地也”。

由上可知,古時活動於今廣西地區的人們,有時被稱為駱越,有時又被稱為西甌、有時則西甌、駱越並稱。可見它們間的關係是很密切的。之所以稱為西甌,是與閩浙一帶的東甌相對舉而言的。 正因西甌之意是為了區別於東甌,為了區別以甌相稱的越人,指明其居地所在,在稱謂之前加上“東”“西”一類方位。

西甌、駱越的後裔是誰?他們的後繼族稱是什麼?一般認為緊接西甌、駱越的第一個族稱是東漢時出現的烏滸,然後魏、晉、隋、唐時代的俚僚、宋代以後的、沙、儂以至今天的壯族。(摘自黃現璠《壯族通史》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