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西渡

衡陽西渡

衡陽縣地處湘中偏南,縣城西渡鎮距衡陽市20餘公里。面積2568平方公里,轄13個鎮13個鄉,人口115萬。衡陽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人志士輩出,是革命老區之一,偉大的革命家,共產主義戰士夏明翰烈士故鄉。

基本信息

簡介

衡陽西渡衡陽西渡
衡陽縣,舊時衡州(今衡陽)西去寶慶(今邵陽)經此渡蒸水,遂名西渡。為衡陽縣第一大鎮,在衡陽西南雲大都市區內,距衡陽市城區15公里,自古享有“衡州第一鎮”的美稱。

地處南嶽衡山之南,境內有湘江支流——蒸水,是衡陽縣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現轄13個社區、22個行政村,面積152.6平方公里,總人口2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萬人。

位於京港澳、益婁恆高速(在修中)兩條高速公路的出口交匯處。

省道S315線、省道1814線穿境而過,湘江繞鎮而過,經長沙、進洞庭、入長江,獨特的區位和發達的交通為西渡鎮連線長株潭三市、承東啟西、溝通南北奠定了基礎,也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的聚集提供了便捷。

衡西快速幹線,為西渡與衡陽市區城際快速公路,路線全長15.7公里,西起縣城經開區外環路清江北路交匯處,沿外環線經西渡鎮海龍村、清平村、清亭村、樟樹鄉永壽村、六村村、連政村,跨蒸湘區與市船山西路對接,使西渡融入衡陽中心城區15分鐘經濟圈。

衡邵懷鐵路穿鎮而過,設有西渡站(客運站)。

歷史沿革

衡陽縣地處湘中偏南,縣城西渡鎮距衡陽市20餘公里。面積2568平方公里,轄13個鎮13個鄉,里仁·禮梓·六塘·隆興·峴山·攔壠·峋嶁·秋塘·曲蘭·清潭·新塘·醒獅·上峰·神皇·三湖·雙溪·水寺·石市·石元·石坳·石口·山水·鹹水·通天·台元·桐梓·溪江·檀橋·檀山·鹽田·演陂橋·樟樹·樟木·渣江·英陂·牌樓·洄水·木口·板市·白水·碧岩·赤石·長安·潮江·大勝·大雲·方工·甘泉·福溪·高真·高碧·高漢·國慶·官埠·古井·鼓峰·橫江·洪羅廟·賀市·匯水·花灘·集兵灘·甲滿·角市·界牌·金蘭寺·金溪廟·金屏·江柏匯·九市·九峰·井頭·靜雲·庫宗。人口115萬。

發展概況

蒸水河畔蒸水河畔
衡陽縣地處湘中偏南,縣城西渡鎮距衡陽市20餘公里。面積2568平方公里,轄13個鎮13個鄉,人口115萬。衡陽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人志士輩出,是革命老區之一。革命先烈夏明翰、清代兵部尚書彭玉麟、書畫家曾熙、台灣作家瓊瑤、國畫大師鍾增亞等,都誕生於這方古老的熱土。境內名勝古蹟綿延世間,東部的岣嶁峰為南嶽72峰之一,屬國家級森林公園,相傳大禹治水曾登此山,現存禹王碑及禹王殿、嫘祖殿遺蹟;西部的石船山為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隱居之地,現存的“湘西草堂”和“船山墓廬”;中部杉橋的伊山寺乃東晉政治家宋恆伊幼時讀書習武、晚年隱居之處,有宋徽宗御筆親書的匾額。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20多種,現開採利用的有瓷泥、陶土、煙煤、鉛、鋅、礦泉水、石灰石、重晶石、鈉長石、花崗石、黃金等,界牌瓷泥以純白無雜、含鋁量高著稱於世,被稱為“衡陽土”。西渡湖之酒、黃龍玉液獲“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銅獎”和巴黎“世界之星獎”,玉紋瓷和薄胎瓷被譽為稀世珍品;“台蓮”自漢列為皇上貢品。農業發達,糧食、肉類、油料、棉花總產量已躋身全國百強。工業已形成以機械、電子、陶瓷、建材、化工、造紙、印刷、醫藥、化肥、原煤等行業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基礎設施成龍配套。107國道和1814?、1822省道貫通全縣。京廣、湘桂鐵路穿境而過。誠迎中外客商前來投資置業。

地理概況

地處湘中偏南,湘江中游,因位於南嶽衡山之南而得名,總面積2568平方公里,東與衡山交界,南毗蒸湘區石鼓區衡南縣,西鄰邵東、祁東縣,北與雙峰縣接壤。東西寬74公里,南北長55公里。現轄26個鄉鎮,893個村,總人口113萬。縣城西渡鎮距衡陽市18公里,是衡陽市發展前景最具優勢的衛星城。

自然資源

農業示範園農業示範園
衡陽縣物華天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20多種,現開採利用的有瓷泥、陶土、煙煤、礦泉水、石灰石、重晶石、鈉長石、花崗石、黃金等,界牌瓷泥以純白無雜、含鋁量高著稱於世,被稱為“衡陽土”,總儲量達4000萬噸以上;生物資源有糧食作物10多種,經濟作物1000多種,樹木250多種,畜牧10多種,魚類80多種;活立木蓄積量100萬立方米,楠竹2100萬根。水資源總量19.85億立方米,河流共82條,主要有湘江、蒸水、武水等,流長200餘公里。土特產品經久不衰,西渡湖之酒、黃龍玉液獲“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銅獎”和巴黎“世界之星獎”,遠銷東南亞;雲峰毛尖被評為“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十大名茶”;玉紋瓷和薄胎瓷被譽為稀世珍品;“台蓮”自漢列為皇上貢品;還有柑桔、木山荸薺、檀橋板栗、長樂薯粉等均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衡陽縣農業比較發達,糧食、肉類、油料、棉花總產量已躋身全國百強。近幾年,先後被評為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瘦肉型豬基地先進縣、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先進縣、雙低油菜先進縣、優質蜂產品基地縣以及全國棉花生產基地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工業已形成以機械、電子、陶瓷、建材、化工、造紙、印刷、醫藥、化肥、原煤等12個行業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有縣屬工業企業20家。雙膠紙、靜電複印紙遠銷東南亞,電子分色、四色膠印業務覆蓋全國各地,CC1、CT1瓷介電容器等18種產品被評為國優、部優、省優。與此同時,以鄉鎮企業為主的農村二、三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1998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4.07億元,工業總產值41.1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58億元,財政總收入1.3億元。社會事業獲得相應發展。全縣有科技人員1.8萬餘人;現有學校710所,其中國小610所、普通中學96所、職業高中2所、技校1所、中專1所,教師總數1.1萬人,在校學生16萬餘人;現有電視差轉台(站)25個,有線電視台(站)17個;衛生機構33個,病床1300個,醫務人員3300餘個。

基礎設施

區位優勢,交通便利。衡陽縣緊靠衡陽市區,縣城距市區不足20分種車程,根據衡陽市“十五”規劃和市委、市政府連塘(三塘)接渡(西渡)戰略,十五末,縣城西渡將與衡陽市城區連為一體。京廣、湘桂鐵路傍境而過;107國道和S315、S325省道貫通全縣,公路總長1500公里;以湘江、蒸水為主航道的水上運輸極為方便。

飲食文化

英陂河壩英陂河壩
在西渡,“吃”具有比較豐富的社會意義。首先在人們的婚嫁喪娶這類大事中,總是以吃作為其重要內容。結婚稱“吃喜酒”;添了人口,一定要吃“滿月”;過生日,則要吃荷包蛋,吃“壽麵”、“壽桃”。其次,“吃”也是人們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朋友、熟人見面,第一句問候常常是:“吃了飯嗎?”去朋友家做客,能夠吃到10樣或12樣菜,就意味著受到了主人最熱情的款待。
一年之內,最重春節前後的飲食。此外,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根據季節時令來製做一些醃菜、乾菜、泡菜、酢菜、臘菜。每逢客至,總要端上桌來顯示主婦的手藝和持家能力。同時,在古代,湖南被稱為“卑濕之地”,潮濕多雨,濕氣重,辣椒有禦寒法風濕的功效;加之西渡居民終年以米飯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開胃振食慾。吃的人多起來,便形成了嗜辣的風俗。不僅愛吃辣椒,更是將辣椒吃出了繁多花樣。將大紅椒用密封的酸壇泡,辣中有酸,謂之“酸辣”;將紅辣、花椒、大蒜並舉,謂之“麻辣”;將大紅辣椒剁碎,醃在密封壇內,辣中帶鹹,謂之“鹹辣”;將紅辣椒碾碎後,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濃烈,謂之“油辣”;將大紅辣椒放火中燒烤,然後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醬油涼拌,辣中帶甜,謂之“鮮辣”。無論是平日的三餐,還是餐廳酒家的宴會,或是三朋四友小酌,總得有一兩樣辣椒菜。

西渡地處亞熱帶,暑熱時間較長。祖國傳統醫學解釋暑的含義是:天氣主熱,地氣主濕,濕熱交蒸謂之暑;人在氣交之中,感而為病,則為暑病。而“苦能瀉火”、“苦能燥濕”、“苦能健胃”。所以人們適當地吃些帶苦味的食物,有助於清熱、除濕、和胃,於衛生保健大有益處。《楚辭·招魂》中有“大苦鹹酸,辛甘行些”的詩句。這裡的“大苦”,據說就是豆豉。這種由豆類加工而成的調味品,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至今,西渡仍保留有愛吃豆豉的習慣。

西渡的名菜主要有:

全家福:全家福是家宴的傳統頭道菜,以示闔家歡樂,幸福美滿。全家福的用料比較簡易。一般主料為:油炸肉丸、蛋肉卷、水發炸肉皮、淨冬筍、水發豆筍、水發木耳、素肉片、熟肚片、鹼發墨魚片、雞肫、雞肝等。輔料為:精鹽、味素、胡椒粉、蔥段、醬油、水芡粉、鮮肉湯等。製作比較容易:將上述主、輔料備辦周全以後,先把冬筍放進沸水鍋中煮五分鐘左右撈出,解切成柳葉片狀,再把豆筍切成一寸長,然後將木耳洗淨、撕開,將皮肉批刀成骨牌塊,雞肫和雞肝切成薄片,墨魚切成一寸見方的片狀,把肉丸和蛋卷扣入蒸缽內蒸熟,上菜時取出復入大湯盆內。

扣肉:扣肉是一道用豬肉製成的,常見的中國菜餚,扣肉罐頭也是一種常見的罐裝食品。扣肉的“扣”是指當肉蒸或燉至熟透後,倒蓋於碗盤中的過程。扣肉主要分為芋頭扣肉及梅菜扣肉。

腊味合蒸:腊味合蒸是湖南傳統名菜之一,是取臘肉、臘雞、臘魚於一缽,加入雞湯和調料,下鍋清蒸而成。徐睿稱,腊味是湖南特產,主要有豬、牛、雞、魚、鴨等品種,將三種腊味一同蒸熟即為“腊味合蒸”,吃時臘香濃重、鹹甜適口、柔韌不膩,是用來送飯的首選

海蛋:把鴨蛋敲入碗中,不許加水,打蛋至表面有層泡沫覆蓋即可。將冬粉泡發,木耳,荸薺切塊,加入肉末,生薑末下鍋翻炒,加油鹽。將炒好的冬粉,木耳,荸薺等裝出,倒入打好的蛋液,混合均勻,上鍋蒸12~15分鐘,出鍋後,按個人喜好切塊。可現吃也可再下鍋翻炒,加醬油等調色,加蒜末蔥段調味,蒸好後的海蛋也可以存在冰櫃中,等下次要吃的時候再稍微翻炒即可。

唆螺:地方風味小吃。又名“喝螺”。製法為:選大小均勻之田螺或石螺置於清水盆中,滴茶油小許,使之吐出雜質污物。二、三天后,用冷水洗淨,將瘦豬肉泥摻水拌勻,倒入盆中,使螺飽食,再鉗去螺尾,加鹽少許反覆搓洗乾淨,置炒鍋內旺火翻炒,待水分稍乾,加茶油再炒,至香味四溢,螺口掩皮脫落,再加鹽和紹酒復炒,起鍋後,與生薑、辣椒、醬油。蔥蒜、味素等佐料一道入骨清湯鍋中蓋煮。食時舀出,手持將螺口對住嘴,吸氣唆(喝)取,螺肉即人,故名“唆(喝)螺”。本品湯鮮味美,清香脆嫩,清火開胃,爽口宜人。

糄粑:糄粑,又稱神曲粑,系衡陽民間特產,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採用傳統民間手工工藝製作,精選優質糯米、大米、配鄉村中草藥藥曲發酵而成,即能做主食,又有健胃消食等神奇功效,衡陽民間廣為食用,家喻戶曉,民間流傳關於糄粑的傳說和歷史真實故事甚多,其中,曾國藩與他的湘軍跟糄粑的故事流傳很廣、膾炙人口。

湖之酒:古稱酃酒,又名醽醁酒。在北魏時就成為宮廷的貢酒,而且還被歷代帝王祭祀祖,湖之酒先作為最佳的祭酒。湖之酒選料精細,工藝嚴謹,採用當地傳統“貢米”、“麻矮糯”為原料,用金鳥井湧出的礦泉水經淘洗,浸泡,蒸煮,冷卻,糖化,陶瓷小缸多次發酵、過濾、密封,精製而成。湖之酒金黃透明,濃郁香甜,人稱三香,即聞著清香,喝著甜香,斟後余香。老年人飲之則延年益壽,小孩飲之則健全發育。夏天可解熱止渴,冬天可驅寒暖身,喝了令人心曠神怡、耳目一新,是理想的烹調酒料,也是酒類之佳品,西渡湖之酒馳名中外。

煎薯粑:西渡特色名菜。

旅遊文化

鎮村美景鎮村美景
西渡鎮旅遊資源豐富,三江匯流是自然賦予西渡的獨特魅力,神奇的中洲島更是縣城蒸水上的一顆明珠,鎮內現有省級農業示範園和鄉村旅遊區各三家,衡陽市現代農業示範園(五星級)、東方莊園(四星級)、赤水蓮湖原生態觀景園(省級農業示範園、四星級鄉村旅遊區),休閒景點有船山文化廣場、夏明翰廣場、中洲公園、南方公園、蒸水風光帶等供市民休閒娛樂,鄉村文化景觀有展現當代新農村風貌的新生紅提園、赤水村油菜花觀景片、盤龍新農村示範區、正大新農村示範點等,文化景點有王船山紀念館,還有規劃建設項目龍形山公園、江山皂公園、西渡濕地公園、英南新農村建設示範區等。可供參觀和開發的旅遊景點多達近20處,集自然景觀、歷史人文、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建築藝術等為一體,具有鮮明的歷史文化和生態旅遊特色。西渡鎮社會旅遊資源與產品也極其豐富,擁有衡陽傳統產業衡陽天天見梳藝(全國馳名商標)、西渡湖之酒、振弘陶瓷等一批優秀旅遊商品企業,同時,西渡鎮的油菜生產被譽為“湘南明珠”,衡陽縣首屆油菜花節的主會場就設在西渡鎮赤水村。據不完全統計,西渡鎮年接待遊客達25.5萬人次,旅遊收入達5650萬元,單個旅遊項目總投資達1億元以上,解決吸納本地居民就業3000人以上。全鎮共有3家旅行社服務網點為居民和遊客提供旅遊信息和導遊服務,有旅遊企業18家、個體經營戶115家,旅遊車隊1家(船山旅遊專線),納入國家旅遊管理人才45人,從事旅遊服務人員有3550人。各主要交通幹道和景點各類標識牌、景物介紹牌、警示牌和交通標識系統規範,住宿、餐飲、娛樂服務設施完善,目前擁有旅遊接待賓館18家,招待所32家,農家樂3家,接待客房2818間,床位4560個,其中星級賓館兩家(神龍蒸陽大酒店準四星級、東方賓館三星級),服務質量較好,能滿足遊客需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