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多壽

袁多壽

袁多壽,於1918年出生於西安,是一個學者型劇作家,以博學多才著稱於世。

基本信息

簡介

袁多壽(1918--1991) 劇作家。祖籍陝西澄城縣,1918年西安。國家一級編劇,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40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曾在陝西省商業專科學校、西北農學院任講師等職。1941年至1948年,兩度出任西安三意社編劇兼社務助理。1952年進西北戲曲研究院(後改為陝西省戲曲劇院、戲曲研究院)任編劇。他從小熱愛戲曲藝術,加之家學淵源,勤奮努力,文學功底深厚,又廣泛涉獵古典戲曲名著,為以後的戲劇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36年,他在北京上學期間,曾多次觀賞京劇,與京劇名角切磋技藝,並由愛好轉向劇本創作。其第一部劇本《簪影劍光》旨在喚醒民眾抗日救國,反對投降。此劇於1941年由三意社上演,觀者如潮。初出茅廬便一舉成功,極大地調動了他的積極性,更堅定了志向。曾先後創作、改編劇本30餘部。主要有:《簪影劍光》、《風雲兒女》、《鄭成功》等劇,由三意社排演。進入劇院後,創作、改編的劇目主要有:《白蛇傳》、《春秋配》、《蛟龍駒》、《宮子奇》、《燕燕》、《一劍千秋》、《安安送米》、《鍾離劍》、《釵頭鳳》、《桃花扇》、《蟠桃園》(合作)、《老鼠嫁女》(合作)、《白玉鈿》(合作)、《法門軼事》(合作)、《游西湖》(合作)、〈月亮潭〉(創作)、〈讓水〉(合作)等劇。分別由本院各團上演,並由陝西人民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陝西戲劇〉、〈陝西日報〉等報刊出版或發表。其中〈法門軼市〉一劇,榮獲陝西省第二屆藝術節劇本創作二等獎。袁多壽是一個學者型劇作家,以博學多才著稱於世。其劇作,主題突出,人物形象鮮明,尤其唱詞,含蓄、雋永、典雅,易於歌唱,極具抒情性、音樂性,藝術感染力強烈。所創作、改編的許多劇目,久演不衰,膾炙人口,流傳廣泛。如《游西湖》中《鬼怨》一場,李慧娘的大段唱詞:“怨氣騰騰三千丈……”,鏗鏘有力,出神入化。把李慧娘對封建勢力、權奸賈似道等人的滿腔怒火,揭示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其表演技巧、身段動作等,新穎別致,成為一絕。《游西湖》一劇上演後,反響強烈,深受廣大觀眾歡迎。又如《白蛇傳》中《斷橋》一場,也是一大創新。其中“西湖山水還依舊,憔悴難對滿眼秋……”等唱段,更是妙辭佳句,詩意盎然,韻味濃烈,抒情性、音樂性極強,令人百聽不厭。無論觀眾、專家,均嘆為觀止。為戲曲文學增光添彩,並流傳全國,藝術成就顯而易見。他所創作、改編的許多劇目,成為劇院的保留劇目,且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著名演員。同時,在國家及省級刊物上發表藝術論文40餘篇,為秦腔藝術事業做出了積極的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