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號

西安號

舷號106,系我國產第一代飛彈驅逐艦的第二艘,1970年9月於大連造船廠下水,1971年1月組建,1974年11月正式加入海軍驅逐艦戰鬥序列,1986年12月被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西安”艦。該艦長132米,寬12.8米,桅高29.9米,最大排水量3700噸,最大航速36節。主動力為4台高壓蒸汽鍋爐、2台主機,7.2萬匹馬力,5台發電機組。主要武備系統有:雙130主炮2座、雙37艦炮4座、雙25艦炮4座、三聯裝飛彈發射架2座、12管火箭深彈發射炮2座、深水炸彈發射炮4座。

簡述

西安號106艦西安號106艦

106 西安號,旅大Ⅰ(051型)級,大連造船廠製造,1973年服役。舷號106,系我國產第一代飛彈驅逐艦的第二艘,1970年9月於大連造船廠下水,1971年1月組建,1974年11月正式加入海軍驅逐艦戰鬥序列,1986年12月被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西安”艦。該艦長132米,寬12.8米,桅高29.9米,最大排水量3700噸,最大航速36節。主動力為4台高壓蒸汽鍋爐、2台主機,7.2萬匹馬力,5台發電機組。主要武備系統有:雙130主炮2座、雙37艦炮4座、雙25艦炮4座、三聯裝飛彈發射架2座、12管火箭深彈發射炮2座、深水炸彈發射炮4座。

翻開西安艦艦史,戰績已成追憶。在三十多年的服役期里,一代代艦員們駕馭戰艦安全航行15萬海里,祖國的萬裏海疆處處都留下了她閃光的航跡。她曾6次接待鄧小平、胡耀邦、金日成等國內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視察和參觀訪問,作為傳播文明和友誼的使者,曾多次陪同外國軍艦來訪、接待外國駐華武官和訪華使者的參觀訪問。

2007年9月29日,這一天曆代西安艦艦員將永誌不忘,叱吒海疆30多年的戰艦將告別萬里碧海,溯江而上,成為武漢海軍工程大學的教學實習課堂,用別樣的方式繼續為海防建設奉獻力量。

參數

西安號106艦西安號106艦

排水量:3250噸(標準),3670噸(滿載)
主尺寸: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
主 機:2台鍋爐, 2台蒸汽輪機,72000馬力雙軸
航 速:32節
續航力:2970海里/18節
編 制:28O名(其中軍官45名)。
導 彈:反艦飛彈:2座三聯裝“海鷹-2”(C-201)飛彈發射架
火 炮:2座雙聯裝13O毫米炮
4座雙聯裝37毫米人工操瞄高炮
4座雙聯裝25毫米炮
火 箭:2具FQF 250O型12管固定發射器;120枚火箭深彈 
深 彈:BMB-2深彈發射裝置4座,深彈投放架2座

為何命名為“西安號”

戰艦是各國軍事實力的象徵。1978年海軍頒發的《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規定: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的名字命名。 1975年6月26日,鄧小平視察西安艦,並為海軍題詞:“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偉大號召,為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而努力奮鬥”。
西安艦先後圓滿完成了“710”、南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飛行試驗,遠洋編隊合成訓練和海軍、艦隊系列戰備演習等40餘項重大戰備訓練和軍事演習任務,創造了我海軍驅護艦36年無重大事故和案件的記錄,榮立集體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鄧小平、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等先後6次登上“西安艦”視察或參觀訪問。1986年被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西安”艦。

“西安號”的武器配備

西安艦舷號106,系我國產第一代飛彈驅逐艦,1970年9月於大連造船廠下水,1974年11月正式加入海軍驅逐艦戰鬥序列。該艦長132米,寬12.8米,桅高29.9米,最大排水量3700噸,最大航速36節。主動力為4台高壓蒸汽鍋爐、2台主機,7.2萬匹馬力,5台發電機組。主要武備系統有:雙130毫米主炮2座、雙37毫米艦炮4座、雙25毫米艦炮4座、三聯裝飛彈發射架2座、12管火箭深水炸彈發射炮2座、深水炸彈發射架4座。

進口“四大金剛”守海疆

亞洲最大的海軍博物館——青島海軍博物館中,展示著一艘舷號為101的飛彈驅逐艦。它就是人民海軍擁有的第一艘驅逐艦、當年顯赫一時的“四大金剛”之首——“鞍山”艦。人民海軍擁有驅逐艦的歷史,是從“四大金剛”開始的。為了加強海防,中央決心加快人民海軍的建設步伐。1953年6月4日,我國和前蘇聯政府簽訂了“海軍訂貨協定”,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進口4艘驅逐艦。
1954年10月26日,中蘇雙方舉行艦艇交接簽字和命名授旗儀式。首批引進的兩艘前蘇聯驅逐艦分別被命名為“鞍山”號和“撫順”號,人民海軍第一次擁有了性能先進的驅逐艦。次年6月,第二批進口的兩艘驅逐艦抵達青島,分別被命名為“長春”號和“太原”號。上世紀50、60年代,這4艘驅逐艦一直是我國海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被人民海軍官兵暱稱為“四大金剛”。
在“四大金剛”馳騁海疆的歲月里,它們多次在領海線上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尊嚴。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第一代國產驅逐艦加入海軍序列,“四大金剛”完成了歷史使命,陸續退出現役。

國產驅逐艦接棒上馬

取代“四大金剛”的,是全部國產化的新型飛彈驅逐艦。1968年底,第一代國產飛彈驅逐艦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1971年12月31日完成試航。這就是後來被稱為051型的第一代國產驅逐艦。它的特點是對海攻擊能力強,續航力大,並有較強的反潛和防空能力。艦上裝有大功率蒸汽動力裝置,配備有飛彈武器系統、火炮武器系統、反潛武器系統,以及聲納、雷達、通信、飛彈設備和作戰指揮與武器控制系統等,是當時我國研製的最大噸位的水面戰鬥艦艇。
到1975年,第一代國產飛彈驅逐艦設計和生產定型時,已有3家船廠建成該型戰艦,並陸續裝備部隊。從此,它成為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的主力艦種。1980年,“西安號”驅逐艦首次遠航,將中國海軍的航跡延伸到了南太平洋。1985年,132號國產飛彈驅逐艦代表中國海軍首次出訪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跨越太平洋、印度洋,經受了8級以上風浪的考驗。

守海疆披肝瀝膽

駕鐵鯨破浪迎風 在中國海軍50年的發展歷程中,艦艇裝備的發展備受矚目。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海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擁有了包括核潛艇和飛彈驅逐艦在內的各種現代化艦艇。作為目前中國海軍水面艦艇中的主戰艦種,驅逐艦的發展歷程是中國海軍成長進步的一個縮影。

中國驅逐艦一覽表

艦級艦型舷號艦名服役時間艦隊出廠
現代136中國136“杭州”號現代級飛彈驅逐艦1999年東海俄羅斯購買
旅海054167深圳號飛彈驅逐艦1998年南海大連造船廠
旅滬052112中國112“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1992年北海江南造船廠
旅滬052113青島號1995年北海江南造船廠
旅大II051G1105濟南號1971年北海大連造船廠
旅大051106西安號1973年北海大連造船廠
旅大051107銀川號1975年北海大連造船廠
旅大051108西寧號1979年北海大連造船廠
旅大051110大連號1983年北海大連造船廠
旅大051131南京號1977年東海中華造船廠
旅大I051132合肥號1979年東海中華造船廠
旅大051133重慶號1981年東海中華造船廠
旅大051134遵義號1983年東海中華造船廠
旅大051161長沙號1976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051162南寧號1979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051163南昌號1981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051164桂林號1983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I051165湛江號1986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III051G2166珠海號1990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旅大III051G2168旅大Ⅲ型(051G2)飛彈驅逐艦1991年南海廣州造船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