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叢鴉

西叢鴉

西叢鴉(學名:Aphelocoma californica),是一種藍白相間的鳥,鴉科叢鴉屬的一種,平均體重約為80克。西叢鴉有和松鼠類似的行為,經常把採集到的食物貯藏起來。除了直接採集食物,西叢鴉還會偷竊別的鳥貯藏的食物。主要分布於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西叢鴉西叢鴉(點擊查看更多)
西叢鴉是雀形目中一種體型較大的鳴禽,體長27-31厘米,翼展39厘米,體重約80克。有明亮的藍色、白色和灰色組成的羽毛圖案,有一個藍色的頭,翅膀和尾巴灰藍色,背部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喉嚨處有白色與藍色羽毛組成的環狀的項帶。鳥喙和腳爪灰黑色,虹膜黑色。

嘴堅實、強大;上下喙緣光滑,或上喙尖端有一缺刻。鼻孔為羽毛或鼻須所掩蓋,在鼻孔處的喙脊到上喙緣的厚度大於下喙的底部到下喙緣的厚度;跗蹠後側為兩片縱長鱗片所包被,前側為盾狀鱗;初級飛羽10枚,第1枚初級飛羽較長,超過第2枚初級飛羽的一半;尾羽12枚。雌雄相似,幼鳥似成鳥,但體色較淡。

棲息環境

西叢鴉西叢鴉
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乾燥疏灌叢、亞熱帶或熱帶的紅樹林、鄉村花園、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和地中海型疏灌叢。

生活習性

西叢鴉西叢鴉
西叢鴉一般不作長途遷移,但在寒冷的冬季會轉移到海拔較低的地區。通常居住在有河流的山谷底,覆蓋橡樹的山麓,橡樹林立的泥淖,小溪,以及遮陽的樹木和灌木林密集的住宅區。飲食中植物成分的比例是73%和27%,約有三分之一的水果和漿果,三分之二橡子,堅果和穀物。堅果和橡子經常隱藏儲存供日後使用。

西叢鴉和松鼠類似,西叢鴉經常把採集到的食物貯藏起來。除了直接採集食物,西叢鴉還會偷竊別的鳥貯藏的食物。最有趣的是,西叢鴉似乎知道所謂“黑吃黑”的含義。它們會提防其他鳥偷走他們貯藏的食物——儘管這些食物的一部分可能也是偷來的。

相關研究

西叢鴉西叢鴉
2006年,英國劍橋大學的一組科學家證實,西叢鴉在防備“黑吃黑”方面,具有很有趣的行為。當一隻西叢鴉貯藏食物的時候,它會注意周圍是否有其他鳥看到了它貯藏食物的行為。如果這隻西叢鴉發現了某隻鳥看到了它以及它的“食品倉庫”,它會記住“目擊者”,並有針對性地調整“食品倉庫”的地點,防止食物被偷走。

鳥類研究專家發現,當西叢鴉死亡時,眾多同類會聚集成群,紛紛飛到屍體身邊,隨之而來的是一場盛大的哀悼儀式:西叢鴉們會共同發出一種叫聲,並不斷傳開,吸引更多的同類,它們隨即一起發出叫聲,因此形成此起彼伏的悲傷“奏鳴曲”。

繁殖方式

西叢鴉西叢鴉
西叢鴉的鳥巢通常築在山坡樹木上,或在有溪流的低灌木下部,位於鳥巢附近一般有水,產卵期從3月初到6月,4月份是繁殖的高峰期。通常一巢產4至6枚卵。孵化持續大約16天,幼鳥在18天左右離開鳥巢。叢鴉一般不集群,行為方式類同其他鴉或椋鳥。它們可以連續線飛行獲取食物來源。

分布範圍

西叢鴉分布圖西叢鴉分布圖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亞種分化

亞種分化亞種分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