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毛公鼎

西周毛公鼎

西周毛公鼎,是西周宣王時的一件重器,出土於清道光年陝西省岐山縣,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毛公鼎(西周)
通高53.8厘米
清道光年陝西省岐山縣周原出土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思想變革
毛公鼎是西周宣王時(828~782B.C.)的一件重器,因器為毛公所作而得名。
器形作大口,半球狀深腹,獸蹄形足,口沿上樹立形制高大的雙耳,渾厚而凝重,整個器表裝飾十分整潔,顯得素樸典雅,洋溢著一股清新莊重的氣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變革。
周王冊命
毛公鼎腹內,鑄有銘文32行,計499字,為現存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鼎銘記述了周宣王的誥誡,是一篇完整的冊命。全文可分五段:
1、追述周代文武二王開國時政治清平的盛況,對比作鼎時時局不靖
2、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內外;
3、給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專權;
4、告誡鼓勵毛公以善從政;
5、賞賜毛公車、兵、命服。毛公為表示感謝和稱頌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為紀念。
鼎銘表達了周宣王孜孜圖治的決心,對研究西周晚期政治歷史很有參考價值,也是一篇金文(鐘鼎文)書法的典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