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生血湯

補氣生血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十六。主治杖後潰爛久不愈者。

組成

人參,白朮(炒,焙),茯苓,當歸,芍藥,熟地黃,陳皮,香附,貝母,桔梗,甘草。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杖後潰爛久不愈者。

加減化裁

往來寒熱,加柴胡、地骨皮;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膿清,加黃耆;膿多,加川芎;肌肉遲生,加白蘞、肉桂。

附註

附方1 補氣生血湯

組成:黃芪,當歸,白芍,桂枝,附子,姜,棗。

主治:中風,左右手足皆不遂。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附方2 補氣生血湯

組成:黃芪50g,白朮、茯苓各20g,人參、丹參、大棗、雞血藤、合歡皮、夜交藤各15g,當歸、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遠志、生薑各10g,甘草5g。

功用:補氣健脾,生血寧心。

主治:風心病,周身乏力,氣短自汗,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者。

出處:《疑難雜病臨證效驗方》

附方3 補氣生血湯

組成:生黃芪15g,黨參、白朮各10g,陳皮6g。

功用:補氣生血。

主治:小兒營養性貧血。

出處:《北京中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