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衛盉

裘衛盉

裘衛盉自名“盤”盤、盂、匜、盉、鑒互稱。如倗匜、夆叔匜自名為“盤”。青銅器既為宗廟之器,欲了解其功用,欲弄清其類別,必首先要明白“嘗褅之禮”。據先秦禮書等記載,祭祖先人鬼之禮基本有祼、肆、獻、饋食和四時祭(即“時類”:祠、礿、嘗、烝),還有大祭褅。各禮均有其不同的行祭方式和所用禮器。

裘衛盉(衛盉)
西周周原董家窖藏衛盉,通高29厘米,口徑20.2厘米,重7.1公斤。束頸,口沿外侈,有蓋,鼓腹,連襠,足作圓柱形,管狀長流,鋬為長舌獸首狀,蓋與器以鏈環相接。蓋沿及器的頸部均裝飾著垂冠回首分尾的夔龍紋,流管裝飾三角雷紋,是西周恭王時期鑄造的溫酒器。
衛盉

該器蓋內有銘文132個字,主要記載了周恭王三年,一個名叫矩伯的奴隸主裘衛分兩次索取了覲見天子的東西,即價值八十朋的玉質禮器和價值二十朋的皮裘禮服,矩伯分兩次付給了裘衛1300畝農用土地,作為索取禮品的代價。裘衛把這件事情報告了執政大臣,得到了大臣們的認可,還進行了授田儀式,從而確認了轉移土地歸屬的合法手續。
衛盉銘文中,貝已經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它把當時具有貨幣職能的貝作為衡量和計算商品價值的尺度記載下來,這在西周銅器銘文中尚不多見。
銘文字數,蓋內鑄銘文12行,共132字(其中合文2、重文12)
銘文釋文為:隹(唯)三年三月既生霸(魄)壬寅,王爯旗於豐。矩白(伯)庶人取堇章(瑾璋)於裘衛,才(財)八十朋,氒□(厥賈),其□(舍)田十田;矩或(又)取赤虎(琥)兩、□□□(韍兩),□(賁)一,才(財)廿朋,□□(其舍)田三田。裘衛乃(乃)彘告於白(伯)邑父、□白(榮伯)、定白(伯)、□白(伯)、單白(伯),白(伯)邑父、□白(榮伯)、定白(伯)、□白(伯)、單白乃(伯乃)令參(三)有□(司):□(司)土□(微)邑、□(司)馬單□(□)、□(司)工邑人□(服),眔(逮)受田:燹(豳)□,衛小子□,逆者□鄉(其饗)。衛用乍□(作朕)文考惠孟寶般(盤),衛□(其)萬年永寶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