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學院清青社

組織簡介

會標會標

西南林學院環保志願者協會——“清青社”是於2000年5月29日正式成立的公益性環保社團。社團以“推動民眾性環保教育,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倡導綠色文化,促進中國的環保事業以爭取中華民族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為宗旨,本著“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帶動他人”的信念,努力實踐著“還我藍天白雲”的清青理念,立足學校,面向社會,以講座、倡議、環境調查、出版刊物以及社會實踐、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向廣大同學及周圍民眾進行宣傳和教育,並力求從自我做起,帶動他人,以喚起和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協會活動

社團成立之前,我們便開始探索著進行環保的各種活動,雲南省民間環保活動一—史麗紅在昆百大組織的“2000年中國地球日活動”,主要請了一部分很有經驗的資深的環保人士做報告。我們積極參與,收穫頗多,對以後的工作影響深遠。正式著手策劃創辦清青社,初步建設了我們的社團隊伍。

可愛的人可愛的人

從2001年起,清青社開展了多元化的活動其形式也越來越豐富,除了開展一系列的講座之外還與校外的環保社團開展各式的活動,於2001年4月22日“地球日”與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農業大學三大高校的四人社團合作,在翠湖北門開展了“電池——善始善終”廢舊電池回收活動。這次活動受到了春城晚報的關注,這一系列活動還在西林教師住宿區、白龍小區、佳園小區及西林附小開展,得到廣大市民和學生的歡迎。2002年清青社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在昆明的母親河開展發放“保護母親河——天天環保”綠色承諾卡。這是社團第一次外出獨立進行環保宣傳和考察,次後又在2002年5月18日與雲南省師範大學綠園社、昆明師範專科學校圓清社等共同舉行了“倡導可持續發展,選擇綠色消費”為主題的大型環保宣傳、文藝演出和調查活動,該活動接受了昆明電台和春城晚報採訪。這次活動意味著清青社的活動已經走向成熟和豐富。2003年在學校和團委的關懷下,社團的活動更具影響力和代表性,其中以2003年3月12日在清青園開展的“你給我呵護,我給你清新”為主題——共建綠色家園活動,接受春城晚報的採訪。我們的活動開始注重當時最受關注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話題,在2003年12月初參加雲南省森林公安局舉辦的“保護野生動物,打擊偷捕、偷獵”活動,受到了春城晚報、昆明電視台的報導。同時我們的活動經費的來源開始轉向申請社會基金,這樣我們的活動可以更加具有規模。2004年7月我社派代表參加了由WWF組織的“濕地使者活動”在麗江進行實地考察,同樣是在七月,由我社聯繫有兩名環保愛好者參加了由雲南大學主辦的“綠色營”活動。更重要的是我們向團委申請到了“三下鄉”的活動經費在滇池開展了一次關於滇池水污染的環境調查,這次活動受到了團委老師的好評,並獲得了雲南省“優秀團隊組織獎”。
清青社走過了快六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關注我們。一路走來有苦也有樂,無論以後的路是平坦或是坎坷,這個由環保志願者組成的一個大家庭,他必將為環保事業做出自己應盡職責!

特色活動

清青園:

2001年植樹節前夕,在學校領導和同學們的熱心關注和支持下,我們社團在學校成功的申請並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土地,那曾經荒蕪的土地在我們全體社員的一致努力之下,就在那一年被改變了。大家不怕苦,不怕累,精心種下了每一棵孕育生命的樹苗,也種下了我們清青社的種子.在以後的日子裡,這裡的一草一木無不每時每刻都牽動著我們的心---它榮,我們喜,它萎,我們憂.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代清青人的不懈努力,終於換來了西林校園中的又一片濃綠.而那小小的“清青園”正是我社在西林長青的標誌!

西林附小環教:

在清青社初具規模後,我們便開始試著走出學校,讓更多的人來關注我們的環保事業.我們了解到青少年一代環境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於是我們的第一步便得到了西林附小的有關領導的支持,開始開展我們在中國小的環境教育.環教讓我們的社團更有生命力!

保護紅嘴鷗

一年一度的紅嘴鷗會如期而至,大群紅嘴鷗不遠萬里遷徙到昆明過冬。
在昆明這個四季如春的城市,翠湖是最適合它們居住的美麗家園,由清青社和兄弟社團的同學組成的一支保護紅嘴鷗的宣傳小隊伍在美麗的翠湖邊上向遊人介紹它們,讓市民們更加了解並認識它們。
活動正式開始,在面對來來往往的民眾,我們的展板起到了它應有的誘惑力,許多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這裡,對於那些對紅嘴鷗感興趣的遊人發放一些表述淺顯易懂的宣傳單。對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做出了較為全面和細緻的解答,讓市民更了解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鳥兒們。

濕地考察:

本次活動主要在雲南省昆明市與麗江市開展,切合“2004年濕地使者行動”的“生命之河——從高山到大海”主題的同時,小組綜合雲南省濕地環境的實際情況,利用雲南獨特的“三江”環境,將活動主題確定為考察“三江併流”地區的生態流域管理以大學生視角提出確實可行的適合“三江併流”地區實際情況的有效方案,活動主要以介紹濕地,深入濕地考察,不再只停留於事物的表面,只滿足於呼喊空泛的口號。本次活動小組還特別舉行了一些如:由“三江”世界自然遺產專家小組組長梁永寧教授主持的濕地講座等活動,以生動而又不失真實準確的方法在大學生及百姓中達到使大家真正知道“我為什麼要知道濕地?”“濕地是什麼?”“濕地對我有益嗎?”“我該做什麼?”
本次活動又經“昆明電視台”、“春城晚報”、“雲南電視台——都市條形碼”等新聞煤體的報導,進一步強化了昆明市民的濕地保護意識。
同時輔以與雲南省各大高校聯合舉辦的多種知識講座。使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及昆明理工大學的幾萬名師生都知曉了此活動,並都在專門的BBS上出謀獻策間接參與了此次活動,同時以實際行動貫徹“讓綠色在‘三江’永恆”的活動口號!

一株樹苗

“一株樹苗行動計畫”啟動於2002年7月,由雲南生態網路發起,雲南團省委共同配合啟動的。我們活動的目的在於探討建立雲南生態網路與各高校環保社團“一株樹苗”定期溝通機制的可行性
2005年寒假有5所高校社團參與“一株樹苗”行動,分別是:雲大喚青社、師大綠園社、農大綠野社、西林清青社、昆工環保協會。包括昆明共有的14個地區將要開展活動。
每個社團負責1-4個地州的活動。同時每個社團要將這次活動總結歸納,在2005年6月為其它10所高校做活動前培訓。
每個社團從“輔導員骨幹培訓名單”中找出本社團負責地區小分隊成員所在的家鄉,讓他們與參加過2003年暑假到昆明培訓的輔導員建立聯繫,就將要開展的“一株樹苗”活動與當地輔導員進行溝通,並爭取得到他們的幫助,使活動能夠順利地開展。有的活動地區沒有我們培訓過的輔導員,同學們可就近尋找自己熟悉的學校,與校團委或少先隊一起開展這項活動。
社團負責的隊長和副隊長要與自己小組的成員要緊密配合,在寒暑假期間回到家鄉後,發揚團隊精神,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一株樹苗”這項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