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徑山

西徑山

西徑山,又名雙林山,位於杭州臨安市府錦城東北集賢古村,屬浙西天目山山系。西徑山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青山湖之精華所在,總占地11平方千米,主峰海西徑山圖片拔413米,是青山湖周邊景區海拔最高點。

概況

西徑山處天目山終脈,植被繁盛,生態保護完好,植被復蓋率達98%。其亞熱帶森林區保存了眾多古樹名木,如銀葉柳、豹皮樟、香椿、香楓、紫楠、石楠等,其中最珍貴的屬銀葉柳和雙林紫楠,都已是千年古木,據林學院專家考證,目前這類樹種只有在西徑山才能找到。山林中成片的松林、杉林、竹林、闊葉林以及眾多古木構成了四季飄香的植物景觀。據專家測算,林木品類至少在500種以上,而各類花草植物如名貴的中草藥杜仲、石斛、紫藤、金銀花等也達800種之多。

西徑山水體景觀搖曳多姿,尤以百米飛瀑為勝,山頂有湖稱奇。由於西徑山是浙西天目山的終支山脈,因此成為眾多水源的匯合之處。山頂、山麓共有大小湖泊五處,池、潭、瀑幾十處,不勝枚舉。

其中以雙林湖、碧雲湖、琴湖為代表的西徑三湖,自然天成,積翠流銀,徜徉於群山環繞之中,水色終年碧綠如玉,坐船悠遊其上,頓覺超然世外。優雅有趣者如琴湖,湖如其名,仿佛一張優美的巨大豎琴藏之名山,蕩漾於碧波,真地便能聽到湖水的悅耳琴聲和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在酬唱相和。

最令人稱賞的當為瀉玉岩瀑布(古人謂之“玉瀉天河”),落差100餘米,如玉飛瀉,氣勢宏偉,自古即為著名的觀賞瀑布,歷來多有詩家吟詠之作,尤以清代臨安縣令陸文煥的詩句“空山虬舞三千尺,疑是松聲帶雨聲”流傳最廣,可謂美景與名句相得益彰。

地貌和氣候

1、地貌:屬低山丘陵寬谷型地貌類型,包括低山、低丘、高丘、高地、壟地、盆地、山前沖積扇、山前坡積洪積地等地貌形態。

2、氣候:景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4攝氏度,夏季月均氣溫25攝氏度,具有良好的避暑度假功能。

生態景觀

1、生態保護完好

西徑山植被繁盛,生態保護完好,植被復蓋率達98%。山谷中的亞熱帶森林區保存了眾多古樹名木,如銀葉柳、豹皮樟、香椿、香楓、紫楠、石楠等,其中最珍貴的屬銀葉柳和雙林紫楠,都已是千年古木,據林學院專家考證,目前這類樹種只有在西徑山才能找到。山林中成片的松林、杉林、竹林、闊葉林以及眾多古木構成了四季飄香的植物景觀,據專家測算,林木品類至少在500種以上,而各類花草植物如名貴的中草藥杜仲、石斛、紫藤、金銀花等也達800種之多。

2、水體景觀奇特

西徑山水體景觀搖曳多姿,尤以百米飛瀑為勝,山頂有湖稱奇。由於西徑山是浙西天目山的中支山脈,因此成為眾多水源的匯合之處。山頂、山麓共有湖泊三處,池、潭、瀑幾十處,不勝枚舉。

其中以雙林湖、碧雲湖、琴湖為代表的西徑三湖,自然天成,積翠流銀,徜徉於群山環繞之中,水色終年碧綠如玉,坐船悠遊其上,頓覺超然世外。有趣者如琴湖,湖如其名,仿佛一張優美的巨大豎琴藏之名山,蕩漾於碧波,真地便能聽到湖水的悅耳琴聲和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在酬唱相和。

而最令人擊節稱讚的當屬懸掛于山間的瀉玉岩瀑布,落差百十餘米,如玉飛瀉,氣勢宏偉,自古即為一大名勝,古詩讚為“空山虬舞三千尺,疑是松聲帶雨聲”,是古城杭州著名的觀賞瀑布,在清代<臨安縣誌>中即有詳細記載。

3、山岩象形奇巧

西徑山山岩奇巧,神工造化,有眾多的象形岩石,如佛光岩(天然臥佛)、圓通石(蟾蜍望月)、老鷹岩(靈鷲護法)、龜鱷品石(詩云“媧皇補天遺奇石,造化削出龜鱷形”)等可供觀賞。

4、自然景觀眾多

景區內生態景點眾多,光是按功能區劃分就有:碧雲湖功能區、雙林湖功能區、琴湖功能區、龍潭瀑布功能區、瀉玉岩瀑布功能區、西徑古道功能區、東山功能區、天掌峰功能區、驪珠峰功能區等。

佛教文化

1、千年古剎雙林寺

西徑山西徑山

雙林寺始建於後唐天成年間(926-930),初名寶林寺,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英宗皇帝詔改為雙林寺。“雙林”之名取意於佛經<涅盤經>中“雙林入滅”之說,意為佛祖如來涅盤功成之地,具有非常神聖的佛教紀念意義。又因寺前舊有古桂二株,乾霄蔽日,垂蔭寺門,花開時天香飄遠,更與佛意之“雙林”相契合。

雙林寺坐落於山間小盆地,寺周圍有天掌、驪珠、雲筆、娥眉等九峰環抱,寺院如居蓮花之蕊,在風水中有“九龍戲珠”之美稱,古詩讚雲“雙林名剎隱諸峰,天目西來一派雄”。寺院布局分為寺門、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經堂、鐘鼓樓、萬菊軒、放生池、廚庫等,結構嚴整,氣勢恢弘,儼然是一派大寺風範。千餘年來,雙林寺歷經興廢滄桑,如今其主殿雖已傾圮,但寺基、台階、石墩等總體形制依然清晰完整,還保存有三對唐代石獅、三處佛骨塔林等遺蹟,地表文物豐富,修復基礎較好。

古寺雖已成遺址,但遺而不廢,仍然延續著千年的香火,依然接納著天南地北的善男信女的祈祝,並且為虔誠的人們默禱著人生的祝福。

2、江南第一天然臥佛——成功大佛

雙林寺之側山崖蔥秀,峭拔兀立,天然而成一萬噸臥佛,規模可謂江南第一,名為“成功大佛”。傳說佛祖如來在雙林涅盤之時,天地悲戚,四周山崖亦為之動容。佛祖臥睡之姿映照山崖,崖勢遂變為佛祖臥睡之形。因涅盤為佛教修為最高之境,因此臥佛得名“成功”。

千萬年來,臥佛沉睡谷中,默默守護雙林聖地,不為世人所知。西徑名山一朝東山再起,沉睡的臥佛也將重見天光,以佑助天下蒼生家和事興,國泰民安!

3、佛心之路——西徑古道

由西徑山山麓西側入山至雙林寺的通道,便是聞名遠近的“西徑古道”。古道全長四華里,多為塊石壘砌,歷經千餘年,仍完好如初。因“雙林”意謂佛祖涅盤之地,因此西徑古道便被稱為“佛心之路”,蒼老古樸,是自古至今到雙林寺禮佛敬香的朝聖之路。儘管雙林寺主殿已無存,但至今香火仍頗盛,每臨佛事之日,香客便紛杳而至。

4、百步成功梯

生生不息的後來者為探尋西徑山的秘密,尋找人類的福祉,建造了通向西徑山絕勝處的百步成功雲梯。

百步雲梯陡峭壁立,巍峨高聳。因此,攀登百步雲梯既是一種戶外健身,更是對人的心智和勇氣的一種考驗。只有嚮往成功並且願意為成功付出努力的虔誠者才能征服168級雲梯的考驗。而一旦走完雲梯,看著腳下飛流的瀑布、靜淌的湖水,不由得便會產生一種如釋負重、輕鬆自如而躊躇滿志的成就感,也一定會多了一層人生的感悟。這就像是一次生活的經歷,在克服了人生的困難後,面對生活的紛紜反而會變得心平氣和,變得更加從容不迫。

這就是西徑山的神奇,無論你在現實生活中是否盡如人意,她總會讓清靜恬淡的空氣撫慰著你,讓永遠不屈的大山指引著你,最後讓碧綠澄澈的湖水洗淨你的心,讓你深切感受到由虔誠而帶來的成功。正如英國詩人托瑪斯·格雷所讚美的:

遠離了紛紜人世的鈎心鬥角,

他們有清醒的願望,從不學糊塗,

順著生活的清涼僻靜的山坳,

他們堅持了不聲不響的正路。

歷史名人文化

1、成語“東山再起”的發源地

西徑山之北有山名東山,蒼崖浚谷,清幽寧謐,史載東晉宰相謝安(320-385)曾隱居於此,留下了“謝傅東山”這一千古人文景觀,距今已有1700年的歷史淵源。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很傷感的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是六朝時期謝氏等世家大族在南京(建康)的聚居地,榮耀一時,富貴一方;可惜的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指的便是當時的兩大世家大族。詩歌雖聽起來傷感,但昔時的傷感卻早已成為了今日的繁榮,特別是旅遊業的繁榮,真可謂是天道無常卻有情!

謝安在出仕為官以前,曾經長期隱居於西徑東山,直到四十一歲始出山濟世,從此一發不可停止,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來越高。尤其是成功地指揮了享譽千古的“淝水之戰”後,更是奠定了他千古名相的不世功業,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東山再起”這一婦孺皆知的經典成語即由此而來。如果按前人的說法,這便是在向天下人詔告,西徑山水不但是一處能修身養性的明山麗水,更是一處厚積薄發、等待成功的風水靈秀之地。

無庸置疑,謝安是非常成功的政治家。他隱居時是風流名士,為官時是顯赫宰相,成為他那個時代的公眾人物、明星人物,世人對他的仰慕絕不亞於當代人對各色明星的崇拜程度。

由於“東山再起”的文化緣由,“謝傅東山”這一千古人文景觀成為歷代文人仰懷於心、揮之不去的文化情結,李白、蘇東坡等歷代名人都曾多次踏訪西徑東山故地,並留下傳世詩文,讓東山的悠悠情懷亘古流傳。特別是李白,他對謝安非常仰慕,寫了很多關於謝安和東山的詩歌,如:“不到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他自散,明月落誰家。”又如:“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一起振橫流,功成復瀟灑。”

據<晉書·謝安傳>載:“(謝安)嘗往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浚谷,悠然嘆曰:‘此去伯夷何遠!’”晉時的塔院、亭榭、小橋雖已不復存在,但昔時江左風流、蒼崖浚谷的人文風物依然猶在。

2、十八進士共一村

據清代<臨安縣誌>和<俞氏宗譜>記載,西徑山山麓之集賢村(原名棋園裡),曾經有幾百位當地人中過科舉,最著名的便是出現在唐、宋年間的十八進士,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十八位進士同出一門,都是當地俞姓族人。因此,這不但是“十八進士共一村”,而且還是“十八進士共一家”。數百年間,如此眾多的集賢子弟由科舉致仕,名昭日月,赫赫揚名,這在中國科舉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因此,“十八進士共一村”的集賢古村被譽為中華科舉文化的成功典範。

十八進士的事跡對後人自是具有一種振奮人心的激勵作用,凡嚮往成功者,均必須勤奮耕耘,才會有所收穫。今建有十八進士紀念館,旨在體現百姓對篤志好學、德治教化的推崇,以勖勉後人。遊人到此瞻仰先人留下的遺蹟,也許便陶染了西徑山的鐘靈毓秀之氣,冥冥中佑助大家事業成功!

3、當地民間傳說故事

關於西徑山和集賢古村的民間故事傳說很多,如“寶林鐘聲到板橋”、“巧施計景文建寺”、“仙人拋子成棋盤”、“斷尾龍清明祭祖”、“神醫偶得接骨草”等(詳見西徑山民間傳說),其歷史文化可謂源遠流長,燦爛多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