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的資本主義萌芽

"到14~15世紀,在佛羅倫斯的毛織業中出現了資本主義的手工工場。 總的說來

西歐的資本主義萌芽

正文

14~15世紀在西歐封建社會內部最初出現的資本主義關係。具體表現為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的出現。
在西歐封建社會末期,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不斷增長,社會分工的逐步擴大,商品經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封建的自然經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樣,在一些工商業比較發達、行會制度相對薄弱的地方,就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當時具備這些條件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特別是義大利北部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斯、比薩和米蘭等。
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商業資本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義大利北部城市從11世紀起,直接或間接地依靠近東貿易興盛起來,到地理大發現前,一直是地中海區域重要的經濟中心,長期控制著東西方之間的貿易。發達的商業活動,一方面推動了手工業生產的發展,使得手工業能夠有條件過渡到工場手工業;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商業資本財富的積累,使商人的力量增強。城市因此成了反封建的中心,吸引大批破產農民和逃亡農奴流入,從而進一步促進了手工業向工場手工業的過渡。
在義大利北部諸城市中,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是佛羅倫斯,它利用了近東貿易不斷發展的有利形勢建立了毛紡織業和絲織業。到13世紀已是西歐最發達的毛紡織業中心之一。它從西班牙和英國大量運進羊毛加工成呢絨,以後還從英國購進本色呢絨,進行染色加工。到14~15世紀,在佛羅倫斯的毛織業中出現了資本主義的手工工場。這些集中的手工工場形成的途徑是:①有的是通過小生產者的分化產生的,其中少數小生產者在競爭中發了財,開始僱傭工人,成為工場主,更多的小生產者則因破產而淪為僱傭工人。②有的是商人通過各種形式控制和剝削小生產者,把他們變成僱傭工人。這樣的手工工場被控制在商人手中。他們從外地運來原料,先分給手工業者作初步加工,然後集中起來在自設的工場中進行染色,再將成品運銷外地。另外,還有一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這種工場在尼德蘭南部佛蘭德地區的各城市比較普遍。商人供給小手工業者以原料,收購他們的產品,將手工業者同市場隔絕,從而把他們變成從屬於自己的僱傭工人。有的呢絨商人還把原料分發給散居在城市以外的農村手工業者進行加工。這種形式的手工工場,活動範圍更廣一些。
在14~15世紀,由於各國以及各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和條件上的差異,資本主義萌芽作為一種新型生產關係的出現,只是呈點狀稀疏地分布於西歐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除了義大利和尼德蘭之外,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德國的科隆,大體上也在此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當時的手工工場主要是集中在毛紡織業、絲織業、採礦業等部門,還沒有遍及各個行業。它們一方面還保留著一些封建主義的因素,如僱主與僱工之間的宗法關係,勞動者自己保留著某些生產工具,勞動報酬有時採用實物或分成的形式等;另一方面,它的發展程度也並不很高,還不能算作近代意義上的工場手工業。當時占主導地位的是商業資本。商人控制手工業本來就只是作為貿易活動的補充手段,在手工工場中使用的僱傭勞動並不多,勞動分工也很簡單。總的說來,14~15世紀在西歐出現的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在生產上還不占主要地位。
參考書目
 B.Bennassar et P.Chaunu, Histoire économique et sociale du monde,Tome I,L’ouverture du monde XIV e—XVI e siècles,Armand Colin,Paris,1977.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