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方鋅鐵鈣口服溶液

複方鋅鐵鈣口服溶液

複方鋅鐵鈣口服溶液,適應症為用於因鋅、鐵、鈣缺乏引起的有關疾病。

基本信息

成份

本品為複方製劑,其組分為葡萄糖酸亞鐵100毫克(相當於鐵12毫克)、葡萄糖酸鋅30毫克(相當於鋅4.3毫克)、葡萄糖酸鈣400毫克(相當於鈣36毫克)、維生素B3毫克。

性狀

本品為桔黃色口服溶液,久置有微量沉澱,味酸甜。

適應症

用於因鋅、鐵、鈣缺乏引起的有關疾病。

規格

每隻10ml含葡萄糖亞鐵100毫克(相當於鐵12毫克)、葡萄糖酸鋅30毫克(相當於鋅4.3毫克)、葡萄糖酸鈣400毫克(相當於鈣36毫克)、維生素B3毫克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日3次,一次1支;1-10歲:一日2次,一次1支;6-12個月:一日1支;6個月以下一日半支。

不良反應

1、鐵劑口服後均有收斂性,服後常有輕度噁心,胃部或腹部疼痛,多與劑量有關,輕度腹瀉或便秘也很常見。

2、鋅劑有胃腸道刺激性,口服可有輕度噁心,嘔吐和便秘。

3、鈣劑按推薦劑量服用,少有不良反應,可有暖氣、便秘、腹部不適。

4、少見的不良反應有高鈣血症和腎結石,易發生於長期或大量服用或患有腎功能損害時,表現為厭食、噁心、嘔吐、便秘、腹痛、肌肉軟弱無力、心律失常、意識模糊、高血壓以及骨石灰沉著等。

禁忌

1.含鐵血黃素沉著症及不伴缺鐵的其他貧血患者禁用。

2.血色病患者禁用。

3.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禁用。

4.鐵過敏者禁用。

5.進行或活動性消化道潰瘍患者禁用。

6.高鈣血症、高鈣尿症患者禁用。

7.含鈣腎結石或有腎結石病史患者禁用。

8.類肉瘤病(可加重高鈣血症)患者禁用。

9.對本品任一成份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1.應按推薦的劑量服用,不可過量服用。

2.下列情況應慎用鐵劑:

(1)酒精中毒:

(2)肝炎;

(3)急性感染;

(4)腸道炎症如腸炎、結腸炎、息室炎及潰瘍性結腸炎;

(5)胰腺炎;

(6)消化性潰瘍。

3.使用鐵劑期間應定期作下列檢查,以觀察治療反應:

(1)血紅蛋白測定:

(2)網織紅細胞計數

(3)血清鐵蛋白及血清鐵測定。應在確診為缺鋅症時服用,如需長期服用,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4.對診斷的干擾:

服用鐵劑可使血清結合轉鐵蛋白或鐵蛋白增高,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前者易導致漏診,後者則與上消化道出血相混淆。長期或大劑量使用鈣劑可至血清磷濃度降低。

5.本品應在飯後立即服用,可減輕胃腸道局部刺激。不應與牛奶同時服用。不應與濃茶同服。

6.口服鐵劑不宜與注射鐵劑同時使用,以免發生毒性反應。

7.慢性腹瀉或胃腸道吸收功能障礙者慎用(鈣的吸收較差,而腸道排鈣增多,此時對鈣劑的需要量增加)。

8.慢性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腎臟對鈣劑排泄減少,注意高鈣血症)。

9.心室顫動者慎用。

10.長期大量用藥應定期測血清鈣濃度、尿鈣排泄量:血清鉀、鎂、磷濃度:血壓及心電圖。

11.服用洋地黃類藥物期間慎用。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13、當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一般需補充鐵鋅等元素,但用法用量需遵醫囑。妊娠期補充鐵劑宜在妊娠中、後期最為適當.因此時鐵攝入量減少而需要量增加。治療劑量鐵對胎兒和哺乳的不良影響未見報導。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一般需補充鈣劑但用法用量應遵醫囑、目前尚無鈣劑對胎兒影響的動物和人體實驗,某些鈣劑能經乳汁分泌,但其濃度不足以引起新生兒和嬰兒出現鈣劑不良反應。

兒童用藥

6-12個月:一日1支;6個月以下:一日半支。

老年用藥

老年患者補充鐵劑,用以治療缺鐵性貧血、必要時可適當增加劑量,因為胃液分泌減少,胃酸缺乏,鐵自腸黏膜吸收減少。

老年人可能由於活性維生素D即維生素D3 分泌減少,腸道對鈣的吸收降低,故口服劑量應相應增加。

藥物相互作用

1.鐵劑與制酸藥如碳酸氨鈉、磷酸鹽類及含鞣酸的藥物或飲料同用,易產生沉澱而影響本品吸收。

2.鐵劑與維生素C同服,可增加鐵劑的吸收,但也易導致胃腸道反應。

3.西咪替丁、去鐵胺、二巰丙醇、胰酶、胰脂肪酶可影響鐵劑的吸收。

4.鐵劑可影響四環素類藥物、氟喹諾酮類、青黴胺及鋅製劑的吸收。

5.鋅劑與鋁、鈣、鍶鹽、硼砂、碳酸鹽和氫氧化物(鹼)、蛋白銀和鞣酸有配伍禁忌。

6.鋅劑與青黴胺合用可使後者作用降低。

7.大量飲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大量吸菸,均會抑制口服鈣劑的吸收。

8.大量進食含纖維素的食物,能抑制鈣的吸收。因鈣與纖維素結合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

9.本品與苯妥英或氟化物同用,二者吸收均減低。本品可減少左鏇多巴、卡比多巴、甲基多巴的吸收。

10.維生素D、口服避孕藥、雌激素能增加本品中鈣的吸收。

11.含鋁的抗酸藥與本品同服時,鋁的吸收增多。

12.本品與噻嗪類利尿劑合用時易發生高鈣血症。

13.本品與洋地黃類或含鉀類藥物合用時,應注意心律失常的發生,必須十分慎重。

14.與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同用,血鈣可明顯升高至正常以上,但鹽酸維拉帕米等的作用則降低。

15.與其它含鈣或含鎂的藥物合用,易發生高鈣血症或高鎂血症,尤其是腎功能不全症。

藥物過量

鐵劑逾量可導致壞死性胃炎、腸炎,患者可有嚴重瞘吐、腹瀉及腹痛,以致血壓降低,代謝性酸中毒甚至昏迷等急性中毒症狀。24-48小時後,嚴重中毒可進一步發展至休克及血容量不足,肝損害及心血管功能衰竭,患者可有全身抽搐。中毒後期症狀有皮膚濕冷、紫紺、嗜睡、極度疲乏及虛弱、心動過速。有急性中毒徵象應立即用噴替酸鈣鈉或去鐵胺救治。中毒獲救後,有可能遺有幽門或賁門狹窄、肝損害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要及早妥善處理。鐵劑過量所導致的急性中毒多見於小兒,僅130mg的鐵即可致小兒死亡。

鋅劑超置服用導致中毒,可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腹瀉後症狀可迅速消失,偶見嚴重者有胃腸道出血,為胃液中鹽酸與鋅劑生成有腐蝕作用的氯化鋅引起,曾有引起腸穿孔的報導。大劑量或長期服用鈣劑每日超過2000-2500mg或存在腎功能損害時,易發生藥物過量。高鈣血症的早期表現有嚴重的便秘、進行性口乾、持續頭痛、食慾減退、煩躁、精神抑鬱、口中金屬味、肌肉軟弱無力。後期表現有倦睡、意識模糊、高血壓、眼睛和皮膚對光敏感性增強、心律失常、噁心、嘔吐,並有尿量增多和排尿次數增多。在嚴重的高鈣血症,心電圖Q-T間期可縮短。

逾量的處理:

輕度高鈣血症只需停用鈣劑和其他含鈣藥物,減少飲食中鈣含量,當血鈣濃度超過2.9mmol(120mg/L)時,需立即採取下列措施:

1.輸注氯化鈉注射液,並套用高效利尿藥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以迅速增加尿鈣排泄;

2.測定血清鉀和鎂濃度,如降低,應予糾正;

3.監測心電圖,並可套用β受體阻滯劑,以防止嚴重的心律失常;

4.必要時進行血液透析,套用降鈣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5.密切隨訪血鈣濃度。

藥理毒理

鐵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組成元素。缺鐵時,紅細胞合成血紅蛋白量減少,致使紅細胞體積變小,攜氧能力下降,形成缺鐵性貧血。口服葡萄糖酸亞鐵可補充鐵元素,糾正缺鐵性貧血;

鋅為體內許多酶的重要組成成份,具有促進生長發育、改善味覺等作用,缺乏時生長停滯、生殖無能、傷口不易癒合、機體衰弱,還可發生結膜炎、口腔炎、舌炎、食慾缺乏、慢性腹瀉、味覺喪失、神經症狀等。

口服葡萄糖酸鋅可糾正之:

鈣可參與骨骼的形成與骨折後骨組織的再建以及肌肉收縮、神經傳遞、凝血機制並降低毛細血管的滲透性。

口服葡萄糖酸鈣可補充鈣不足:維生素B2是輔酶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維持正常視覺功能和促進生長。

藥代動力學

鐵劑以亞鐵離子(Fe2+)形式主要在十二指腸殛空腸近端吸收,對非缺乏鐵者,口服攝入鐵的5%-10%可自腸黏膜吸收,如體內鐵貯存量缺乏,鐵的吸收量可成比例增加,一般有20%-30%的攝入鐵可被吸收。鐵劑與食物同服,其吸收量約較空腹時減少1/3~1/2。鐵吸收後與轉鐵蛋白結合後進入血循環,以供造紅細胞所用,也可以鐵蛋白或含鐵血黃素形式累積在肝、脾、骨髓及其他網狀內皮組織。鐵的蛋白結合率在血紅蛋白中很高,肌紅蛋白、酶及轉運鐵的蛋白均較低。鐵蛋白或含鐵血黃素也很低。鐵的每日排泄總量為0.5--10mg,女性由月經、妊娠、哺乳等原因,每日平均排泄約1.5~2mg。經代謝的鐵主要通過腎排泄,未被吸收的鐵從糞便排出,少量鐵由膽汁、尿、汗液排出。

鋅在十二指腸與小腸吸收,貯存於紅、白細胞及肌肉、骨、皮膚等組織,入血後60%與血清蛋白結合,90%由糞便排出,微量經尿、汗、皮膚脫屑、毛髮脫落排出。

正常時口服鈣劑1/5~1/3被小腸吸收,維生素D和鹼性環境促進鈣的吸收。食物中的纖維素和植物酸則減少鈣的吸收。當機體存在鈣缺乏或飲食中鈣含量低時,鈣的吸收增加。鈣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約45%。口服鈣劑80%自糞便排泄,其中主要為未吸收的鈣,20%自腎臟排泄,其排泄量與腎功能殛骨鈣含量有關。

包裝貯藏

規格

10ml*10支

儲存

密閉,在乾燥處保存。

執行標準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標準YBH01612009

生產企業

藥企名稱:岳陽新華達製藥有限公司

生產地址:岳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烏江橋

藥企電話:1507302442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