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蔭森

裴蔭森

裴蔭森(1823-1895),字樾岑,清道光三年出生於阜寧洲門,同治二年(1863)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他參加補行的殿試,欽賜進士出身,分任工部主事。同治十年(1871),裴蔭森讀書焦山,徜徉林壑之間,尋求治世之道,或至金山舊友處縱談古今。光緒九年(1883)二月,裴蔭森升任福建按察使。光緒十二年(1886)春,裴蔭森親赴金陵與南洋大臣曾國荃定議,協造雙機鋼甲兵輪兩艘,疏稿已具。值慈禧太后命撥海防經費二百萬兩修頤和園,遂止。光緒十六年(1890),因操勞過度,二月告病假,四月續假歸淮養疴,寓河下白酒巷宅內。

基本信息

其人

裴蔭森裴蔭森
 裴蔭森(1823~1895年),字樾亭,江蘇阜寧人。

其事

清同治二年(1863年)進士。次年捐道台銜。同治六年(1867年),參與辦理長沙團練。同治九年(1870年),從湖廣總督李鴻章辦理營務。李鴻章辱國媚外,蔭森力諫不聽,憤而辭職,往長沙辦理團練,主持湖南全省營務處。光緒九年(1883年),調任福建按察使。馬江戰敗後,兼督海口事務,後又署理船政大臣,興建房舍,著手製造鋼甲兵輪,試造成功“平遠”號,成為中國造船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其後組建大船塢,長130.9米,寬33.5米,深7.8米,為遠東第一大船塢。曾接受中國當時最大艦隻進塢維修,還修理過英、法等國的兵艦、商船。曾派遣王壽昌等24名學生出洋留學。為海防事業作出貢獻。蔭森還收集整理船政奏稿,輯成《船政奏議彙編》。光緒十五年(1889年),辭職回里。後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