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圖書館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圖書館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圖書館於1956年學校並校時成立。建館以來,她遵循“面向教學科研,優質高效服務”的辦館宗旨,根據學校學科建設和專業設定的特點,確立圖書館的工作方針和藏書建設任務, 形成以土木、建築、環境工程及其相關學科藏書為特色,以工程學科為主體,理工學科相互支撐,文科、理科、工科、管理、藝術等學科有機融合的多科性藏書體系。成為一個有著鮮明專業特色的新型的現代化圖書館。

基本信息

本館簡介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圖書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圖書館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圖書館於1956年學校並校時成立。建館以來,她遵循“面向教學科研,優質高效服務”的辦館宗旨,根據學校學科建設和專業設定的特點,確立圖書館的工作方針和藏書建設任務,形成以土木、建築、環境工程及其相關學科藏書為特色,以工程學科為主體,理工學科相互支撐,文科、理科、工科、管理、藝術等學科有機融合的多科性藏書體系。成為一個有著鮮明專業特色的新型的現代化圖書館。
圖書館由校本部圖書館、東校區分館兩部分組成,現有館舍面積18603平方米,閱覽座位2500個;實行一體化模式管理。圖書館周開館時間93小時;網路電子資源實行24小時服務。

館藏資源

藏書217萬冊,其中中文圖書173.6萬冊,外文圖書14.1萬冊,中外文期刊5633種。同時還訂購大量的中外文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學位論文及資料庫,自建館藏特色全文資料庫。此外,圖書館還收藏有一定數量的特種文獻和視聽資料。
圖書館於一九九六年起採用深圖5.0集成管理系統實行計算機管理,目前已升級至小型機版本;校本部圖書館和東校區圖書分館實行光纜直連,全館業務工作已全面實現計算機網路化管理,並連線校園網,可為廣大師生提供網上信息檢索及借閱服務。
圖書館信息檢索教研室從一九八三年起為學校學生開設信息檢索課,目前開課的範圍已遍及全校各專業;編輯出版《圖書館與讀者》、《西安建大科技》;與國內外大學圖書館和科研院所進行文獻傳遞及資料交換業務。

人員配置

圖書館現有專業技術人員78人,其中副研究館員以上職稱14人,館員職稱35人。下設機構有辦公室、采編部、流通部、閱覽部、期刊部、信息技術部、讀者服務部、東校區分館及信息檢索教研室。目前設有各種類型的讀者服務部門22個。

服務體系

學校圖書館辦館歷史悠久、特色明顯,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土建類和冶金類文獻信息資源的收藏中心和服務中心。圖書館堅持傳統資源與數字資源互補,教育職能與信息服務職能相結合的原則,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支撐和保障,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館舍分布

圖書館大廳圖書館大廳

學校圖書館由校本部圖書館和東校區分館兩部分組成,建築面積18603平方米。
校本部圖書館
2000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由我校建築學院劉振亞教授設計,建築風格清新雅稚,平面布局適用合理。現有館舍面積12700平方米,閱覽座位1700個,圖書館除藏閱合一的開架閱覽室外,還設有329座的報告廳、中、小會議室、信息檢索課教學和實習用房、外語視聽用房、電子閱覽室、複製技術設施用房、采編、在線上檢索、密集書庫及行政管理用房等。
東校區分館
200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館舍面積5900平方米,閱覽座位800個。設有藏閱合一的書庫兩個,還設有現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複印室等。校圖書館設計在總體布局上力求順應環境,創造空間,融合綠地;在空間組織上流線簡捷、通暢,能適應現代化的使用管理;在造型上簡潔、大方,具有較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時代感,具有較強的校園標誌性,是學校重要的教學設施。校本部圖書館和東校區分館在業務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已全面實現計算機網路一體化管理。

部門職責

圖書館是學校文獻資料情報中心,是為教學與科研服務的公益文化事業和學術性機構。在校長領導下,履行下列職責:
一、履行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文獻資料的使用。
二、合理使用全校圖書經費,擬訂藏書建設計畫,採集和收藏與本校專業密切相關,尤其反映國內外最新科學成就的書刊資料,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提供文獻信息保障。
三、負責書刊資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合理組織藏書;努力做好讀者服務工作,提高服務質量,充分發揮藏書作用,做好流通閱覽和讀者輔導工作。
四、開發文獻信息資源,開展文獻情報諮詢服務工作。
五、開展用戶教育,做好文獻檢索課教學工作,培養和提高師生的情報意識和利用文獻情報的技能。
六、開展圖書館學,情報學理論及現代化技術套用等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
七、推進和實施現代化技術在圖書館的套用,實現和完善圖書館管理和服務手段的現代化。
八、統籌、協調全校文獻情報工作,指導全校各資料室的業務工作。
圖書館下設辦公室,采編部,流通部,閱覽部,期刊部,信息技術部,東校區分館,讀者服務部八個部門。

規章制度

一、進入圖書館要自覺出示借閱證件,憑本人借閱證進館,閒雜人員謝絕入館。
二、舉止文明禮貌,衣著整潔,不準穿背心、內短褲、拖鞋入館。
三、保持館內安靜,入館請將手機設定於無聲狀態,在館內請輕聲交談,以免影響他人閱讀。
四、保持室內整潔,不得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雜物。
五、愛護公共財物,請勿隨意挪動閱覽桌椅,不得刻畫污染牆壁、桌椅及損壞各種設施。
六、館內嚴禁吸菸。
七、請勿搶占座位。
八、書包櫃當班使用,請勿占用。
九、校外人員來館聯繫事宜,應通過來客登記與館辦公室聯繫。
十、上述諸條,務請遵守,有違章者按相關規定處理。

開館時間

周一至周五
周六周日
學生中文圖書閱覽室(五層)
建築學閱覽室(五層)
教師閱覽室(四層)
社科閱覽室(四層)
中文現刊閱覽室(四層)
電子閱覽室
研究生自修室(四層)
複印室(一層)

8:00~22:00

8:30~18:00

8:30~22:00

教師研究生書庫(二層)
學生中文書庫(三層)
文學書庫(五層)
8:00—12:00
14:30—22:00

8:30—12:00

14:30—18:00

8:30—12:00
14:30—18:00

中文過刊閱覽室(三層)
外文過刊閱覽室(二層)
檢索工具閱覽室(四層)
密集書庫(一層)
外文書庫(四層)
外文現刊閱覽室(二層)
工具書閱覽室(四層)
制證室(二層)

8:00~12:00
14:30~18:30

閉館

閉館

周三下午:16:30——18:30閉館 整理內務、打掃衛生

書刊捐贈

本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秉承“面向教學科研,優質高效服務”的辦館宗旨,以科研發展和學科建設為依據,以重點學科和特色文獻為重點,全面收藏涵蓋學校所有學科專業、多種載體形式(中外文圖書、期刊、報紙、音像資料、電子出版物等)的文獻信息資源。本館熱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捐贈符合本館館藏的文獻,具體捐贈辦法如下:
一、收藏範圍
符合館藏範圍的文獻;符合館藏複本原則的文獻;本館不予接受下列情況的贈送文獻:讀者對象層次低於本校教育的讀物;違法及查禁的書刊;零星、不完整、不連續的雜誌、報紙及小冊子;過於陳舊且無參考價值的書刊;破損不堪無法利用的書刊。
二、捐贈品收藏辦法
(一)捐贈文獻凡符合本館入藏標準而本館尚未收藏者,將被補充作正式館藏,永久保存。
(二)捐贈文獻雖符合本館入藏標準,但本館已有收藏,只是入藏複本數量不足者,將按館定入藏複本數量和文獻使用年限要求,補充作正式館藏或臨時館藏。臨時館藏供讀者短期借閱達到本館規定年限後下架剔除。
(三)凡本館已入藏足夠複本或不屬於本館入藏範圍的捐贈文獻,本館將自行處理。
三、相關權益
捐贈文獻一經接受並辦妥有關手續,其所有權和處理權等所有相關權益即歸本圖書館所有。
四、答謝
(一)凡本館接受入藏的捐贈文獻,無論永久保存還是臨時借閱,本館均將向捐贈者頒發"榮譽證書",作為捐贈文獻曾被本圖書館收藏的憑證。對捐贈入藏的文獻,本館在書目記錄中標註捐贈者信息。
五、捐贈品收取辦法
(一)少量和零散捐贈(包括本校畢業生捐贈)
捐贈的團體或個人,可將所贈文獻郵寄或直接送到圖書館辦公室,由辦公室登記、接收並轉交采編部。
(二)大批量捐贈
捐贈者將捐贈信息通知圖書館辦公室,由辦公室進一步聯繫和組織接收工作。
a、本地捐贈
由相關採訪人員到捐贈者的藏書地點選取符合館藏範圍和複本原則的文獻。
b、外地捐贈
捐贈者先將贈書清單傳送給圖書館采編部,由採訪人員選出符合入藏標準的文獻,將該清單返回贈書者,並聯繫接收。
c、境外捐贈
捐贈者先將贈書清單傳送給圖書館采編部,由採訪人員選出符合入藏標準的文獻,並請捐贈者根據本館選出的文獻,返回一份實際的贈書清單和贈書函,由采編部辦理相關接收手續。對於基本符合本館入藏標準的特大批量捐贈品,采編部先辦理相關報批、報關手續,待捐贈品到館後再作甄別和入藏處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