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爐鎂砂

修補料在破損處結殼,阻止了鋁液的滲透。 因此鐵含量下降是修補成功的標誌。 修補的主要材料氟化鈣。

氟化鈣和鎂砂是不溶於鋁液而呈沉澱狀態的物質,是一種補爐底破損的適宜物料,在修補破損槽時,為操作方便,可用鋁液與乾燥的鎂砂、氟化鈣混合料製成大約10cm厚左右的餅形狀補爐材料。其大小由修補的部位大小而定。

具體操作

修補前要將補爐工具預熱好,特別是冬季。吊出陽極,撈淨爐底沉澱,把制好的補爐材料放置在已預熱的漏鏟上,用釺子或大鉤壓住,準確送到破損部位,操作過程需要兩人協調配合。補爐材料放完後,取幾塊鋁錠輕輕壓倒補爐材料的上面,用釺子壓數分鐘,使補爐材料周圍有所冷卻易形成結殼,有利於補爐材料覆蓋在破損部位。勤觀察原鋁中鐵含量的變化,一兩天后如鐵含量逐漸下降,說明修補成功,否則重新修補。修補料在破損處結殼,阻止了鋁液的滲透。因此鐵含量下降是修補成功的標誌。但有效時間不會太長,需隔一定時間檢查並再次修補。

補救方法

此類破損槽,主要是由於炭素材料吸收鈉而產生膨脹引起破損,一般破損部位在電解槽中間,具體位置較難確定,多發生在生產周期3年以上的電解槽上,此類槽修補成功率極低,只有5%(龍鋁的經驗)。
修補的主要材料氟化鈣。

修補方法是:將500~800kg的氟化鈣分幾次加入料箱中,與氧化鋁混合一起加入到槽。由於氟化鈣比重較大,易沉澱到爐底,覆蓋到爐底破損部位,阻止了鋁液、電解質的進一步滲透,此法要反覆進行,能使一少部分破損電解槽,修補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