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血食療

補氣血的粥

1、白木耳粥
材料:粳米250克,白木耳15克。
做法:水發銀耳備用,然後將白木耳和粳米加水適量,共煮成粥。
功效:白木耳是秋季滋陰、潤肺、生津的滋補佳品。白木耳粥具有潤肺止咳、益氣補腎的作用。適用於陰虛內熱燥咳、氣陰兩虛等。
2、人參粥
材料:麻雀5隻,人參3克,小米50克,黃酒、蔥、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人參切碎,隔水燉,取濃汁。將麻雀去毛及內臟,洗淨細切,下鍋煸炒,然後加入黃酒,稍煮;加水,加入淘洗乾淨的小米,先用旺火燒開,再改用文火熬煮,待粥熟時兌入人參濃汁,攪勻,加料酒。
功效:益氣壯陽,強筋壯骨。適用於陽虛神疲乏力之人。
3、田雞粥
材料:白米150克,田雞300克,精鹽、芫荽、蔥、姜、芡粉各適量。
做法:將芫菜洗淨,切成末。蔥洗淨切碎。姜洗淨切成片待用。白米淘洗乾淨,瀝乾水,用少許鹽和生油拌勻醃製。煲洗淨置大火上,注入清水2500克。待煲內水滾沸,下米入煲,待再滾,改用小火繼續煲煮,並經常攪動。田雞去皮去內臟,洗淨斬成塊,加薑片、精鹽、生油、芡粉拌勻醃製待用。白米粥煲1個半小時後,放進田雞塊,待再滾沸後,下鹽調好昧,再略滾片刻即可成,食時加蔥花和芫荽末。
功效:補虛強精,退熱,益氣。
4、桑葚糯米粥
材料:桑葚30克、糯米1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在鍋中加適量清水,放入桑葚、糯米,煮沸;轉用小火熬至米熟爛成稀粥;加入冰糖攪拌,冰糖溶化即可食用。
功效:桑葚能夠滋養腎經,對旺盛人體的氣血非常有幫助,能夠加倍增長健康的能量。糯米尤其適合於補中益氣,特別是熬成粥之後對健脾養胃非常有效。
5、糯米山藥粥
材料:生山藥50克,川斷、杜仲、苧麻根各25克,糯米50~100克。
做法:先煎川斷、苧麻根、杜仲,去渣取汁,後入糯米及搗碎的山藥,共煮為粥。
功效:固腎益氣安胎。適用於腎氣不固而致習慣性流產、先兆流產、腰痛、水腫等病症。
6、天門冬粥
材料:天門冬15~2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先煎天門冬,去渣取汁,然後倒入粳米煮粥,侯熟,入冰糖少許,稍煮即可。空腹食用。
功效:滋陰降火,潤肺滋腎。適用陰虛火旺,伴有虛煩口渴多飲,舌紅少苔,尿少等。
7、山藥薏米芡實粥
材料:山藥、薏苡仁、芡實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適量,白糖少許。
做法:山藥切細,蓮子去芯,紅棗去核。淘洗乾淨後與小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後加白糖調勻即成。
功效:補充氣血,調和脾胃。山藥可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陰。又兼具澀斂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去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收斂固脫之能。
8、地黃枸杞粥
材料:地黃50克、枸杞子5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地黃、枸杞子加水同煎40分鐘,取汁備用。粳米加水煮粥至將熟,加入地黃枸杞汁,煮熟。
功效:滋陰補腎。枸杞子可補腎潤肺,生精益氣,明目,乃平補之藥。
9、龍眼肉粥
材料:龍眼肉15克,紅棗15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大米和龍眼肉、紅棗放入清水中,大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熬30分鐘,米宜熟爛,加適量白糖。每日早晚各熱服1次,不宜過量。
功效:健脾養心,補血安神。治心脾兩虛,陽痿早泄,唇甲色淡,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便溏,神疲乏力,下肢浮腫。
10、羊肉蘿蔔小米粥
材料:小米150,白蘿蔔70克,羊肉50克,香菜15克,鹽、味素、料酒各適量。
做法:羊肉切丁,白蘿蔔切滾刀塊,香菜切小段。鍋中加入水燒開,下入羊肉、料酒汆水,撇去浮沫,撈出用水沖乾淨。另起鍋加水燒開,下入小米、羊肉丁小火燉。肉快要熟時下入蘿蔔塊,燉至米湯粘稠,調味即可出鍋。
功效:補虛證,健脾和胃,滋陰腎氣,補虛清熱。

補氣血食物

1、韭菜
由中醫的角度出發,韭菜入肝經、胃經和腎經,吃熟韭菜能起到補肝腎、暖腰膝、興陽道的作用,生韭菜辛而行血,熟則甘而補中,能益肝散淤,也就是韭菜有補氣壯陽的作用。所以,韭菜又叫“起陽草”。韭菜四季都有,但在冬春季節食用更好,冬春氣溫較低,而韭菜性溫,能補益腎氣,旺盛精力。逢冬春季節,大家可適當多吃韭菜炒雞蛋和韭菜豬肉餡的餃子等。
2、糯米
冬天地氣下沉,而低氣溫又肅殺傷氣,寒冷的天氣最易傷到人體的氣機,因此,冬天最需要補氣。糯米便可以補氣暖胃,《本草經疏》說糯米可以“補脾胃、益肺氣之谷。脾胃得利,則中自溫,大便亦堅實;溫能養氣,氣順則身自多熱,脾肺虛寒者宜之”糯米酒糯米粥都很好。
3、大棗
性溫,味甘,為常食之物,它有益氣補血的功效,歷代醫家常用之於氣虛病人。《別錄》說它補中益氣,強力。唐代食醫孟詵亦云:大棗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所以,氣虛者宜用大棗煨爛服食為佳。
4、花生
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圖說》稱花生補中益氣,不僅如此,花生還有補脾和補肺的作用,這對氣虛而兼有肺虛或脾虛者更宜,且以水煮花生食用為妥。
5、雞肉
性溫,味甘,有溫中、益氣、補精、養血的功效。無論氣虛、血虛、腎虛,皆宜食之。民間對氣虛之人,有用黃芪煨老母雞的習慣,更能增加補氣作用。
6、山藥
為補氣食物,凡氣虛體質或久病氣虛者,宜常食之,最為有益。山藥可以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故凡肺氣虛或腎氣虛或脾氣虛的方藥中,都常用到它。
7、狗肉
性溫,味鹹,能補中益氣,對氣虛兼有脾虛或腎虛或肺虛或陽虛者更宜。《日華子本草》云:狗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力。《醫林纂要》中還說,狗肉補肺氣,固腎氣,尤以秋冬季食之為佳。
8、土豆
土豆補益胃氣的功能突出,此外還具有益氣解毒、潤腸通便、減肥降脂、活血消腫、益氣強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土豆含有豐富的鉀、鈣、鐵、鎂等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風靡世界,這和它自身豐富的營養價值不無關係。
9、番茄
番茄是十大補氣養血的食物之一。據營養學家研究顯示: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鮮番茄,就能滿足人體對幾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要。番茄含有的“番茄素”,具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含的蘋果酸、檸檬酸和糖類,能助消化。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可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從而能促進骨骼生長,防治佝僂病、眼乾燥症、夜盲症及某些皮膚病。番茄中含有果酸,不僅能降低膽固醇的含量,還對高血脂症有益處。
10、鱔魚
性溫,味甘,有補虛損、益氣力、強筋骨的作用,氣虛者宜常食之。《千金·食治》就曾說它主少氣吸吸,足不能立地。《本草衍義補遺》亦云:黃鱔善補氣。
11、燕窩
性平,味甘,有益氣補虛、養陰補肺的作用,對氣虛又兼肺虛者尤宜。《本草再新》曾說它大補元氣。《食物宜忌》也有燕窩壯陽益氣的記載。《飲食辨錄》中還指出:燕窩,性能補氣,凡脾肺虛弱,及一切虛在氣分者宜之,又能固表,表虛漏汗畏風者,服之最佳。
12、香菇
香菇作為“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肉”的名稱,是頗受稱讚的藥膳。香菇對氣血虧虛、不耐勞累等,具有調理作用。特別是野生的香菇,對補氣祛濕的作用更為明顯。在《本草綱目》中:“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而《本草求真》中:“香菇,食中佳品……能益胃助食。”所以,香菇補氣,主要指的是補益胃氣。總的來說,香菇有益氣滋陰、養胃潤肺、治風化痰的功效,還有明顯的抗癌作用。
13、牛肉
性平,味甘,有益氣血、補脾胃、強筋骨的作用。名醫《別錄》中說:牛肉安中益氣,養脾胃。《韓氏醫通》還說: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足見牛肉補氣之力,尤為顯著,故氣虛者宜常食之。
14、紅米
紅米富含澱粉與植物蛋白質,能維持身體正常體溫和補充消耗的體力。在其內含豐富的磷,維生素A、維生素B,不僅能改善營養不良、夜盲症和腳氣病等毛病,還能有效舒緩疲勞、精神不振和失眠等症狀。

補氣血花茶

1、紅棗酒釀茶
所需材料:紅棗10顆酒釀1湯匙紅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紅棗和酒釀放入500克沸水中,小火煮5分鐘,再根據自己口味加入適量紅糖。
辦公室製作秘籍:將所有的材料放入保溫杯中,沖入1000克沸水燜10分鐘。
養心美顏食物之紅棗:用紅棗和甘草,小麥同用〈甘麥大棗湯〉,可起到養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2、參棗茶
所需材料:紅棗5顆西洋參1錢
製作方法:將紅棗放入350克沸水中小火煮3分鐘。參片放入杯中,注入紅棗水,蓋蓋燜10分鐘。
辦公室製作秘籍:將所有的材料放入保溫杯中,沖入350克沸水燜20分鐘。
養心美顏食物之西洋參:能補助氣分,並能補益血分。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
3、生薑黃芪紅棗茶
所需材料:黃芪4錢生薑適量紅棗2顆紅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切好的生薑片、黃芪、紅棗加入1000克沸水中,小火煮8分鐘,可適量加些紅糖。
辦公室製作秘籍:將所有的材料放入保溫杯中,沖入1000克沸水燜10分鐘。
養心美顏食物之紅糖: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4、益母草紅糖茶
所需材料:益母草1錢香附子1錢紅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益母草和香附子放入500克沸水中,小火煮5分鐘,適量加紅糖。
辦公室製作秘籍:將所有的材料放入保溫杯中,沖入500克沸水燜30分鐘。
養心美顏食物之益母草:具有活血、法瘀、調經、消水的功效。益母草可促進局部血流微循環障礙的很快恢復。
5、桂圓紅棗茶
所需材料:紅棗100克桂圓50克
製作方法:將所有的材料放入1000克的水中煮沸,熄火燜10分鐘。
辦公室製作秘籍:將所有的材料放入保溫杯中,沖入1000克沸水燜20分鐘。
養心美顏食物之桂圓:有養心安神、滋陰補血的功效。適合體弱多病、心悸失眠、面色無華的女性進補之用。

補氣血中藥

1、黃芪
黃芪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症者忌用。
2、人參
這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有補益強身作用,可抗衰老,適用於久病體虛、心悸心慌、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疾病的康復。
3、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是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參而不耐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西洋參味甘,微苦,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適用於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證。激烈活動後疲勞乏力、大汗虛脫者服用不錯。
4、黨參
黨參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於氣虛不足的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面色萎黃、頭暈等症,以及病後體虛、營養不良。
5、太子參
太子參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後氣陰兩虧等病症。
6、白朮
白朮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水濕停滯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症。
7、甘草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和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和諸藥,適用於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瘡瘍腫毒,中毒等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