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羽人划船紋小銅鼓

此展品為西漢時期的金屬器,鼓面小於鼓胸,胸部膨大凸出,腰部收縮為圓柱形,屬石寨山型銅鼓。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基本信息

名稱:羽人划船紋小銅鼓
尺寸:通高24.4厘米,面徑29.3厘米,足徑39厘米
時代:西漢
來源:1976年出土於廣西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
收藏: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文物介紹

鼓面小於鼓胸,胸部膨大凸出,腰部收縮為圓柱形,足部擴張,大於腰,四隻扁耳等距離地跨附於胸腰之間。鼓面飾十芒太陽紋、斜線紋和櫛紋;胸上部和腰下部飾櫛紋;胸下部飾兩組裸體羽人划船紋;腰上部由豎行櫛紋帶分隔成六格,格內空白;耳下方飾網紋。
該銅鼓屬石寨山型銅鼓。石寨山型銅鼓的特點是:鼓面大於鼓腰,胸部突出,足部較高;紋飾多為寫實性紋樣,鼓面主紋為鏇飛鷺鳥,胸部主暈飾人物或划船圖像,腰部常有豎直紋帶縱分成方格,內以牛或剽牛儀式及羽衣人跳舞圖像為裝飾。這類銅鼓分布中心在雲南,北延至四川南部,東北到貴州畢節,東南到廣西貴港,南達印度尼西亞。流行時代始於戰國初期至東漢初期,前後延續五百多年。歷史上鑄造和使用此類銅鼓的民族有滇、勞浸、靡莫、夜郎、句町和駱越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