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

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

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隸屬文博學院領導。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1939年建立的教育部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文物室,以後先後更名為西北大學歷史系文物室、西北大學考古專業文物陳列室、西北大學文物陳列館。1996年正式定名為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是目前中國高校中建立時間較長、藏品豐富的高校博物館之一,主要服務於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博物館學和文物保護技術學等相關學科專業的教學、科研,並在學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對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中國博物館學會、陝西省博物館學會和中國博物館學會高等學校專業委員會的團體會員。

基本信息

館藏

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現有館舍約700平方米。博物館陳列分為通史陳列展室、考古成果展室和校園考古出土文物展室三部分。館藏各個時代的各類文物標本2萬件左右,其中,三級以上文物130餘組件。館藏文物主要來源於文博學院考古專業的田野考古調查與發掘、兄弟單位交換調撥、社會各界人士捐贈及社會流散文物徵集等,其中考古發掘出土品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陝西是我國第一文物大省,西安等十三朝故都,豐富的文物資源和西北大學較強的文物考古科研力量,為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文物考古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目前館舍面積約700平方米,館藏文物標本約2萬餘件。其中,經鑑定的三級以上文物130餘件(組)。
通史陳列展室的展品包括自舊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典型文物標本。如舊石器時代的砍砸器和細石器,新石器時代的磨製石器和彩陶,夏商周三代的甲骨文和青銅器,秦漢的瓦當、陶文,南北朝的瓷器和陶俑,隋唐的墓誌和佛教遺物,宋至明清的陶瓷器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其中也不乏有較高的藝術與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如被譽為“天下第一珍珠”的仰韶時期穿孔珍珠,罕見的仰韶文化陶塑人像和龍山時代的陶祖,商代河北藁城遺址的青銅器,字跡清晰的8片殷虛甲骨刻辭,以“四神瓦當”為代表的一大批造型生動的秦漢瓦當,具有很高歷史研究價值的秦封泥,十分難得的隋唐時期麵食製品以及北宋的銅鈸等。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們置身於精美的歷史文物迴廊,親手觸摸、掂量文物,如此近距離地觀察文物,使教學過程分外生動活潑,也培養了學生注重實踐、勤於觀察的良好學風。考古成果展室展出歷年來考古專業教師與學生們考古發掘出土的重要文物。

考古專業介紹

西北大學考古專業成立於1956年,是我國高校中最早建立的考古專業之一。四十年多中,結合田野考古教學實習,先後參加了西安半坡遺址、臨潼姜寨遺址、周原遺址、秦始皇陵兵馬俑坑、鹹陽秦宮殿遺址等著名遺址的發掘,獨立發掘了扶風案板遺址、西安老牛坡遺址、華縣梓里遺址、商縣紫荊遺址、城固寶山遺址、萬州中壩子遺址等。其中華縣梓里仰韶文化墓葬的成組陶器,扶風案板遺址和寶雞石嘴頭新石器時代的大量陶、石、骨器,西安老牛坡遺址和城固寶山遺址的商代陶器的展出,大大豐富了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藏品的種類和數量,提高了藏品級別。特別是案板遺址史前的陶抄、陶塑人像、喇叭口瓶,寶山遺址商代遺物有柄尊形杯、竹節形高柄器座、高柄豆、雙??圈足尊等,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重視與關注。考古發掘品數量與質量的優勢,對考古專業教學、研究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校園考古工作,在我國高校中史無前例,具有鮮明的特色。校園考古出土文物展室主要展示西北大學校園範圍內發掘出土的漢、唐、明、清時期的大量文化遺物。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屬於唐代太平坊實際寺的眾多佛教文物,如石佛像、銅佛像、石佛座、淨水瓶、三彩器以及瓦當范、石圍棋盤和棋子等。由於唐代高僧鑒真曾在實際寺受俱足戒,故這些文物的發現與陳列,更是引起了國內外文物考古、歷史和佛教界的高度重視。此前已在實際寺遺址上建亭立碑,以供觀瞻,成為西北大學又一道古色古香的風景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