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學凱

袁學凱

袁學凱同志(1914-2004)是湖北黃陂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基本信息

簡介

添加內容 添加內容

袁學凱同志是湖北黃陂人,1914年生,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等職,參加了麻城、長治、日龍關等戰役戰鬥,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團政治處主任、軍分區副司令員、副團長、團政治委員、團長等職,參加了浮山、韓略村戰鬥和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副旅長、師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蟠龍、悅望、西華池、宜川以及解放西安、蘭州和進軍新疆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西北軍區空軍參謀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防空作戰和國防科學試驗保障任務等。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生平

袁學凱(1914-2004.10.9),開國少將。袁學凱是湖北省黃陂縣人,1914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1軍軍部交通排排長、軍部特務營連指導員、紅31軍91師277團營教導員。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連指導員、補充團營教導員、16團政治處主任、太岳軍區第2分區副司令員。決死1縱隊25團副團長386旅16團副團長。1943年秋,岡村寧次糾集日軍萬餘人,對太岳區實行“鐵滾式”大掃蕩,企圖摧毀我根據地,為此,16團奉命在王近山旅長率領下,赴延安擴編部隊,保衛陝甘寧邊區,袁學凱當時是16團代團長。部隊從長子縣出發,穿過同蒲路和汾河兩道敵人的封鎖線,到達韓略村附近的南北有利地形宿營。韓略村在洪洞縣東南約二十五公里處,有臨(汾)、屯(留)公路由此經過。其周圍敵人的據點密布,村南地勢險要,王近山從匯報中得知在韓略村附近的公路兩側,是兩丈多高的陡壁,是打伏擊的理想地段。

第二天凌晨,16團部隊進入設伏陣地。上午九點多鐘,日軍共來了十三輛汽車,其中有三輛小車。隨著兩發紅色信號彈,部隊將這股日軍前後通路堵死,並用機槍和手榴彈猛擊敵軍車隊並沖向敵陣與之展開肉搏。經過激烈的戰鬥,這股敵人被全部殲滅,前後共叄個小時,一百二十個敵人只有叄個逃脫。16團僅傷亡五十多人。這股日軍是敵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組織的“戰地觀戰團”,內有一名少將旅團長和六名聯隊長,其餘也都是中隊長以上的軍官。到延安後,袁學凱任新四旅25團政委、16團團長。毛澤東曾接見新四旅政委黃振堂、副旅長程悅長和袁學凱,毛澤東等對他們說:“我們部隊數量和裝備都比不上敵人,因此,我們採取的辦法是先打弱敵,後打強敵,先打分散孤立的敵人,後打集中強大的敵人。好比你面前有叄個敵手,一個強手,兩個弱手。你先把兩個弱手一一打倒,剩下那一個強的,前後失去了照應,他就孤立了,膽怯了,強手就變成了弱手,一打就能倒。把弱的消滅了,強的也變弱了,把分散的打了,集中的又要分散。我們這次打仗,採用蘑菇戰術。你們的任務,是作磨心,牽敵人,磨敵人,使他們疲勞餓飯,再尋機會殲滅它。一個月殲滅它幾個團,過上一年光景,情況就會好轉。”毛澤東還談到自己準備留在陝北。他說:“我們在延安住了十幾年,都一直是處在和平環境之中,現在一有戰爭就走,怎么對得起老百姓?所以,我決定和陝北老百姓一起,什麼時候打敗胡宗南,什麼時候再過黃河。我不離開陝北,還有一個理由,現在有幾個解放區剛剛奪得主動,如果蔣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別的戰場,那裡就會增加困難。中央留在這裡,蔣介石就會多下些本錢。這樣,咱們負擔重些,就能把敵人拖住,不讓他走,最後還要消滅他。”袁學凱在16團英勇殺敵,無私無畏,不爭名,不爭利,犧牲自己為別人著想,在幹部戰士中傳為美談。

1945年,新四旅有一部分部隊去東北,一部分部隊留下開荒種地。袁學凱堅決要求去東北,上級沒同意。袁學凱說:“你們不讓我去東北,我就是拽著騾子尾巴也要到東北去!”弄得上級不得不來做他的思想工作。1947年在悅樂戰鬥中,袁學凱率團全殲馬步芳部一個騎兵團,俘敵少將副旅長。後任西北野戰軍新四旅副旅長、6軍17師政委。解放蘭州時,6軍軍長羅元發和政委張賢約,吸取首攻炮兵分散的教訓,決定在總攻時將全部火炮集中起來,組成兩個炮兵群,由第16師吳宗先師長和袁學凱及兩個炮兵團的團長共同負責指揮,在總攻開始後務必做到步炮協同。袁學凱親率炮兵團的幹部和技術人員,爬到敵人的陣地前沿,仔細觀測偵察,將敵主陣地上的目標進行統一編號。回到陣地上後,袁學凱和兩個炮兵團的幹部一起,根據觀測得到的情況和數據,分配了任務。各團又按照統一的攻擊目標和任務,逐炮規定了射擊目標。對於敵人的炮火陣地,也組織了較強的轟射炮群,在總攻發起後壓住並摧毀敵人了的炮火。1950年3月6日,駐昌吉的騎兵第七師第二十團大部發生叛變;接著,駐阜康第二十一團的2個連,駐木壘河的騎兵第七師特務營等單位先後譁變。至3月28日止,接連發生叛亂十多起,參加叛亂的共12個連,l個排,1930餘人。叛亂部隊瘋狂殺害解放軍派來的政工幹部,公開打出反革命旗號,和土匪匯合一起,在乾德(今米泉)、阜康一線燒殺搶掠。為了儘快撲滅匪患,以保證建黨建政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新疆軍區統一部署下,由袁學凱率部平叛,叛匪大部被殲,匪首被擊斃。袁學凱195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原準備到石家莊高級步校任職。後上級決定他擔任西北軍區空軍參謀長。袁學凱後擔任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1965年,在中國第一次地爆核子彈成功後,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進行一次空爆核子彈試驗,袁學凱參與指揮了這次行動。擔任空爆試驗的是航空兵獨立4團。當時要求把核子彈投到距靶心100米以內,獨立4團訓練成績不穩定,一顆訓練彈離靶心2000多米,一顆離靶心690米,差點炸到用於試驗的橋樑,還有一顆因高空氣流影響,扔下去後乾脆沒找到。當時上下一片埋怨,袁學凱找機組人員集體談心,他說:“不能把問題都集中到領航員一個人身上。飛行員有沒有問題?高度、速度、飛機的空中姿態,都保持很好了?我就發現進入轟炸航路後,標圖板上的標線不穩定。機務上呢?自動駕駛儀輕度偏航的毛病解決得怎么樣了?瞄準具上陀螺儀擺動的情況還有沒有?”他鼓勵機組人員用團隊精神的精神克服困難。最終機組提出一整套提高投彈精度的方法,訓練成績顯著提高,實際投彈時,距靶心僅40米。袁學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