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

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

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規劃總面積為19.14平方公里,發展定位是以大明宮遺址保護改造和展示盛唐文化為特色,建設集文化、旅遊、商貿、居住、休閒服務為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城市新區。

基本信息

施工

3.7平方公里全面展開

大明宮大明宮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西安市在2010年獻給廣大市民的一份禮物。自2007年10月大明宮遺址區保護項目全面啟動以來,目前公園已經初現全貌。記者昨日在公園現場看到,到處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丹鳳門遺址保護主體工程已經完成,東宮牆

正在進行基礎施工及鋼結構加工和拼裝,御道廣場完成廣場灰土墊層、級配碎石墊層的80%,太液池正在進行西池土工膜鋪設及飲水工程;宮殿區、宮苑區的主園路及次園路施工順利推進,現已種植、移植樹木7千多株。

昨天距公園開放還有220天,1000多名公園建設者鄭重許諾: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確保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十月一日震撼開園。副市長段先念為建設倒計時牌揭幕。從今天起,3.7平方公里的公園內施工將全面展開。

建築隨時可拆可遷

大明宮大明宮

據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夏建國介紹,因為考古、遺址保護的需求,園區內建築總量儘量壓縮,並絕對禁止永久性建築,以免破壞地下遺蹟。僅有的11處建築均為鋼結構可逆性建築,包括宏偉的丹鳳門在內,隨時可以拆除或異地安裝。售貨亭和公共廁所等必備的設施,也全部是可移動的板式結構,可隨時拆裝。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總體設計完全反映唐大明宮的建制,充分展示了唐大明宮的規模、格局與體制,並通過大型地下博物館和其他互動區域讓遊客更深地了解輝煌的唐代文化。”夏建國說。

種植移栽大樹25000棵

綠地面積數十萬平方米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將是一座綠色的生態公園。為了使公園成為西安城的“綠肺”,園內僅種植、移栽大樹就超過25000餘棵,還有大量灌木、低矮喬木、花園和草坪,綠地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各種奇花異草遍布全園。為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下水源,總長約28公里的園區道路路面全部採用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磚鋪設,所有雨水將全部滲入地下。

園區內還有完整的水系循環,總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為保護原址地下遺蹟,太液池底均鋪設防水層。園內廣場約40萬平方米,其中僅御道廣場就有約15萬平方米。賓館、飯店、酒吧等休閒旅遊場所則被巧妙地設計在空心的宮牆之中,既滿足了休閒、生活的需要,又有效保護了唐代遺址,與園區整體景觀融為一體。

展現盛唐千古遺風

大明宮大明宮

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規劃總面積為19.14平方公里,發展定 位是以大明宮遺址保護改造和展示盛唐文化為特色,建設集文化、旅遊、商貿、居住、休閒服務為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城市新區。

交通概況

含元殿遺址:乘坐2、16、17、22、38、46、104、209、216、309、517、528、703、707、708、717、723、913路公交可到。 麟德殿遺址: 乘坐 26、33、36、37、39、107、117、202、214、228、228專線、236、238、310、336、506、509、511、519、600、601、609、K618、705、708、711、717、719、723、912、游4、游10(903)、游10A(903)路公交在“龍首村”站下車即到。

免費開放

大明宮大明宮
大明宮大明宮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還將成為傳播文化的又一新陣地。”夏

大明宮大明宮

建國說,在園區內,雕塑、建築、園林、綠化、文化表演、文化牆和文化柱等,幾乎所有的元素都被用來向遊客展示厚重、包容的中國文化和歷史傳統,使遊客們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仿佛漫步在歷史的迴廊之中, 感受盛唐風韻、品味歲月滄桑。遺址公園建成後,絕大部分區

大明宮大明宮

域將免費向市民開放。由於保護遺址和考古發掘的需要,為了

控制遺址區遊客數量,僅對部分遺址展示區進行收費管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