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師範大學

雲南省師範大學

雲南師範大學(Yunnan Normal University),簡稱“雲師大”,坐落在雲南省昆明市,是一所歷史悠久、傳統優良的省屬重點師範大學,由國家教育部和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全國免費師範生試點改革的三個地方高等師範院校之一、首批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和“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實施高校,被譽為“紅土高原上的教師搖籃”。

基本信息

學校概覽

位於春城昆明的雲南師範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傳統優良的省屬重點師範大學,其前身是誕生於1938年抗日烽火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1946年,組成聯大的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復員北返,師範學院留昆獨立設定,定名國立昆明師範學院,1950年改名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1999年與雲南教育學院、雲南體育進修學院合併重組雲南師範大學。建校70餘年來,學校恪守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校訓,形成了“學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風,構建了博士後、博士、碩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已為國家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20餘萬人,被譽為“紅土高原上的教師搖籃”。
學校占地面積3330畝,下設23個學院,2個獨立學院,5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現有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23900餘人,成人繼續教育學生16000餘人,圖書資料262萬冊,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資源保障系統雲南省中心建設單位,建有“萬兆主幹”的新一代“數字校園”。學校主辦的《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進入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百強之列,為CSSCI來源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在全國大學學報中首創《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學校擁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經濟9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教師教育為特色,文理並重、基礎寬厚、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與專業格局。學校現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碩士等10個專業碩士點,並躋身全國首批招收和培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24所試點高校行列。
學校通過在教育內容、教學方法、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完成了由傳統的師範教育向現代教師教育、由傳統師範院校向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轉型。學校擁有一批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教育部創新團隊等,擁有19項國家“質量工程”建設項目,是全國免費師範生試點改革的3個地方高師院校之一,並先後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普通高校成人高教先進單位”等榮譽,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學校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太陽能質檢中心、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雲南省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創新人才基地、卜勵德美國研究中心、朗寧加拿大研究中心等在內的科研機構40餘個。近五年來,學校共承擔了國家人文社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863”計畫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10餘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0餘項,承擔其他各類科研項目300餘項,科研經費近2億元。一些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如光催化材料、抽象微分方程理論、SPT電腦測色技術、太陽能利用與開發研究、新型酶製劑開發等研究進入國內先進行列。
學校現有教職工2300人,其中專任教師1235人,教授216人,副教授37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715人,擁有國家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等一批專家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中科院院士楊樂、郭柏靈、戴汝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博士等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位知名專家被聘為學校名譽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雲南師範大學是一所開放的、有著國際化視野的現代大學,先後被教育部和國家漢辦確定為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的10所重點大學之一、中國對東南亞國家進行漢語師資培訓的基地、中國——東協聯合辦學的大學、國家首批赴海外承辦孔子學院的大學、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HSK考試和漢語作為第二外語教學能力資格考點。到目前為至,學校在國外建立了5箇中國語言文化中心、2個孔子課堂。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中學英語師資培訓基地和雲南省目前具有對港澳台招生權的兩所高校之一,學校先後同美國、德國、英國等近百所國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
學校先後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被人事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被教育部確定為“依法治校示範校”、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單位;連續10年被中宣部等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連續5屆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成績排名全國同類師範院校前10位,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二等獎;先後獲雲南省基層黨建示範點、“雲嶺先鋒”流動紅旗先進基層黨組織、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德育先進集體。學校的班級、社團和個人也湧現出一批全國先進班集體標兵,全國“學習雷鋒、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全國三好生標兵,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以及在雅典、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獲得金、銀、銅獎牌的運動員。 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學校實施綜合集成發展、堅持內涵特色興校,為建成師範性、綜合化、開放式、有優勢的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師範大學,進入全國省屬師範大學的先進行列而不懈努力。

歷任領導

1、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時期:
黃鈺生 院長 1938——1946
2、國立昆明師範學院時期:
查良釗 院長 1946——1950
3、昆明師範學院時期:
徐嘉瑞 師院管委會主任 1950.9——1952.10
方 章 院長、黨組書記 1952.10——1966.5
劉 御 黨委書記 1956.5——1958.9
張更生 黨委書記 1958.9——1959.9
胡泮生 黨委書記 1959.9——1965.5
李福均 黨委書記 1965.5——1966.5
王潤成 黨委書記 1972.10——1975.7
李成玉 黨委書記 1975.7——1975.12
韓 放 黨委書記 1975.12——1977.1
江 泉 院長、黨委書記 1979.1——1979.11
盧 浚 院長 1980.4——1983.9
張白林 黨委書記 1981.2——1983.9
4、雲南師範大學時期 (1984——):
李祖蔭 黨委書記 1983.9——1986.12
吳積才 校長 1983.9——1991.9
葉 濤 黨委書記 1986.12——1991.9
楊和良 黨委書記 1991.9——1998.8
李存俊 校長 1991.9——1998.8
嚴 建 黨委書記 1999.1——2003.5
伊繼東 校長 1999.1——2003.5
伊繼東 黨委書記 2003.5——
駱小所 校長 2003.5——2007.12
楊 林 校長 2007.12——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葉燎原
男,回族,中共黨員,1958年3月生,雲南大理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75年9月參加工作,1982年1月畢業於重慶建工學院(現重慶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後在重慶建工學院、清華大學土木系學習,獲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曾在義大利米蘭工業大學和美國歐道明大學作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建築結構工程及城市抗震防災技術。主持完成50餘項國家、省、廳級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著)100餘篇(部),申請國家專利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先後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稱號及榮譽。歷任雲南工學院建工系總支副書記、系副主任,雲南工業大學建工學院院長,雲南工業大學副校長,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雲南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等職。曾在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和英國斯旺西大學當“影子校長”。2008年3月任雲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成員。2011年2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兼任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分會常務理事兼城鎮抗震防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建設部城市抗震防災專家委員會委員、建設部隔震減震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高等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雲南省科協副主席、省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標準《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編制組成員;美國地震工程學會(EERI)會員。
全面主持學校黨委工作,分管黨委組織部,兼學校黨校校長。聯繫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
黨委副書記、校長:
男,漢族,1963年生,雲南通海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雲南哲學社科研究基地(雲南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主任。先後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在《新華文摘》、《經濟研究》、《光明日報》等國家和省部級報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專著3部。曾獲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曾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先進個人”。1984年7月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政教系並留校任教,1992年以來先後任雲南師範大學政教系黨總支副書記、學生工作處(部)長、人事處處長,2003年4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2007年12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兼任雲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雲南省高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昆明市五華區人才協會會長等。
全面主持學校行政工作,分管學校董事會、發展研究中心、人事處、計財處,兼學校外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聯繫國際漢語教育學院(華文學院)。
黨委副書記:陳志青
男,漢族,研究生,1956年5月生,雲南昆明人,1971年5月參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昆明市第九屆政協常委,昆明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1983年畢業於中共昆明市委黨校青年幹部培訓班,1984年以來,先後在中共昆明市委政策研究室、中共昆明市委辦公廳任處長、主任助理、市委副秘書長、兼任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職, 1997年任中共安寧市委書記。2001年2月任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2003年10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工會主席。
分管黨委辦公室、離退休工作處、校工會、附屬中國小、住宅建設領導小組,兼學校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聯繫體育學院。
黨委副書記:何偉全
男,漢族,碩士,1963年8月出生,四川新津人,198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6月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1987年9月至1990年6月在原昆明工學院地質系工作,先後擔任班主任、學生黨支部書記。1990年7月調入雲南省教委工作,先後任思想政治教育處副主任、主任科員,廳黨組秘書、廳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兼高校工委辦公室主任、廳機關服務中心主任)、基礎教育處處長,黨支部書記、廳機關黨委委員等職。2008年10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2011年1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
分管黨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一二一”運動紀念館)、黨委統戰部、機關黨委、馬列部(社會發展學院),兼學校“兩課”建設領導小組組長。聯繫哲學與政法學院、歷史與行政學院、商學院。
副校長:曾華
男,漢族,理學博士,教授,全國政協常委,雲南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九三學社雲南省委主委。1980年原昆明師範學院畢業,1989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光電系獲碩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光電系獲博士學位。1994年晉升教授,1995年雲南師大物理系副系主任,1998 年任雲南師大副校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光學工程,現為雲南省省級重點學科“光學工程”學科帶頭人。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在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中國碩士、博士學位獲得者”,“雲南省有貢獻的科技人才” 等榮譽稱號。
分管教務處。聯繫生命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黨委委員、副校長:陳勇
男,漢族,1955年5月出生,作曲家,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級重點學科“音樂學”帶頭人,雲南省高校教學名師。1982年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理論作曲專業本科並留校任教,歷任雲南藝術學院音樂教育系主任、音樂學院院長、雲南藝術學院副院長, 長期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雲南省文聯副主席,雲南省音樂家協會主席等職務。2011年1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分管校長辦公室、檔案館、圖書館、研究生工作部。聯繫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藝術學院。
黨委委員、副校長:李松林
女,漢族,教授,碩士生導師。1964年7月生,雲南會澤人。198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參加工作。1985年任雲南師大數學系團總支書記,《中學數學教與學》雜誌編輯。1989年起任雲南師大團委副書記、團委書記,團中央委員,雲南師大計信學院黨委書記。2001年任雲南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兼雲南省女高級知識分子協會副會長。 2006年任中共德宏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雲南省紀委委員。2009年3月任雲南師大副校長。
分管學報編輯部、科研處(扶貧辦),協管教務處。聯繫數學學院、信息學院、傳媒學院。
黨委委員、副校長:原一川
男,漢族,1957年10月生,籍貫山西榆社,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1月獲西南師範學院英語專業學士學位;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獲蘭州大學英語語言學專業碩士學位;2006年10月獲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語言學博士。1986年8月任雲南教育學院外語系副主任,1993年3月任主任,1999年2月任雲南師範大學外語學院院長,2001年8月任曲靖師範學院副院長,2008年4月任雲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兼任雲南省外語教育學會會長、雲南省中學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雲南省國小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等多項學術職務。
分管成人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兼一二一西南聯大校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學府路校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聯繫外國語學院。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沙萬祥
男,彝族,1964年10月生,中共黨員,研究生,雲南寧蒗縣人。1987年7月參加工作,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屆省人大代表,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198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曾在雲南民族大學任教。 1990年以來,先後在中共麗江市委辦公室任科長、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等職,2001年9月任中共寧蒗縣委副書記、縣長,2006年5月任中共寧蒗縣委書記,2008年2月任麗江市政協副主席兼中共寧蒗縣委書記,2009年1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全面主持紀委工作,分管學校保密工作、監審處。聯繫文學院。
黨委委員、副校長:馬力
男,回族,理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1963年4月生,雲南昆明人,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雲南師範大學物理系物理學專業畢業留校任教,2002年被聘為天體物理專業碩士生導師,2005年在中國科學院獲得天體物理專業博士學位,2007年晉升教授,2008年入選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活動星系核(AGN),雲南省省級重點學科“天體物理”主要負責人,曾獲多項省級教學科研等獎項,現兼任雲南省物理學會常務理事、雲南省物理競賽委員會主任。1992年任物理系黨總支副書記,1996年任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黨委書記,2006年任黨委組織部部長,2009年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分管呈貢校區建設、基建管理處、信息管理處,任呈貢校區工程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兼呈貢主校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聯繫文理學院、太陽能研究所。
黨委委員、副校長:劉宗立
男,漢族,碩士,副教授,1964年10月生。雲南昭通人,198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7月雲南師範大學畢業留校工作,1993年9月任雲南師大總務處副書記、副處長,2000年9月任雲南師大後勤服務集團總經理、副書記、校紀委委員,2003年7月畢業於省委黨校第十五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2007年4月任雲南師大計畫財務處處長、校紀委委員,2008年12月獲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2009年2月任雲南師大黨委委員、副校長。現兼任全國高師院校財務管理研究會理事、雲南省教育會計學會副會長。
分管學生工作部(處)、校團委、保衛處(武裝部),兼學校學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龍泉路校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聯繫化學化工學院。
黨委委員、副校長:丁文麗
女,漢族,1972年4月生,江蘇省句容人。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後,教授,碩士生導師,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06年11月當選為雲南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199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2003年3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金融財政學院副院長,2007年4月任金融財政學院(2007年7月改為經濟學院)黨委書記,2009年3月任經濟學院(2009年5月更名為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2011年1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分管資產後勤管理處、後勤服務集團、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聯繫經濟與管理學院。
伊繼東
男,漢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54年1月生於重慶,籍貫山東高青,1970年12月參加工作,197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畢業於原昆明師範學院物理系留校任教,先後到西南師大、華中師大、雲南大學、悉尼科技大學、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進修學習,並在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在職脫產學習,獲教育學博士學位。1984年以來,曾擔任雲南師範大學物理系副主任、黨總支書記、校太陽能研究所所長,1995年後任校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校長等職。2003年4 月至2011年2月任雲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兼任雲南師範大學高教研究所所長,雲南省教育研究學會副理事長。
根據學校安排完成專項工作。

學校標識

校訓:剛毅堅卓
校風:學高身正、明德睿智
學校三大群體行為規範:
學生:尊師崇真,敦品好學,勵志博識
教師:啟智樹人,修身垂範,進業虛懷
員工:律己奉公,勤職重效,協力圖新

學院設定


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哲學與政法學院

文學院

歷史與行政學院

外國語學院

體育學院

藝術學院

傳媒學院

數學學院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信息學院(原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國際漢語教育學院

東南亞國際學院

馬列主義教研部(社會發展學院)

職業技術教育學院

成人繼續教育學院

能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研究院

高爾夫學院

文理學院

商學院

師資隊伍

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人)
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
百人計畫(1人)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2人)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
雲南省突出貢獻專家(9人)
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8人)
雲南省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帶頭人(19人)
雲南省技術創新人才(2人)
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9人)
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16人)
雲南師範大學青年骨幹教師(32人)
雲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29人)
雲南師範大學學科帶頭人(37人)
雲南師範大學中青年骨幹教師(65人)
雲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24人)
碩士生導師(349人)

對外交流


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的大學
Key university to receive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中國排名前18位的對外漢語教學骨幹院校
Top 18 of national key universities in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
中國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的重點大學
National key university in suppor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 neighboring countries
中國為東南亞國家培訓漢語師資的基地
National base in training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for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中國負責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願者培訓和選拔的大學
National base responsible for selecting and train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lunteers for foreign countries

大學地址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環城北路58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