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之旅

西洋之旅

西洋之旅,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明成祖(朱隸)懷疑明惠帝(朱允文)逃亡海外,想要追查他的蹤跡,況且又想要向邦外炫耀武力,展示中國的富強。於是在永樂三年的六月,命令鄭和及儕王景弘等人出使西洋。將軍和士兵總計二萬七千八百多人,帶了很多的錢。造了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的船六十二條。從蘇州劉家河經海路到福建,又從福建五虎門揚帆出海,第一站到達占城,按順序訪和個番國,宣讀天子詔書,表術天子之意,然後對其君長進行賞賜,如果不服的,就用武力來威懾他。

原文

鄭和鄭和
 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初事燕王於邸①,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成祖疑惠帝②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③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④,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五年九月,和等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和獻所俘舊港⑤酋長。帝大悅,爵賞有差。
(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譯文

鄭和,雲南人,就是人們所說的三保太監。開始時跟隨燕王在籓邸做事,在燕王起兵的時候有功,做了太監。明成祖(朱隸)懷疑明惠帝(朱允文)逃亡海外,想要追查他的蹤跡,況且又想要向邦外炫耀武力,展示中國的富強。於是在永樂三年的六月,命令鄭和及儕王景弘等人出使西洋。將軍和士兵總計二萬七千八百多人,帶了很多的錢。造了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的船六十二條。從蘇州劉家河經海路到福建,又從福建五虎門揚帆出海,第一站到達占城,按順序訪和個番國,宣讀天子詔書,表術天子之意,然後對其君長進行賞賜,如果不服的,就用武力來威懾他。永樂五年九月,鄭和等人回國,諸國的使都 和鄭和一起進宮拜見皇上。鄭和獻上所俘獲的舊港酋長。皇帝十分高興,就對他進行賞賜,爵位和錢財之類由他選擇。

部分字詞注釋

①藩邸:即燕王府邸。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明初被封為燕王。
②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孫,明朝的第二個皇帝朱允炆,朱元璋死後,繼皇帝位,年號建文。
③齎():攜帶。
④占城:又稱占婆、占波,是占族古國,位於今越南中南部。
⑤舊港: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巨港。
⑥從:跟隨
⑦示:顯示
⑧將:率領
⑨懾:威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