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廷楹

毅然辭去議員職務,專務教育,培養了灤州第一代符合時代潮流的國小教師。 他在創立了新式教育的教材、教法之後,又探索新式教育的管理。 裴廷楹一生辦學,勤勞任事,不知老之將至,積勞成疾。

宣統元年毅然前往天津師範學堂,專攻國小單級教授之學。以41歲的年齡自付學費,躋身於年輕的學子之中,專門研究被權貴們蚩之以鼻的國小教授之學,實屬“卓然而泣”的第一人,受到各界於明人士的敬重。宣統二年出身寒微的裴廷楹因潛心教學、銳意教改,被選為順直咨議局議員。
當時直隸正值水災過後,餓殍遍野,聚集在天津的達官貴人,依舊花天酒地,裴廷楹憤然提出“禁止釀酒糜谷以為民食”一案,獲多數議員同意,草似公文,交給當局。他的直言敢諫之德為世人所稱道。
各省咨議局一般為立憲派把持,對於主張暴力革命的中國同盟會成見甚深。當同盟會代表王葆真策動灤州起義時,與白雅雨共同奔走於天津、灤州之間,策動灤州起義,並以議員身份為起義多方籌款。宣統三年十月初十,咨議局委派裴廷楹、李津舟回灤州調查,夜宿灤州西街路北警務所內與所長張注東天津共和會長灤州起義參謀長白雅雨、敢死隊長凌金成等同住所內,雙方相見傾談,白雅雨囑託裴、李二人回津之後“暗為回響”,預先購備軍火,迎接灤州起義進攻天津,以備到津急用。
灤州起義爆發後,立即遭到袁世凱的殘酷絞殺。通永鎮總兵王懷慶奉袁世凱之命帶隊東來,緝捕革命黨人,適逢裴、李來灤州調查事畢擬由雷莊車站乘火車回津。被軍警發現,即將裴、李據獲收容潰兵所,立即捆綁,嚴加監視。1912年1月4日,起義領袖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犧牲,裴廷楹身陷囹圄,受盡凌虐,被判死刑,驚動順直咨議局及京東名士諸人,紛紛以其“深研新法教育,人才不可多得”為由,聯名上奏清政府。清廷迫於當時形勢,恐激起重大事變,將裴廷楹釋放。
他出獄後從灤州起義失敗中,看到了喚起民眾開發民智的迫切性。毅然辭去議員職務,專務教育,培養了灤州第一代符合時代潮流的國小教師。他在創立了新式教育的教材、教法之後,又探索新式教育的管理。1912年,他著手探索新式教育上做出了貢獻。當時的灤縣(包括今唐山市和丰南、唐海、灤南等縣的一部分),國小從無到有,發展到539處,到處都有裴廷楹及其弟子的恩澤,不愧是冀東新式教育的鼻祖。
1923年應吉林省特邀去辦教育。因迫於戰亂不止,學校時開時停,不能大展教育宏圖。不得不辭職謝絕厚遇,回灤州辦學。在家鄉創辦“補習學社”,繼而又創辦“男女民眾夜校”。他不但以科學知識育人,還灌輸反列強反封建的愛國進步思想,成為開發民智的一代宗師。
裴廷楹一生辦學,勤勞任事,不知老之將至,積勞成疾。1930年秋,正當籌議校務,患腦充血,溘然而逝,終年62歲。海內知交及鄉黨親友,或念施予之德,或感教誨之功,集資建立紀念碑於墓次,以永清芬。由族人裴紹撰文,老同盟會員、著名學者錢玄同書丹。1931年5月1日碑立灤州七區(今丰南)西紀各莊。“文革”中此碑被毀,但其獻身教育事業與投身辛亥革命兩大豐碑永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