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02任務0070答案

1.
假1
正確率92%
1.
假定總成本函式為TC=16+5Q+Q2,說明這是一條( A )
A. 短期成本曲線
B. 長期成本曲線
C. A、B都對
D. 無法確定
滿分:2 分
2.
某企業生產的商品價格為12元,平均成本為11元,平均可變成本為8元,則該企業在短期內( C )
A. 停止生產且虧損
B. 繼續生產且存在利潤
C. 繼續生產但虧損
D. 停止生產且不虧損
滿分:2 分
3.
只要交易成本為零,財產的法定所有權的分配就不影響經濟運行的效率,這種觀點稱為( C )
A. 有效市場理論
B. 看不見的手
C. 科斯定理
D. 逆向選擇
滿分:2 分
4.
隨著工資水平的提高(C )
A. 勞動的供給量會一直增加
B. 勞動的供給量逐漸減少
C. 勞動的供給量先增加,但工資提高到一定水平後,勞動的供給不僅不會增加反而減少
D. 勞動的供給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滿分:2 分
5. 當咖啡價格急劇升高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茶葉的需求量將(C)
A. 減少
B. 不變
C. 增加
D. 難以確定
滿分:2 分
6.
一般來說,無差異曲線的形狀是( B )
A. 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B. 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 是一條垂線
D. 是一條水平線
滿分:2 分
7. 政府把價格限制在均衡價格以下,可能導致(A)
A. 黑市交易
B. 大量積壓
C. 買者按低價買到希望購買的商品數量
D. A和C
滿分:2 分
8. 如果價格下降20%能使買者總支出增加2%,則該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A)
A. 富有彈性
B. 具有單位彈性
C. 缺乏彈性
D. 無法確定
滿分:2 分
9.
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的條件是( C )
A. MPA/PA <MPB/PB
B. MPA/PA >MPB/PB
C. MPA/PA = MPB/PB
D. MPA=MPB
滿分:2 分
10.
商品X和Y的價格以及消費者的預算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變化,預算線( D )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動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動
C.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動
D. 不變動
滿分:2 分
11.
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洛倫茲曲線就會( B )
A. 越直
B. 越彎曲
C. 越小
D. 越長
滿分:2 分
12.
商品的收入不變,其中一種商品價格變動,消費可能線( C )
A. 向左下方移動
B. 向右上方移動
C. 沿著橫軸或縱軸移動
D. 不動
滿分:2 分
13.
當X商品的價格下降時,替代效應增加,收入效應也增加,則商品是( A )
A. 正常商品
B. 低檔商品
C. 吉芬商品
D. 獨立商品
滿分:2 分
14.
就單個勞動者而言,一般情況下,在工資率較低的階段,勞動供給量隨工資率的上升而( A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變
D. 不能確定
滿分:2 分
15.
序數效用論認為,商品效用的大小( D )
A. 取決於它的使用價值
B. 取決於它的價格
C. 不可比較
D. 可以比較
滿分:2 分
16.
已知產量為500時,平均成本為2元,當產量增加到550時,平均成本等於2.5元。在這一產量變化範圍內,邊際成本( D )
A. 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並小於平均成本
B. 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減少,並大於平均成本
C. 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減少,並小於平均成本
D. 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並大於平均成本
滿分:2 分
17.
為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政府對競爭性行業廠商的壟斷行為(A )
A. 是限制的
B. 是提倡的
C. 不管的
D. 有條件地加以支持的
滿分:2 分
18.
如果某廠商的產量為9單位時,總成本為95元,產量增加到10單位時,平均成本為10元,由此可知邊際成本為( A )
A. 5元
B. 15元
C. 10元
D. 20元
滿分:2 分
19.
最需要進行廣告宣傳的市場是( C )
A. 完全競爭市場
B. 完全壟斷市場
C. 壟斷競爭市場
D. 寡頭壟斷市場
滿分:2 分
20.
某企業產品的價格為常數時,其屬於的市場結構類型是( A )
A. 完全競爭
B. 完全壟斷
C. 壟斷競爭
D. 寡頭壟斷
滿分:2 分
1.
一般來說,在完全競爭要素市場上,廠商的要素供給曲線是水平的,且與(ABC )是相等的。
A. ACL
B. MCL
C. WO
D. MRL
E. ARL
滿分:4 分
2.
廠商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生產要素主要有( ABCD )
A. 勞動
B. 資本
C. 土地
D. 企業家才能
E. 利潤
滿分:4 分
3.
消費者剩餘是指( CE )
A. 需求曲線之上,價格線以下部分
B. 供給曲線之上,均衡價格以下部分
C. 需求曲線之下,價格線以上部分
D. 消費者的最大滿足程度
E. 消費者從商品的消費中得到的滿足程度大於他實際支付的價格部分
滿分:4 分
4.
市場不能提供純粹的公共物品是因為( ABE )
A. 公共物品不具有競爭性
B. 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 有的消費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 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 消費者都想“免費搭車”
滿分:4 分
5.
突點的需求曲線(ABCD )
A. 是指一個寡頭壟斷企業提價時,它的對手也提價;當其降低價格時,它的對手並不降價
B. 是指一個寡頭壟斷企業提價時,它的對手並不提價;當其降低價格時,它的對手也降價
C. 使邊際收益曲線發生折斷
D. 表明寡頭壟斷企業一般不輕易進行價格競爭
E. 表明成本略有下降,價格不變,而利潤增加
滿分:4 分
1.
壟斷競爭廠商的AR曲線和MR曲線相互重合。
A. 錯誤
B. 正確
滿分:2 分
2.
公共物品必須同時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
A. 錯誤
B. 正確
滿分:2 分
3.
完全壟斷企業是價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隨心所欲地決定價格。
A. 錯誤
B. 正確
滿分:2 分
4.
點的需求曲線是表示一個寡頭壟斷企業當它要提價時,對手企業也同時提價。
A. 錯誤
B. 正確
滿分:2 分
5.
已知某吉芬商品的價格下降時,收入效應減少,替代效應也一定減少。
A. 錯誤
B. 正確
滿分:2 分
6.
在長期中無所謂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分。
A. 錯誤
B. 正確
滿分:2 分
7. 價格下降時,低檔商品的收入效應都是正數。
A. 錯誤
B. 正確
滿分:2 分
8.
如果企業沒有超額利潤,就不應該生產。
A. 錯誤
B. 正確
滿分:2 分
9. 一般來說,農產品的蛛網形狀為封閉型。
A. 錯誤
B. 正確
滿分:2 分
10. 邊際技術替代率是負的,並且呈遞減趨勢。
A. 錯誤
B. 正確
滿分:2 分
1.
完全壟斷:( B)
A. 是指競爭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
B. 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生產者的市場結構。
C. 是指壟斷者在同一時間、對同一產品的不同的消費者收取不同的價格。
D. 也稱完全價格歧視,是指廠商按每一單位產品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確定單位產品的價格。
滿分:2 分
2.
總產量:( D )
A. 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其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係。
B. 是指生產者為了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經濟利潤,也稱超額利潤,是指廠商總收益和總成本的差額。
D. 是指一定的生產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產量。
E. 是指單位生產要素提供的產量。
F. 是指增加一個單位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滿分:2 分
3.
供給:( C)
A. 是指個人或所有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價格條件下,對某一商品願意並且有能力購買的數量。
B. 也稱需求定理,是指商品價格提高,對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商品價格下降,則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這種需求數量和商品價格成反方向變化的關係稱需求規律或需求定理。
C. 是指某個廠商或全部廠商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價格條件下,對某一商品願意並且有商品出售的數量。
D. 也稱供給定理,是指商品價格提高,對該商品的供給量增加,反之,商品價格下降,則對該商品的供給量減少,這種供給數量和商品價格成同方向變化的關係稱供給規律或供給定理。
E. 是指一種商品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等,同時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的價格,是由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交點決定的。
F. 是指當需求量大於供給量時,價格上升;當需求量小於供給量時,價格下降,這就是市場價格變化的具體規律,一般稱之為供求規律。
滿分:2 分
4.
生產擴展線:( D )
A. 是指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一定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各種不同組合所形成的曲線。
B. 是指在保持產量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要素投入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數量。
C. 是指在生產要素的價格和廠商的成本既定的條件下,廠商可以購買的兩種生產要素組合所形成的曲線。
D. 是指每一條等成本曲線等產量曲線的切點所形成的曲線。
E. 是指廠商在短期內進行生產經營的開支。
F. 是指廠商長期生產一定量產品所需要的成本總和。
G. 指每增加一單位產品生產所增加的總成本。
滿分:2 分
5.
邊際產量:( F )
A. 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其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係。
B. 是指生產者為了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經濟利潤,也稱超額利潤,是指廠商總收益和總成本的差額。
D. 是指一定的生產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產量。
E. 是指單位生產要素提供的產量。
F. 是指增加一個單位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滿分:2 分
6.
效用:( A )
A. 是指商品滿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 是指按1、2、3···基數來衡量效用的大小,這是一種按絕對數衡量效用的方法。
C. 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消費一種或幾種商品所獲得的效用總和。
D. 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單位商品消費所引起的總效用增加量。
E. 是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和實際支付價格之差,是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所得好處的總和。
F. 是研究消費者把有限的貨幣收入用於購買何種商品、購買多少能達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費者的最佳購買行為問題。
滿分:2 分
7.
無差異曲線:( B )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數來反映效用的序數或等級,這是一種按偏好程度進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來表示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不同數量的組合。
C. 是指消費者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不變的前提下,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時,而需放棄另一種商品消費數量。
D. 是在消費者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各種商品的數量組合。
E. 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價格下降,一種商品價格不變,消費者會多購買價格便宜的商品,少買價格商的商品。
F. 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名義價格下降,可使現有貨幣收入購買力增強,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達到更高的效應水平。
滿分:2 分
8.
收入效應:( F )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數來反映效用的序數或等級,這是一種按偏好程度進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來表示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不同數量的組合。
C. 是指消費者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不變的前提下,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時,而需放棄另一種商品消費數量。
D. 是在消費者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各種商品的數量組合。
E. 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價格下降,一種商品價格不變,消費者會多購買價格便宜的商品,少買價格商的商品。
F. 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名義價格下降,可使現有貨幣收入購買力增強,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達到更高的效應水平。
滿分:2 分
9.
供給價格彈性:( F)
A. 亦稱最低價格,是指政府對某些商品規定價格的下限,防止價格過低,以示對該商品生產的支持。
B. 亦稱最高價格,是指政府對某些商品規定最高上限,防止價格過高,控制通貨膨脹。
C. 是指需求量相對價格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某商品價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減少百分比。
D. 是指需求量相對收入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消費者收入增加或減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對該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E. 是指相關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需求量相對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商品A價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時,引起對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給量相對價格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某種商品價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時,對該商品供給量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G. 是指用彈性理論考察價格波動對下一周期生產的影響及由此產生的均衡變動情況,是一種動態分析。按照這種理論繪製出來的供求曲線圖,形狀近似蛛網,故名為“蛛網理論”。
滿分:2 分
10.
利潤:( C )
A. 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其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係。
B. 是指生產者為了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經濟利潤,也稱超額利潤,是指廠商總收益和總成本的差額。
D. 是指一定的生產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產量。
E. 是指單位生產要素提供的產量。
F. 是指增加一個單位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滿分:2 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