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解暈湯

補氣解暈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傅青主女科》卷下。具有補氣以生血之功效。主治婦人產後氣虛血暈,症見婦人產後失血過多,突然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不安,漸至昏不知人,甚而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手撒眼閉口開,呼吸微弱,舌淡無苔,六脈微細欲絕或浮大而虛。

歌訣

補氣解暈治氣虛,參芪歸芥並姜需,從中氣足能生血,心定神清耳目舒。

組成

人參一兩30g,生黃芪一兩30g,當歸一兩(不酒洗)30g,黑芥穗三錢9g,姜炭一錢3g。

用法

水煎服。一劑而暈止,二劑而心定,三劑而血生,四劑而血旺,再不暈矣。

功用

補氣以生血。

主治

婦人產後氣虛血暈。

方義

本方用參、芪以補氣,使氣壯而生血也;用當歸以補血,使血旺而養氣也。氣血兩旺,而心自定矣。用荊芥炭引血歸經,用姜炭以行瘀引陽,瘀血去而正血歸,不必解暈而暈自解矣。

配伍特點

補氣為主,補血為次,再以引陽行瘀引血歸經合之,故效果良佳。

運用

本方所治血暈,乃因產後失血過多,氣隨血脫而致。治宜大補元氣,使七壯生血,氣旺攝血。使用本方的辨證要點是:產後失血過多,突然暈倒,汗出肢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可用治崩漏、貧血眩暈、低血壓等屬氣血不足者。

加減化裁

如兼手足厥逆者,加制附子、乾薑以回陽救逆;如心悸、汗出過多者,加龍骨、牡蠣、五味子以斂陰止汗。

使用注意

如因邪氣內閉之神昏,不宜使用本方。

附註

附方1 清魂散

組成:澤蘭、人參各3g,荊芥穗30g,川芎15g。

功用:補氣醒神,祛風和血。

主治:產後氣血虛弱,又感風邪,忽昏暈不知人事。

出處:《產育寶慶集》

附方2 救暈至聖丹

組成:人參一兩、當歸二兩、川芎一兩、白朮一兩、熟地一兩、黑乾薑一兩

主治:產後血暈,不省人事。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重要文獻摘要

程門雪:青主取《石室》二方之義,合而增減之,減去地、術、芎三味,而加黃芪也。以治氣虛血暈,名補氣解暈湯。評者謂此方不可加減,極有神效,二不知其所自,余無意得之。乃知其學有本源也。(《書種室歌訣二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